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文学革命

2019-09-10 05:55韩宏雁
健康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五四李大钊陈独秀

韩宏雁

摘要: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写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文学革命论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作者陈独秀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正式开始。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关键词:五四;文学革命;启蒙思想;李大钊;陈独秀

1、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原因李大钊

1.1、历史原因

我们有了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作品:禅门语录,理学语录,白话诗调曲子,白话小说。

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年之中,渐渐的把一种大同小异的“官话”推行到了全国的绝大部分。

我们海禁开了,和世界文化接触了,有了参考比较的资料,尤其是欧洲近代国家的国语文学次第产生的历史,使我们明了我们自己的国语文学的历史,使我们明了我们自己的国语文学的历史,使我们放胆主张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学革命。

1.2、政治原因

1.2.1、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

1.2.2、满清帝制的颠覆,专制政治的根本推翻,中华明国的成立(1911-1912)。

2、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这场文学革命,是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起的。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 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良文学的“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还提出“言文合一”,白话文学应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两篇文章成了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文学革命主张立即得到一些同道和青年的响应。钱玄同表示“绝对赞同”,并把那些专事拟古而风行一时的骈文和散文斥为“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他还以语言文字演化的历史事实为文学革命提供了证据。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等文,对于破坏古文的迷信、建立美的白话散文,破坏诗歌旧韵、重造新韵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带上更为鲜明的反封建色彩。1919年初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更高地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表示进行文学革命“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鲁迅以最勇猛热忱的战斗,成为文学革命的伟大旗手。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和“思想革命”等主张,从思想内容方面对新文学作了具体深入的论证。李大钊发表《新纪元》、《什么是新文学》等文章,既批判封建旧文学的僵尸,又批评了刚刚萌蘖的资产阶级文学的“新毒”。他指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必须具备“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1918年5月,《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接着,《晨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的副刊也相继改用白话文。据统计,仅1919年全国出现的白话刊物就有400余种。

紧接着理论的倡导,是新的文学创作的实践。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8首白话诗词后,又于1918年1月发表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后来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也创作了新诗。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制度,接着又发表《孔乙己》、《药》等。神》中的大量诗篇,不久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其他新文学作家,以自己的创作成果,丰富并发展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成果。

3、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五四文学革命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开始于1917年。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写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文学革命论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作者陈独秀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正式开始。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识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4、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由陈独秀等革命家领导、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革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此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历史也从此由近代史跨入现代史。

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现代“人”的觀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五四运动迫使中外反动势力作出妥协,北洋军阀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伟大成功,推动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五四运动比辛亥革民等革命运动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造成了更大的影响,真正做到“引导了国民的觉醒,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为中国人民的进步和觉醒、以后革命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中树.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C].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2):18-29.

[2]洪峻峰.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意义[M].厦门大学学报,1991(1):61-68.

猜你喜欢
五四李大钊陈独秀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