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22:59刘华林王进军
高考·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验分析

刘华林 王进军

摘 要:图表教学方法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使抽象内容具体化,碎片内容整体化。本文以生物学教学为案例,从五个方面讲述介绍如何运用图表以及由此带来的几个方面的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理过程;知识梳理;实验分析

图表教学方法,是以一种或几种有机图形、表格、文字或其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直观地揭示生物学现象、生物生理过程等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一个完整、准确、比较稳定的表象,便于记忆、理解、掌握,进而可以更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基本概念是对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现象本质属性的概括。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本质属性不同,但不同的概念之间可能会有相同的内涵,因此必须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例如: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必修一中学生先学习的概念是DNA,是核酸的一种,是部分病毒和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又是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构成。接着学生又学了染色体概念,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这样学生已经搞清楚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必修二又学了基因的概念,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很多学生只知道基因和DNA的关系,不知道和其他两者的关系。如果画出上面的图形,学生就能理解基因的基本单位也是脱氧核苷酸,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四者在概念上的联系。

二、通过图文比较帮助理解生物学中的一些生理過程

生物学中有些生理过程比较复杂,仅仅用文字很难描述清楚,学生也很难记忆。如果图文并茂,而且相近的过程进行比较,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

例如:能量流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相当的复杂,如果紧靠必修三94页书本中一二两段的描述,极少有学生能够理解这一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将书本中的第二段文字转换图形,学生图和文字一起看就能接受得多了。

初级消费者摄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同化,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就是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向次级消费者时,这里要引导学生将中间过渡性箭头可以忽略不计,最终有四个箭头(已用虚线标出),即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和次级消费者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我们又可以将初级消费者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和次级消费者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合并总结为分解者分解的能量。这样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处就可以归纳为三个箭头,这样就可以得到总结图(书本中图如下)

按照上面的顺序由文字转换为中间图,再由中间图换为总结图,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如果直接给出总结图,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或者给出两段文字,而后直接给出总结图,学生也是无法接受的。

三、利用图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生物学图表有着直观、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的特点,因此,用图表来表达生物学事实的特点和规律的考题逐年增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图表的阅读(识图)、分析和综合运用,看懂图所表达的生物学信息,领悟其考查的目的和揭示的生物学原理。这类题目可以利用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

例如:(2011年江苏卷)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右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分析:由图可知“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根据排除法可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另外要根据图判断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从图可以看出亲核蛋白从细胞质能集中到细胞核中,最后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所以是主动运输,故得到C答案。当然,这道题蕴含的信息量还不是很大,只要读懂图中两个信息即可解决此题。有些高考图表信息题最大特点是高起点低落点,一大段文字说明加上几张图表,表面上看上去很难,但实际上如果把题目看懂了,图表剖析清楚了,则答案还是在书本上。因此,在图、表剖析完后,要理清图表中的知识点,回忆有关知识点所涉及的概念、原理、过程、功能等内容,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

四、利用图表进行知识梳理。

学生学习每一节知识基本都是孤立的,很少有学生考虑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着将每一章节内容尽可能归纳为图表形式,这样既能直观地反映这章知识点的联系,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五、利用图表加强对生物实验的分析。

生物实验题中数据基本都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要训练学生快速的读懂数据,提取出数据中有用的信息,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例如,必修三中《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结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也可以画成曲线图或者柱状图等。

从这张表格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分析出实验中的三个变量:自变量(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因变量(生根的数目或生根的长度)、无关变量(实验中的温度、浸泡的时间、插条的种类等)。其次,从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某一浓度对根的生理作用,只需要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某浓度平均生根数比对照组平均生根数多的即为促进,比对照组平均生根数少的即为抑制。如果有的浓度为促进,有的浓度为抑制,就可以得出结论:萘乙酸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第三,通过各浓度之间进行对照,即可找出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第四,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中具有偶然行,每组要进行多根枝条的实验,取其平均值。

所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图形和曲线中的信息获取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看懂,才能理解实验。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图表题的解题技能的培养,通过各种类型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普遍掌握解析生物图表题的一般方法、内容和步骤;学生则通过平时的模拟训练和强化训练,以练题来促进解题技能的提高,摸索总结解题经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准确性和速度,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刘华林(1980,2-),男,汉族,江苏盱眙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实验分析
多功能隧道快速检测车图像处理技术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研究与实验分析
多孔烧结陶片吸水特性实验方法
数控加工误差主动补偿方法分析
谈谈“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有效教学策略
心脏搭桥手术的疗效分析
黄河河道冰层雷达波特征图谱的现场实验研究
水泥稳定二次再生路面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慢课堂高效率
基于声学的大学生英语语调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