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诞生二三事

2019-09-10 21:34王树人
群文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石料天安门广场纪念碑

王树人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耸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1840年至1949年间为我国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巨大石碑。从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那么,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怎样建成的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何时决定兴建的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和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敬电。同时,这次会议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即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会议一致通过了修建“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和毛泽东撰写的纪念碑碑文。周恩来提议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因为天安门广场承载着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敬仰和向往的地方。周恩来的提议获得代表们的一致赞同和一致通过。9月30日下午6时,闭幕式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词说:“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1949年9月30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接着军乐队奏哀乐、全体脱帽默哀,哀毕由毛泽东主席宣读纪念碑碑文,带头执锹铲土,以表崇敬先烈。随后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铲土,庄严地为这座开国标志性建筑奠基。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确定的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随即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至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华侨领袖陈嘉赓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作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多万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为了体现周恩来总理关于建筑纪念碑的目的在于“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1951年3月,兴建委员会从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种,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这8种设计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高的典型设计,有瞭望台的设计,红墙上立碑的设计,碑顶立群像的设计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设计。面对全国的建筑设计人员提供的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案,到底建成一座什么样的纪念碑呢?一时难以确定。当时分歧较大的意见有:1.碑的下座要不要建成陈列室?2.下层台阶要不要作成检阅台?3.碑身要不要做成空的,顶部开窗,可供瞭望北京市容?4.碑顶的造型,到底是建成宝顶歇山式的,还是塑造英雄的群雕?最后经主持这项工作的中央领导与有关方面初步商定:1.台基部分先按陈列室设计,留有改变的余地。2.因已有天安门作为大检阅台,下层平台决定不作检阅台设计。3.为维修方便,碑身做成空筒,但筒顶不开瞭望窗以维护纪念碑的庄严肃穆。4.碑顶暂缓设计。将意见最集中的设计方案中的三个制成模型,竖立在天安门广场,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就在底层按陈列室设计全部钢筋混凝土即将完成时,台基做成实体的意见又占了上风,这种意见提出的理由很有说服力:做成实体碑身显得庄重稳妥,如果下设陈列室,碑身则有架空不稳之感,这对于一座烈士纪念碑是不合适的。因此,施工方案立刻得到修改。到1952年,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确定碑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是怎样运到工地的

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岩,重达百吨,采自山东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参与了这项工作。开采用打槽办法,运输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1953年7月开采出的大石料荒料的尺寸是: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300吨。经过第一次加工,将石料上面做平,重量减为280吨。10日大石料由开采地运至山场(半山腰平坦处)行走60米。次日下午石料放下山。经转向、翻身、第二次加工后,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米,两边厚0.8米,重量为102吨。8月19日,大石料由山场起运,经过4个村庄、一个山岭、十余处桥梁及交通最繁华的市内街道,行程15公里,9月27日安全到达车站(空军油库)。9月28日,在青岛车站,采用铁道滑动方式,将大石料装上东北电业管理局丰满发电厂90吨车皮。根据铁道部规定,该车载重为100吨,因此又对大石料进行了第三次加工,将石料中间厚度改为87厘米,两端厚度改为79厘米,重量为94吨,连同束车设备与垫木共重100吨。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行车速度开向北京,10月13日抵达北京前门西站,一路平安。三个夜晚之后,碑心石奇迹般地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工地。

另据有关资料介绍,当时,梁思成曾提议将同样的碑心石料开两块备用,以防运输过程中万一损坏可以顶替,如果运输顺利,两块都安全运到,则以其中一块,剖成石案,横置碑前为敬献花圈之用。这里可以看出梁思成考虑问题之谨慎和细致。后因运输部门认为确有把握,可保无虞,才把这备用石省了。

毛泽东的题字是怎样镌刻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

由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是怎样放大又镌刻到那坚硬的花岗岩上的呢?

1949年10月,著名书法篆刻家魏长青应邀参加了建碑工程。毛泽东主席的题字原先是写在信纸上的,每个字只有两寸左右见方。要把这些字刻到碑心石上,首先要把字放大20倍,其中一个“永”字就有两米多高。当时,工作人员借助于幻灯投影机将字放大,然后按着光影把字描下来。可是这样描出的字却失掉了原手写体的神韵。魏长青仔细分析了毛泽东主席手写体字的特点,随后精心描摹。细致加工。最后他把加工好的字照相缩小20倍,与原手写体相对照,竟惟妙惟肖不差毫厘。技艺精湛的石匠们据此将放大了的字体刻上石碑。但由于碑心石是花岗岩,又硬又脆,一刻就崩,雕刻工作因此一度中断。魏长青便建议:把胶皮覆盖在碑体上,将需要镌刻部位的膠皮挖下来,形成“阴文”轮廓,然后用高压喷射矿砂往花岗岩上“打”上去。

就这样,石匠们终于成功地镌刻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边缘整齐、熠熠生辉的大字,使之光照千古,永存于共和国人民的心中。

猜你喜欢
石料天安门广场纪念碑
纪念碑
Taj Mahal
搬运石料
胜利日大阅兵
高速公路路面石料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齐白石:从石料到泥浆
三月的北京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