初中历史比较法学习教学的运用核心思路

2019-09-10 01:25周立峰
速读·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途径方法比较法初中历史

周立峰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想更好地培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需要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身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中,教师通常需要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其中,比较法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使用比较法,能够更好地理清历史脉络,为学生展现更加清晰的历史。

关键词:初中历史;比较法;运用步骤;途径方法

在分析和阐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就经常使用历史比较法这一方法,通过比较对比,学生会更加了解真实的历史现象和各国之间的历史联系。所谓的历史比较法,就是指将一些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到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比较法的有效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类型

(一)横向比较法与纵向比较法

所谓的横向比较法,就是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进行比较,一般是国家之间的比较,比如在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的发展背景和所处时代,研究其中的区别联系,从而发现鸦片战争的必然性。纵向比较的范围则大一些,主要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两件事情,进行分析比较,探究事件结果产生的原因等,比如在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时,就是研究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情。

(二)宏观比较法与微观比较法

历史中的宏观比较法主要是指将不同时间发生的各种事件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微观比较法就是对于事件中的细节进行研究和比较。比如在研究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变化时,运用的就是宏观比较法,研究的是整个国家的形态变化。

(三)求同比较法与求异比较法

所谓的求同比较法,就是指比较两个事件之间的相同之处,而求异比较法就是比较具有一定联系的两个事件之间的不同之处。比如在研究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两个事件失败的共同原因时,用的就是求同比较法。而在研究几次侵华战争对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时,用的就是求异比较法。

二、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比较法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被当做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有的教学方法应用都是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前提的。教师在使用比较法时,要根据自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进行。在运用历史比较法时,要有清晰的应用目的,可能是为了区分事件之间的不同性质,或者是为了研究类似事件带来的不同影响,总之要能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二)可比性原则

教师在使用比较法时,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用来比较的事件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这样才有意义。对于用来比较的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联系或是共同之处,这些历史事物可以处于同一个平台上,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

(三)科学性原则

在比较分析历史中不同的事件和事物时,要保持一种科学的态度,客观地评论总结历史事件的相关规律和启发,认识到事件中的教育意义。比如在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原因时,不能过分地夸大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辛苦。教师要保证比较过程的科学性,将最客观的看法和观点讲授给学生。

(四)启发性原则

在课堂中使用比较方法时,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不能仅仅是单方面地讲授知识,而是通过一些类似事件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比较事件的异同。比如在讲五四运动一节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没有得到其他战胜国一样的待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国家的社会性质开始分析。

三、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步骤

(一)确立命题

应用比较法的第一个步骤是先确立命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进行选题,保证两个事件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可比性,能够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到一定的启示,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

比较法需要对两个研究对象进行个案分析和总结,因此研究对象的选择需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应出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在研究同一时代的国家时,可以研究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同处亚洲,却有着不一样的发展轨迹。

(三)综合比较

接下来就是对选好的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比较,通过分析事件或人物所处的不同年代背景和国家地域,来总结出主要的异同点。历史学科涉及到的研究范围很多,包括国家的社会体制,领导人的态度观念,群众的思想文化等,都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四)得出结论

经过多方面的综合性分析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这样学生更有印象,记得更加清楚。这些结论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类似的事件上能够得到一定的应用,体现总结的作用。比如在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可以从两个事件所处的不同年代和背静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找出两个事件失败的共同原因和不同之处,从而体现国家领导人思想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两个时代的政府态度、政治主张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可以将这些变化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异同。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中,历史比较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比较,能够发现很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教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事件的可比性和目的性,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分析事件时,也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总结,得出具有启发性的结论。通过运用历史比较法,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从而提升自身的历史水平。

参考文献

[1]仲欣欣.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张玉珂.“中外历史比较法”在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的运用课例[J].决策探索(下),2019(01):76.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比较法初中历史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加强医院全年预算编制的方法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礼仪训练的途径及方法
教学反思成就优秀教师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