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诫看动物庄园中的历史构建

2019-09-10 08:46肖晗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肖晗

摘 要:《动物庄园》作为一部知名的政治讽喻小说,其内容多被视为其时极权制度的讽刺和控诉。但纵观小说的核心线索——“七诫”的创立,及其流变的经过,可以折射出很多的内容。从拿破仑对契约的破坏,到它的追随者们为了维系表面的“平等”和“正义”所采取的对“七诫”一系列的篡改、增删、阐释的歪曲,可以见出整部小说以动物的外衣表达的对人类历史建构模式的逼真戏仿。因此,《动物庄园》的文学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对整个人类历史建构进程的一个消解。

关键词:动物庄园;七诫;历史建构

序言

《动物庄园》这部被公认为反乌托邦式的政治讽喻寓言,出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之手,1945年初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出生于殖民地小官员家庭的奥威尔本该是一个帝国主义者,但中学毕业后短暂几年的警察生涯令他阅尽众生相,品察到世间百味,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苦楚,对极权主义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最终,从西班牙内战归来的他,决心用写作来揭露光鲜亮丽的民主制度下,所谓的“平等”不过是统治的工具;而权力纷争,政治黑暗,则是吞噬一个国家的暗光。在此背景下,为揭露现实并引发人们对民主、平等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便应运而生了。

一、《动物庄园》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在莫纳农庄中,一只名为“老少校”的猪在提出了“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的理论之后死去,动物因不堪于繁重的劳动和糟糕的生活条件,在另一头猪的召集下赶走了农场主琼斯先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庄园,实现了“当家作主人”的愿望。农场从此更名为“动物庄园”并且制定了庄园的宪法——七诫。之后,两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们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即拿破仑,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血腥的清洗:农庄的七诫不断因拿破仑统治的需要而遭到微妙的更改,动物们又恢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在看似通俗明了且生动的情节下,却掩藏着作者辛辣的笔触,一句”所有动物一律平等,而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令人深思。

二、七诫内涵的演变

小说中,作为维系动物庄园平等与团结的七诫贯穿始终,在最初革命胜利时,七项条款为:(1)两条腿行走皆为仇敌;(2)凡靠四肢行走者,或长翅膀者,皆为朋友;(3)任何动物不得着衣;(4)任何动物不得卧床;(5)任何动物不得饮酒;(6)任何动物不得伤害其他动物;(7)凡动物一律平等。

七诫是动物庄园中类似最高法典的一个存在,它赋予了动物庄园中每一个动物平等的权利和自由,并将动物和人做了严格的区分,旨在维护革命的果实与内部的团结,它是最高的法则,是社会的共识,是不刊之论。但小说以七诫的内容不断被篡改为线索,叙述了理想的动物庄园是如何一步一步重蹈历史的覆辙,专制的统治是如何再度被建立的。其中变化,发人深省,也令人毛骨悚然。

起初,当老少校宣唱《英格兰兽》时,只有一部分动物觉醒,并开始有了“权利意识”,其他动物似乎只能跟着哼哼调子。当动物们清楚自己有义务为改变自己艰辛的现状做一些准备时,教育和组织工作自然而然的落在了猪的身上,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庄园最聪明的动物。这也为后来动物们在“拿破仑”显现出压迫统治的獠牙时逆来顺受的反应埋下了伏笔。动物庄园最终仍被改回了原来的名字——莫纳庄园。对照现实,正如西班牙经历革命后仍是极权统治压迫人民,而庄园的动物也无法分辨出屋子里那个所谓的领导是猪还是人了。这时,动物们才意识到原本的七诫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而所谓的平等也早已不复存在了。

三、从七诫的演变看历史建构

七诫是作为动物庄园的法律条文提出的,本是保障每一位动物平等的权利的守护者,最终却被统治者拿破仑肆意修改,用于粉饰自己的不正当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而法律作为公正的标志,却最终成为蒙蔽民众的手段。回顾七诫中的条款被篡改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事件都与小说中動物庄园里发生的情节有相似之处,统治阶级对整个阐释权力和宣传的路径都对应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动物庄园中民众对七诫理解的转变就是对其社会的历史建构,可以说《动物庄园》就是各国历史建构模式的动物版本。

七诫第一条为:任何两条腿行走的皆为敌人。这一条提出时是为了反抗人类对动物们的压迫,激发动物们斗争的动力和力量,满怀着动物们对压迫者的不满,而正是这种仇恨才造就了后来的动物庄园。可后来,猪们最终为了修建风车主动提出和相邻庄园的农场主进行交易,以获得物料上的帮助。这样的改变,毫无疑问是对七诫的背叛,看起来好似背叛了初衷,但笔者认为这种转变是可以理解并值得肯定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条本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动物们处于人类的压迫之下,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当动物庄园成立,动物们解决了生存问题,下面就是发展问题了,为了更好的生活和更快速的发展有必要与人类进行合作,顺应时代的发展。世界是发展的世界,七诫第一条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也是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也是这样,无数在诞生时无比正确的准则被抛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留下无尽的缅怀,却无人再拾起。

七诫第三条明文规定任何动物不得穿衣,可猪们占据了权力的主导地位后,也开始违背诫令,模仿起人类穿起衣服来。为了说服别的动物,他们美名其曰是为了贸易的体面而穿上了原来农场主的西装。看似还是为了农场的利益和发展,似乎还可以勉强令动物们接受。很显然,在权力和不断膨胀的欲望面前,所谓的自律只是一个笑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声望,持续自己的统治,必然会在生活中显示自己的特权,为了自己的名声,又必然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同时,贫民成为统治阶级后维护自身权威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模仿之前的统治者,所以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其他文明,所有统治阶级都注重礼仪和仪式,在服饰、饮食、住所等诸多方面显示自己的权威。因此,禁忌最为诱人,做七诫中明文禁止的事情无疑最能凸显自身的与众不同。

七诫第四条规定,任何动物不得卧床。但是拿破仑在地位巩固之后,开始搬进原来农场主的房间,不仅在厨房里吃饭,把会客室当作娱乐室,而且还睡在床上。当母马克莱弗询问穆里尔时,他却声称庄园首脑声称须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工作,而且在对第四条诫令做了内容的增加——“如果上面铺了床的话”,在字面上为拿破仑的行为举动寻求到了合法性。拿破仑违背这一条的初衷与穿衣服的初衷一致——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可违背的做法又有所不同,这次他直接修改七诫,增加补充性文字。这种做法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也时常看到,拿破仑作为老少校的继承者,当逐步掌握权力并没有限制后,自然不会甘于前人制定的条条框框中,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规则进行逐步地修改,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和维护统治地位。

七诫中第六条诫律明令:“任何动物不能杀其他动物”,可当集聚了动物们一整年辛苦劳作的风车被一场暴风雨化为废墟时,拿破仑未曾反思保护措施不足,为了推卸责任平息众怒,给曾经的“一级英雄”斯诺鲍冠上了叛徒的名号,并加上了众多莫须有的罪名。当这一系列宣布引起了动物们的质疑和恐慌时,穆里尔又对七诫条款进行了明显有目的的“合理阐释”:“任何动物不能杀害其他动物,如果没有理由的话。”从逻辑上看,拿破仑等一干猪的行为似乎无懈可击,而动物们也由起初的怀疑到最后慢慢地接受。随着统治者的不断粉饰,这种阐释越来越成功,动物们的质疑越来越无力,最终迷迷糊糊地接受。这一章节的描写最能体现规则制定者们的可怕之处,他们控制舆论、歪曲事实,利用自身掌握的宣传工具不断输出他们的“道理”,最终改写历史,改写真相,完成了“历史建构”。

《动物庄园》中的一系列事件可以对照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古希腊罗马为例,当时一直以习惯法为准,何为习惯法呢?即贵族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准则的权力。并且,当法律伴随罗马世俗化进程发展时,顽强保留的习俗与理性相对立,世俗的各种标准依然对社会运作有很大影响作用,那么这时贵族的意志就凌驾于规则之上,贵族们拟定的各种规则口耳相传,含混不清,与原来的共识相矛盾,造成社会思想混乱,这民主也不再是真正的民主了,不正与七诫中的由不能卧床到不能卧床并盖被子不谋而合吗?

动物庄园中的七诫不断被篡改,固然是统治者变本加厉违背法律的产物,也是受众即动物们的妥协和被动灌输的结果。面对拿破仑周围坚定的守卫——狗们的武力威胁,动物们选择接受“是自己的记忆出现了问题”,而非质疑“七戒被歪曲的”事实,如身强力壮的公马布克瑟的两句箴言,即“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和“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它选择无条件的相信和服从,可这最终却将自己送进了屠宰场。他们在接受被动灌輸,停止深度思考,在武力压迫的下,惮于反抗,自己说服自己,最终只能被统治者肆意支配,再次回到了被残酷镇压的日子却犹不自知。小说中写道“那一整年,动物们都像奴隶一样工作,但是他们乐于工作,也乐于牺牲,因为他们明白他们所做的每一样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和后辈的利益,而不是为了那帮懒散成性,以偷窃为生的人类。”在他们拼尽全力流血流汗为着一个美好的肥皂泡似的梦想努力着时,殊不知自称为首脑的猪,却正在舒适地躺在床上,剥削压榨着他们,真是极具讽刺。

从七诫中致力于表现话语的差异性和其导致的“有些动物更加平等”,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法律发展和历史构建的缩影。因此《动物庄园》这部作品并非只是影射历史上的社会制度,对统治阶级的批判,它其实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建构的一个揭露、讽刺和批判,警醒世人,学会甄别,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黄辉辉,涂珊珊.《动物庄园》中的陌生化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9):47-49.

[2]吴雨婷.启民智必由教育——漫谈《动物庄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68-69,77.

[3]邹铁军.《自由的历史建构》[M].人民出版社,1994,(12):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