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言品作者,情境诵读感受美

2019-09-10 12:48张雅英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

张雅英

摘要:设计《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过程,并对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进行分析。

关键词:四季之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美,并背诵课文。

2.品读重点语段,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并读懂作者。

3.学习动态描写的方法,并仿写语段。

【学习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活思维

1.同学们,从古到今,描写四季的诗篇数不胜数,你知道哪些描写四季的古诗?(教师指名四名学生诵读自己积累的古诗)

2.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四季之美,如诗如画,在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眼中,四季又有一番怎样的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齐读:《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古今贯通,中西贯通,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四季的古诗,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其初步感知不同文人笔下不同的四季之美。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季之美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至少读2遍,并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

2.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春天最美是    黎明

夏天最美是    夜晚

秋天最美是    黄昏

冬天最美是    早晨

3.这几句组在一起,又成了一首小诗,生齐读一遍。

4.你有什么发现?(指名问)

5.作者是按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并把四季的美浓缩到了四个不同的时刻,这也是行文的独到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黎明与早晨、夜晚与黄昏,从时间的细微差别方面初步体会作者感受之细腻,进而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三 、品读课文,感受独特之美

1.真正重要的东西,要用心去感受!让我们再次浏览课文,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四季之美?请画出有关词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计时,给学生约5分钟时间,学生默读,批注,交流)

2.我们开始进行交流,春天的黎明美在哪?

出示: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学生说发现)

师:你们感受到了黎明的色彩美!请读出你眼中的美,读的时候多关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

师:老师听出了黎明的色彩在渐渐地变化着,真美!(板书: 色彩美)

出示: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教师引读:瞧,鱼肚色的天空一点儿一点儿出现了……(指名读)

红晕也一点儿一点儿出现了,不妨读得再慢点儿……(指名读)

红紫红紫的彩云也一点儿一点儿出现了……(指名读)

(配视频)天空的色变之美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出现了……(学生齐读)

师:一个色彩迷人的黎明正向我们走来,多美啊!同样写色彩美,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出示:(1)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有着鱼肚色的天空,有微微的红晕,有红紫红紫的彩云。(2)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是啊!泛、染、飘,连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地再现了黎明的动态美。(学生齐读。教师板书:动态美)

师:从古到今的作品中,动态描写常常感染着人们。

出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2)过渡:一“争”,一“啄”,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出示:原來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贾平凹《月迹》)

(3)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月亮?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说)

(4)一“长”,一“爬”,多么传神,这就是动态描写的妙处。

清少纳言也善用动态描写。填空背:春天最美是(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  ),染上(   ),飘着(   )。

师:孩子们,读到这里,你们猜猜清少纳言会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好一个“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请你板书在黑板上。(生板书:观察细致)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动态变化。教师借助课件图片,让学生在情境朗读中感受黎明色彩的变化和动态描写之妙,并通过拓展延伸,巩固学生对动态描写的领会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读懂作者,从作者细腻的描写中读懂作者的细致观察,感受人文合一的境界。

3.夏天最美是夜晚。作者是怎样再现夏夜之美的?

出示: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儿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师:如大家所说,萤火虫翩翩飞舞,生动传神地展现了夏夜的动态美,这夜景着实迷人。

瞧,明月高照,多美啊!(指名读)

漆黑漆黑的暗夜,萤火虫围着你飞呀飞,多么兴奋啊!(指名读)

蒙蒙细雨的夜晚,一只,两只萤火虫正跟你捉迷藏呢,多有趣啊!(指名读)

多么迷人的夜晚啊!(师生合作读)

师:众人皆爱的明月夜,作者只用了”固然美”三个字,而在写暗夜、雨夜时却不吝笔墨,你们猜猜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师:这就是作者不走寻常路,另辟蹊径。(生板书:另辟蹊径)

师:正是因为作者的独特视角,才带给我们一个独特的夏夜之美。(生齐读)

4.秋天最美是黄昏,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秋天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画里有……(生补充:归鸦 、大雁、风声、虫鸣…… )

(2)秋天还是一幅幅流动的画,画里有……(生补充:点点归鸦匆匆飞;大雁比翼而飞……)

女生读: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男生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齐读第三段)

(3)黄昏,归鸦、大雁、虫鸣,秋天让作者心旷神怡。同样是秋天昏鸦、夕阳西下,一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元曲送给大家,请听:(课件播放:《天净沙·秋思》 )

师:你听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断肠人在天涯,真是肝肠寸断,而作者看到秋天的黄昏却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你们再猜猜,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师:乐观、积极、热爱生活,说得多好啊!(生板书:积极乐观)真是文如其人,你们很善于根据文字来思考,太棒了!这就是作者。(指名读)

出示:清少纳言,清是姓,少纳言是宫中的官职。日本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深通和歌,熟谙汉学。她的创作,深受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影响。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本文选自《枕草子》,《枕草子》是她围绕某一主题写的亲身体验,是日本最早的散文随笔集。

师:再看看大家的猜测(指向板书),为你们点赞!正是你们的用心感受,才读懂了课文,又读懂了作者!清少纳言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服装、文字、绘画、礼仪、建筑等,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5.冬天,冰天雪地,在热爱生活的清少纳言眼中,冬天的早晨又有怎样一番美?

出示: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儿。

(1)冬天的早晨依然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和谐。

(2)春天的黎明,希望的曙光;夏天的夜晚,流萤点点;秋天的黄昏,风声虫鸣;冬天的早晨,白霜与火盆辉映。四季之美多么独特啊!(师板书:独特)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景物的獨特之美、动态之美,读懂作者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应抓住一切品读机会扎实训练,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渐内化,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关键处,品读语言,猜读作者,使阅读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四、仿写语段,创造美

1.孩子们,我们不但要欣赏美、感受美,更要学会创造美。请大家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段你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写出它的独特美,如果能用上动态描写就更好了。

2.你们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老师,每一处动态描写都让画面充满生机,每一处真情流露都感人肺腑,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美丽的绚烂世界。

3.四季之美,如诗如画,众人皆爱。我们再读读林文月翻译的《春曙为最》,进一步感受四季之美。

4.推荐阅读:《一片叶子落下来》。

【设计意图】美的文章读得再多,也替代不了自己的创作。读写结合,让学生会读会写,这才是落地生根的收获。教师特意设计仿写环节,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对其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现景物的动态美,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的收获摸得着,看得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在进一步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
“蹲距式跳远”教学设计探究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