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茶道文化 重振河红茶品牌

2019-09-10 09:29林淑红李灵芝铅山县农业农村局
江西农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红茶茶叶

文|林淑红 李灵芝(铅山县农业农村局)

铅山县河口镇是“万里茶道”第一镇,铅山县也是江西省重要的茶生产与销售集散地,历史上曾辉煌过。如何进一步传承古茶道文化,重振河红茶品牌,为铅山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河红茶发展历史

河红茶兴起与鼎盛时期。铅山茶河红茶生产与消费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北宋时期铅山的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等以其香韵醇厚、回味甘润而成为贡品。自明嘉靖年间起,铅山县河口镇即逐步成为南方内陆水运中心和茶纸加工转运的贸易大市场,与“八省码头”和“九省通衢”的汉口相媲美,俗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之誉。在《中国通史》中载有“铅山河红茶乃国内著名红茶”和“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被西方奉为“至尊名茶”与“茶中皇后”。明清两代铅山河红制作技艺传遍全国红茶产区,誉有“河口茶市通四海,河帮茶师遍天下”之称。《铅山县志》记载,明宣德、正德年间(公元1426-1521年),又有小种河红、玉绿、特贡、贡毫、贡玉、花香、苦坑、罗汉茶等10多个极品茶畅销全国各地,其中小种河红茶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红茶,可谓红茶鼻祖。当时,铅山茶叶种植面积达20万亩,总产量达40万担。河红茶也由此跻身全国,乃至世界贸易大宗。

随着生产和销路不断扩大,国内外茶商接踵而至。其时铅山河口作为全国、世界红茶贸易中心兴盛了三百多年。赣东北及闽、浙、皖都将毛茶运至铅山河口加工精制集散销往全国各地及经万里茶道销往欧亚大陆。到十八世纪欧洲购买中国红茶的白银达1.7亿两,当时出口到欧洲的红茶全部都是河红茶和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红茶。因此,2014年9月铅山县河口镇被中华文化促进会命名为“万里茶道第一镇”。2016年1月在铅山县河口镇举行的第四届“万里茶道”城市与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铅山河红茶以其质优清香,回味甘甜在此次茶博会上荣获红茶与绿茶双“茶王”称号。2018年中国茶叶行业品牌发展蓝皮书发布铅山县为全国茶叶百强县。

河红茶衰落时期。鸦片战争后,由于国破茶溅,江西茶在失去国际市场的同时又失去东北三省,铅山茶业遭受到重创,茶叶种植面积逐渐缩小。铅山茶产业开始衰退,河红茶每况愈下。到1930年,铅山茶产量1万万担左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抗战爆发后,种植面迅速减少。

河红茶恢复时期。解放后,为重振铅山茶叶产业,江西省政府于1956年在铅山县城西开辟茶园建立国营河口茶场,这是我省最早的国营茶场之一,茶园面积达3700余亩,生产河红茶3000多担,并且重新恢复了对日本、新加坡、欧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出口销售市场。1958年铅山县河口茶场原场长金尔镇光荣地出席了在京召开的千人群英会,还捧回了新中国首任总理周恩来同志亲自颁发的国务院奖牌——“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河红茶品牌现状

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断增长。在经济拉动、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刺激等因素作用下,近年来铅山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河红茶总产量达3600吨,实现综合产值13.55亿元。

品牌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千亩以上的茶叶基地有12个,200亩以上规模茶叶种植基地160个;种植生产加工大户40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家;获得SC认证企业5家,正在申报SC认证的企业近15家。全县茶叶从业人数3万余人,河红茶制技艺已成功获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茶叶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县茶叶在工商注册的商标400余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4个,以及“铅山河红茶”和“黄岗山玉绿”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铅山县黄岗山有机资源有限公司、赣香茗有机茶厂、绿和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武夷山高山有机茶厂等企业生产的多款茶叶以其质优味醇,回味甘甜在全国、全省茶叶博览会上荣获“茶王奖”和“金奖”称号;河红贡芽、河红小种、河红老枞等系列茶产品生产初具规模。

河红茶品牌建设措施

推进公用品牌整合。将“河红茶”作为铅山茶叶的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品牌科学整合,采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母子品牌管理模式,通过区域品牌的“母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子品牌”的双管齐下,既重点突出公用品牌效应,又让企业自主商标有发展余地。

落实品牌保护战略。实行品牌使用准入制,加快建立健全品牌管理规章制度,出台《河红茶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严厉打击品牌侵权行为,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茶叶市场专项综合整顿活动,严厉打击各种掺假、制假、售假等严重损害“河红茶”品牌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河红茶”品牌防伪体系,开发条形码防伪识别系统,统一张贴防伪标签,提高河红茶品牌识别度和安全度,切实保护广大茶企业、茶农、茶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统一品牌整体包装。统一包装元素,推广河红茶包装、门店等标志标识规范化,形成色调统一、品类多样、个性鲜明的河红茶ⅥI(视觉识别)系统。产品外包装的设计确定河红茶字体、大小规格、外包装宣传语等主题元素。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通过央视与主要目标市场主流媒体进行铅山旅游与茶产业整体推介,以“江西铅山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江西铅山河口镇万里茶道第一镇”“江西铅山黄岗山华东屋脊”为宣传主题,深入开展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品牌宣传工作,搭建品牌宣传推介平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农产品交易会、茶博会、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统一宣传、推介、打造,鼓励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文化表演交流及茶生态游活动;鼓励茶业企业开展创建、培育企业品牌,尤其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等高端品牌;依托茶博会、农博会等平台,鼓励茶业企业参加国家级名优茶评比活动,争创国字号奖牌;打造茶文化电视、电影节目,充分利用茶文化电视、电影节目,全力加大对铅山茶文化的宣传,努力让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的人们都关心和了解铅山茶文化,参与铅山茶产业发展,提升铅山茶叶知名度,举办“铅山茶文化博览会”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茶艺大赛、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在茶与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做到保护和利用茶文化资源、推进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注重品牌保护。进一步规范“河红茶”公用品牌的使用,严格准入标准。加强品牌使用监管,每年开展一次品牌维权保护行动。加强“铅山河红茶与黄岗山玉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范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监控标识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诚信茶企协会作用,每两年开展一次诚信茶企评比,对诚信茶企在项目扶持、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奖励扶持;对不诚信茶企,建立“黑名单”制度,凡是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一律不予享受项目建设、品牌评选、龙头企业等相关政策扶持,同时在相关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曝光。

丁铭华/摄

猜你喜欢
红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从养生角度探析不同体质人群对红茶、绿茶的取舍之道 红茶VS绿茶 你喜欢哪一样?
香喷喷的茶叶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