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2019-09-10 19:24郭志扬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科普

郭志扬

摘 要: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等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与深入实施,给基层科普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体系的科普效能,开展基层科普工作,逐步构建完善的基层流动科技馆体系。

关键词:流动科技馆;科普;展示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示码:A

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进入新时代,科普事业肩负着神圣使命。做好科普工作,将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等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与深入实施,给基层科普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科普环境不断优化,科普方式不断创新,科普成效日益明显。

2011年9月,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全国开展了全国巡展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2013年,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在全国进行流动科技馆巡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流动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层科普发展之路,[1]为实现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在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建好用好高水平综合类科技馆和专业科技馆,在县域主要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及边远地区配备科普大篷车”的总体计划。

1.流动科技馆体系的概念

1.1.流动科技馆体系的活动形式

主要涵盖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普影院、流动科学工作室、专题性展览等。这一体系建设围绕流动科技馆科普能效的发挥,建立展览资源、运行管理、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优化配置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专题性展览等科普资源,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科技馆体系辐射基层的科普效能,实现流动科技馆体系运转的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基层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科学发展。

1.2.流动科技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流动科技馆是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流动性大、辐射范围广,易于深入基层。[2]其中,流动科技馆要遵循科技馆的常规发展和运行规律,内容以科普互动展品为主,数量以100件左右的经典展品为宜;布展原则上采用展项的简单串联,不要求固定的展览场所和统一的展览形式,体育场、报告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都可以作为展览场地;展览中转时,撤展方便快捷,运输机动灵活,可在各基层区域巡回展出。其他载体可以按照各自的运行进行规律,充分发挥相应的科普效能。

1.3.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

流动科技馆体系主要覆盖范围是市县级及以下行政范围。通过在县域及中心社区实施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及其偏远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和人口稀少地区实施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普影院等相结合的科普工作方式,实现县域范围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的全覆盖。

2.流动科技馆体系的内容建设

2.1.科普展项

科普展项是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配置科普展项内容,既要增加基层公众参与、体验、感受的机会,又要适应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突出流动科普展览实效。

2.1.1.单体内容

以声、光、电、数学等基础科学,进行学科系列化知识结构搭配。单套流动科普内容是由立体科普展品、数字科普展件、平面科普展板、科普体验项目等不同系列的科普板块组成。

2.1.2.多体内容

研制内容不重复的多套流动科技馆体系科普展品内容,为提高流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力度奠定基础。同时,研发流动科普影院、流动科普工作室等科普内容,进一步充实流动科普内容建设,提高流动科普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

2.1.3.特色内容

策划实施形式多样的专题性科普展览,满足基层不同公众群体的多元化科普需求。

2.2.展教活动内容

流动科技馆体系肩负着科普宣传和科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展教活动是流动科技馆体系运行的重要体现方式,没有科学教育活动,科普资源与学校教育就难以有效地衔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据统计,在流动科技馆体系的受众群体中,80%以上的为青少年学生。因此,流动科技馆体系活动内容要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开发能够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的展教活动。

2.2.1.科学体验活动

比如设立动手制作项目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也可以开辟机器人、陶艺、航模制作等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2.2.2.知识竞赛活动

开展科普知识问与答活动,更好地拓展青少年科普视野,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2.2.3.科学实验活动

根据学生实验课程,设立电子电路、物理、化学等科学实验,提高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等。

此外,设计、组织和评估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的配套教育活动,搭建展教活动有效载体,开展以展教为核心的科普公众服务活动,不仅是流动科技馆实现社会价值的效应倍增器,也是彰显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3.流动科技馆体系运行效益分析

3.1.弥补科普资源空间差异,提升基层民众科学素质

流动科技馆有效发挥了展览形式靈活多样、便于流动的特点,拓展和提升了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促进了科普展教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了展览资源的社会实效,统筹了基层区域科普设施发展,优化形成了“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先流动”的科普格局,把科技知识、科技信息送到基层公众身边,让他们也能近距离感受科技馆展品的魅力,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

3.2.引发各级党政部门重视,促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流动科技馆的实施成为公众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一面镜子,不但直接推动了各基层科技场馆建设的进程,加大了优质科普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带动了其他科普展教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对分散于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的科普资源产生了整合作用,通过提高科普活动的市场化程度等方式,促进科普产业成型,形成了共赢互利机制。

3.3.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普多元化协调发展

流动科技馆体系的运行改善了各方面科普力量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流通不畅的局面,加强了多个部门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配合,为各级科协组织自身发展、科普工作多元化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3.4.与传统科普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科普工作的有机创新

流动科技馆体系具有机动性、灵活性,它将科普展品互动、数字科普体验、特效影视放映、科普宣传展示融为一体,以功能强大的科普宣传教育手段和互动式的参与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科普、走近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不仅丰富了传统科普工作的手段和形式,还实现了各项传统科普工作的有机整合,形成了集合效应,发挥了传统单项科普工作达不到的影响。

4.流动科技馆体系的保障措施

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保障其正常运行,需要实现具体的保障措施。

4.1.政策保障

根据科普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为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和运行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的最大化。结合全国流动科技馆的发展实际状况,制定行业发展整体规划,针对贫困地区不同发展状况,出台切实可行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财政扶持政策。上级主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出台相关发展政策,制定流动科技馆体系发展规划及具体实施措施。

4.2.人力资源保障

主管部门要有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负责流动科技馆工作调度、运行监管、总结考核等;技术人员负责资源建设、展品展项维护、展品技术讲解培训等。基层主管部门也要参照省级人力资源设置、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以学校科技辅导员等人才为依托,并组织一定规模的科普志愿者,负责展览活动策划组织、日常管理、辅导讲解、观众引导等工作。

4.3.经费保障

经费保障是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基层可以按照“以奖代补、以奖促建”的鼓励政策,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有差别的支持扶持、对建设和运行奖励等。基层科协部门要建立争取财政支持的具体措施,加大各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为流动流动科技馆体系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4.4.科普资源保障

基层科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科普资源是体现流动科技馆科普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建立科普资源保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要依托人才和科研优势,制定好科普资源发展规划和行业技术标准,并负责资源建设,基层科协负责科普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和运行维修维护管理,使流动科技馆的科普辐射功能发挥好,让基层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真正享受到科普服务。

4.5.资产管理保障

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的资产应归属于财政投入的同级业务主管部门或执行单位。各级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结合共建共享机制,做好资产产权登记、评估处置、资产调配、报批监管、维护更新等。同时,做好资产的监督检查和使用。流动科技馆体系的科普器材达到使用寿命后,要由财政投入的同级业务主管部门或执行单位以资产报废、改造更新或直接赠送支援地方科普资源建设等方式进行处置。

5.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提升

5.1.扩大覆盖面,提高覆盖率

要为人口及县区数量较多、特别是对于基层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区,加大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实现流动科技馆体系科普服务全覆盖。

5.2.下移工作重心,提高覆盖密度

有效弥补流动科技馆巡展周期间的时间空档,进一步提高受众率,发挥长期科普效应,启动实施形式、内容更加专业化、具体化,能够覆盖县域内乡镇中心学校的校园流动科技馆,更有针对性地直接施力于重点人群,创造发挥更加明显的科普效应。

5.3.资源建设系列化、多样化、特色化

以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原则,创新科普技术和手段、加快科普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开发不同类型的流动科普资源,加入多样化的科学主题,围绕巡展策划形式多样的配套科普活动,满足基层不同公众群体对科学内容多元化的科普需求。

5.4.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采取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实行项目资源梯次建设计划;确保流动科技馆体系工作常态化开展,并建立完善的体系考核表彰机制。

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是解决基层县域范围内科普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平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开展基层科普工作的有力载体,已成为大科普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体系的科普效能,采取“积累经验、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统筹发展规划,制定科普发展目标,逐步推動流动科技馆体系建设向着“全覆盖、系列化、可持续”的健康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树刚,卞飞.浅析科技展览对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及创新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44-245.

[2]樊庆.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发展综述[J].学会,2016,4:54-56.

猜你喜欢
科普
“少年拍天宫”科普课开始啦
胆囊结石的科普小知识,你都知道吗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