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之父战上海

2019-09-10 21:34李溪溪
上海故事 2019年8期
关键词:朱家角瑞芳张元济

李溪溪

夏瑞芳,商務印书馆一代缔造者。商务印书馆是旧中国最大的出版印刷企业和重要的文化教育单位,创办人夏瑞芳,不仅对商务印刷界有功,对“商务” 的持续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并为之以身殉职,人称:商务之父。

夏公瑞芳,生于清同治十年,乃朱家角沈巷社区张巷村童南人。一个乡下放牛娃,做到印刷界的大亨巨头,其间的传奇经历,响彻整个上海滩。

1.逃离朱家角

小瑞芳,趿拉着一大一小的鞋子,深一脚浅一脚,拼命地沿着田埂小路,直奔轮船码头。

小瑞芳命苦,父亲以挑旧货换糖担为生,母亲在上海一个美籍牧师家帮佣,全家尚可糊口度日。后因农村连年歉收,父亲卖掉朱家角所有房产,离乡去沪,在上海董家渡开了一爿小烟纸店,把小瑞芳寄养在伯父家为伯父放牛。夏母每年回角里一二次探望子女,小瑞芳曾多次请求随母去沪,都未获许可。

今天,小瑞芳横下一条心,从朱家角逃到市区上只角,非得寻到娘亲不可。小瑞芳刚跑出村口不多远,一条橫江拦住了去路。开摆渡船的船娘两手一摊,要渡江,拿铜板。小瑞芳走得匆忙,此番身穿短裤,两手空空,哪来钱?好办。小瑞芳找了根草绳,往腰里系住,身子往前走了几步,一个鱼跃欲跳进江里游去。船娘吓得面孔煞白,赶紧唤住“小祖宗” ,让他进船舱,免费摆渡。船停,小瑞芳连连称谢,转身直扑放生桥。

话说大清光绪年,朱家角乃属于江苏省地界,轮船码头就设在放生桥下,上海立兴公司“华寿” 号轮,直接从上海新闸桥起,入盈浦抵达这里。1908年,有商人购置汽轮,打这以后,这条航线疯狂延伸,开辟了朱家角到上海、昆山、嘉兴、芦墟、周庄等地的航线。小瑞芳第一次跑进船码头,抬头一看,大大小小船只一字排开,船舷上挂着黄底蓝字船名,竟没有认识几个,登时傻了。码头沿岸,抬轿的、卖鱼的、撑洋伞、啃大饼油条的,人群几乎川流不息地涌进那条“太湖” 号轮。小瑞芳乖巧,跟着人流进船舱,找了机房角落,不声不响垂下头佯睡。这艘“太湖” 号,从乡下朱家角开到上海泥城桥,50公里水路,航程得走两天一夜,小瑞芳不吃不喝硬挺着,正当熬不下去时,幸亏遇到船上的陈大副。大副认识经常来乘船的夏母,船到泥城桥,大副派了个杂役,直接护送瑞芳去见母亲。

夏母领着小瑞芳,对主人如此这般一番叙述。外籍牧师看到小瑞芳聪明伶俐,就操着洋泾浜中文,对夏母承诺,想保送小瑞芳进南市的教会学堂读书,母子俩千恩万谢。三年后,夏瑞芳以优异成绩毕业,他也就成为了虔诚的基督教教徒。

读书的日子里,夏瑞芳与该学校校长鲍哲才的三个儿子鲍咸恩、鲍咸昌、鲍咸亨成了同学好友。鲍校长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喜欢,毫不犹豫把小女儿嫁给瑞芳。鲍家三兄弟毕业后,好运连连来,由学校介绍到教会开设的美华印刷馆当学徒。咸恩学刻字,咸昌学排字,咸亨学印刷,为后来夏瑞芳与他们集资创建商务印书馆打下契机。

1889年,夏瑞芳在同仁医院做男护士。一年后,他又跳槽转行英租界当巡捕,经常在美华印书馆附近站岗。一天,他看见咸昌的身影,心头一热,忙唤住了小舅子。咸昌把瑞芳介绍到字林西报学习中西文排字。夏瑞芳如鱼得水,做得头头是道,很快官升三级,担任排字领班。

1896年春天,瑞芳特地邀请鲍氏三兄弟,聚会江西路口三洋泾桥小茶楼,喝咖啡谈心。夏瑞芳捧起杯子:“诸位,我设想开一家属于我们自己的印书馆,不知诸位意下如何?”鲍氏三兄弟拍手鼓掌,全票通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897年2月11日,他们共募集资金4000大洋,在市区江西路北京路德昌里末弄三号,租屋三幢设印刷工场,正式挂牌开张营业,招牌上“商务印书馆” 几个大字历历在目。经商议,大家一致推荐夏瑞芳任总经理,全部设备仅有两部手摇小印机,三台脚踏圆盘机和三部手板压印机。小试牛刀,初接任务,印刷商业表册、账本和教会图书。夏瑞芳对馆里事务亲力亲为,这个小作坊渐渐名声在外了。

2.集结英雄帖

经营之初,夏瑞芳发现编书比印书利润更高。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英文教科书,他就将课本、字典一同出版,销售数万计,一版再版。此后,他又请了一批富有创意的营销人员做帮手,又陆续印刷了《华英字典》《华英初阶》等畅销书籍,使商务创利颇丰。

好花不常开。谁知,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有一天,舅爷咸昌找来,说是近期亏损逾万,惊得夏瑞芳面孔变色。原来,起先因销路很好,夏瑞芳匆匆请人翻译了一批日文书,满以为种树收果畅销满天下,殊不知选题路子不对,满盘皆输亏大了,症结在于不懂行造成。夏瑞芳意识到,要办成一个出版社,非要找个有学问的人做当家人。此时,出版界的“绿林好汉” 张元济出现了。张元济正准备集巨股办出版,也想找个精于印刷技术且富于管理经验的人合作,在出版方面共创辉煌。夏瑞芳想到张元济,张元济肯定也想到了夏瑞芳。只是两个“大亨”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英雄之间没有人牵线搭桥,自然相见恨晚了。

1899年一天,印书馆来了一位头戴铜盘帽,身穿长衫皮鞋的儒雅汉子。张元济来到印书馆,只为了一批印刷业务。舅爷咸昌见状,拱拱手,说是总经理夏瑞芳有请。张元济豪爽地应允。

走进经理室,夏瑞芳迎上,三句话不离本行,直奔主题,说要建一个编译所,特邀请南洋公学(现交通大学)译书院院长张济元加盟商务。张元济戏言:“上午栽树,下午乘凉——哪有这么快?让我来,月工资不得少于这个数。”张元济故意伸出1个手指头,意思不可少于100个大洋。谁想,夏总还要厉害,按下张元济的1个指头,换成了3个指头,变成300个大洋。张元济大笑,心诚则灵,成交。

说起来,张元济也是上海名流,在南洋公学的日子里,他一直担任译书院院长之职,并兼任代校长一职。如今走马上任,当头一炮,一炮打响,介绍同科“进士” 好友蔡元培进商务所,聘请蔡元培主持编译所。不久,蔡元培因故离去,张元济辞去南洋公学校长职务,正式进商务主持。

夏、张两人配合默契,珠联璧合,一时在文化界引起轰动。商务所除了出版大量的有权威的教科书,还出版了辞书、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我国文史上影响最大的大型综合性杂志《东方杂志》,以及《小说月报》《教育杂志》,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一批知名人士,如严复、郭沬若、沈雁冰、黄炎培、胡愈之、叶圣陶、陶行知等,都曾为商务馆立下赫赫功绩。

到了1914年,商务印书馆除上海的印刷所、编译所、发行所之外,已经在各国各地设立21个分馆、4个支馆、1个支店,资本达200万,员工有750人。商务印书馆成为解放前旧中国数一数二的出版巨头,不得不归功于夏瑞芳的慧眼识英雄。

谁料想,风云滚滚突变,一场灾祸张开黑网,正悄悄逼近,一支黑洞洞的枪口,瞄准夏瑞芳。

3.芳名永古存

1913年7月18日,上海滩发生了惊天动地之事。为反对袁世凯,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黄兴任命陈其美为讨袁军总司令,誓与袁世凯拼个你死我活。反袁派和亲袁派的南北战争一触即发。

其实,讨袁军司令部也是空壳子,要枪没枪,要人没人,一切都靠空麻袋背米。陈其美拉拢亲信蒋介石,两个人动足脑筋,就地取材,“若要发,众人头上刮”,水门汀里照样种出长枪和大炮。如此一来,上海时局一下子吃紧了。

上海商界一片恐慌,成立了上海保卫团,维持治安,试图调停南北战争。夏瑞芳凭着超人的人脉关系,和其他商界巨头联合召开大型茶话會,提倡议,作呼吁,声明上海人的生存权利。7月27日,租界工部局以中国商民夏瑞芳等人要求保护生命财产为由,派遣总房巡捕30多人,跑到闸北福州会馆,驱逐上海讨袁军司令部所有人员,驻守司令部的蒋介石部207人被缴械。事后,蒋介石在一封密报中,用小刀在“夏瑞芳” 三个字下面,划下了重重刻痕。

1914年1月10日,上海《申报》刊登了商务印书馆的一则广告,宣布:“公司为完全由国人集资营业的公司,已将外国人股份全数购回。”坐在办公室里的夏瑞芳,用手轻轻抚摸着这份带有墨香的报纸,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想起几日前亲赴日本,代表商务印书馆与金港堂签订退股协议,夏瑞芳足足盼了17个年头。夏瑞芳呷了一小口咖啡,抬头看看墙上大自鸣钟,指针指向下午4:00,起身,拎起黑色公文包,踱出发行所的大门。

发行所地处热闹的河南路口。路边,一辆锃亮的马车,稳稳停在离大门不远的上街沿边,车夫兼保镖胡友庆,忠诚地垂手躬立,等待夏公上车。夏公拍拍胡友庆,连连说:“辛苦、辛苦。”老胡是家乡朱家角的渔民,善长打船拳,有些拳脚功夫,一直跟着夏公走南闯北。像往常一样,老胡搀着夏公,跨上凳,欲扶他上马车。

一个头戴压舌帽浑身脏乎乎的“小赤佬” ,摇摇晃晃靠了上来,凑近老胡,“老爷叔,江西中路朝前走,还是往后走?”老胡也没在意,刚想回答,手扶的动作慢了一拍,夏公扭头看了小赤佬一眼。说时迟,那时快,小赤佬从后腰掏出手枪,对准夏瑞芳胸膛“砰砰” 两枪。夏瑞芳立即倒地,已经说不出话了。凶手拔脚就逃。胡友庆叫了声:“不好。”对发行所门口的门岗指指,展开拳脚,飞也似地朝前扑去。那个小赤佬,像条烂水蛇,左突右晃,钻小弄堂,穿烟纸店,脚底就像抹上油,胡友庆紧追不放。突地,有个乞丐,拄着讨饭棍,拦住老胡的去路,伸手乞讨钞票,老胡抽身摆脱,凶手早已不见人影。

众人将夏公送到当时的仁济医院,为时已晚,夏瑞芳没来得及留下一句遗言,便匆匆离世。这一年,夏瑞芳只有43岁,距商务创立17年。

夏瑞芳遭暗杀后,其亲友义愤填膺,要找出幕后,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对于夏公被杀,有的认为因执意退还日资遭怨恨;有的认为,夏瑞芳因和沪军都督陈其美唱反调,而被杀鸡吓猴当样板。据《张元济年谱》云夏瑞芳之死“乃因先前出于维护商界利益,陈嫉恨之,唆使人暗杀”。张元济的说法,现在看来是比较可信的。夏瑞芳遇刺两年后,陈其美也被袁世凯收买的张宗昌刺杀于上海。

令夏瑞芳不会想到的是,就在他逝世五年的1919年,一个操着相同青浦口音的家乡少年,从古镇练塘出发,风尘仆仆走进了商务印书馆,这个清瘦的少年叫陈云。1982年,陈云同志在庆祝商务印书馆85周年贺词中说:“商务印书馆是我在那里当过学徒、店员,也进行过阶级斗争的地方。应该说,商务印书馆在解放前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夏瑞芳是青浦人的骄傲,也是国人的骄傲。商务之父夏瑞芳的传奇人生,人们至今仍然口耳相传着……

猜你喜欢
朱家角瑞芳张元济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老赵和瑞芳
古镇旅游游客体验探索
灯火朱家角(油画)
张元济婉拒孙中山
TheElementaryExplorationofSapir—WhorfHypothesis
张元济“犯傻”
崔瑞芳
浅析青浦区朱家角居住区设计管理中问题和对策解析
联墨双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