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群体事件中的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的构建

2019-09-10 07:22张绍波徐凤江付伟
环球市场 2019年30期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

张绍波 徐凤江 付伟

摘要:以非法聚集为特征的群体突发事件成为了社会新的关注点。群体突发事件具有组织性、破坏性、反复性和演变性等特点,加之诱发事件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处置起来难度较大。构建城市群体突发事件的信息与预警机制是科学有效处置群体突发事件的第一环节。

关键词:群体突发事件;信息与预警机制

2018年6月19日、10月6日分别在江苏镇江和山东平度发生的打着“退役军人”旗号组织的跨地区非法聚集事件,给当地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以非法聚集为特征的群体突发事件成为了社会新的关注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群体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科学处置此类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一、民众群体突发事件的涵义和特点

群体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的,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应予立即处置的群体性事件。

从理论上来讲群体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群体性。群体突发事件是基于某种目的多人参与的,参与人员常常达到几十、甚至成百乃至上千,这是群体突发事件的最基本特征。(2)突发性。多数群体突发事件的暴发极具突然性,政府及公众一时难以获得准确和全面的信息,从而对事件的性质、发展态势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增加处置的难度。(3)社会性。从一些群体突发事件的起因分析,组织者往往打着某种理由,这些理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或“公共性”,往往能其他群中的共鸣。(4)组织性。当前多数的群体突发事件的聚散直接受指挥者和骨干分子的控制和影响。尤其是一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群体事件往往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目的明确、行动统一,组织程度明显提高,甚至出现跨地区、跨行业的串联活动。有的还集资上访,并聘请律师,寻求媒体支持。(5)破坏性。群体突发事件的往往发展较迅速,其事态在短时间内可能快速扩大并酿成严重后果,往往出现杜塞交通、影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甚至出现打砸现象,严重的出现社会骚乱现象。(6)反复性。有些群体突发事件是有复杂的历史原因的,解决起来难度大,很难让各方满意,容易出现反复非法聚集的现象。(8)演变性。群体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通常呈现为潜伏期、酝酿期、暴发期、激化期等若干阶段,但受到群众心理变化以及各种突发情境因素的影响,其演变过程可能在某个阶段产生突进式的变化。群体突发事件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会产生连锁反应,某类社会安全事件极可能引发次生事件或另类衍生事件,即为社会安全事件的演变性。

二、民众群体突发事件的基本成因分析

第一,传统的社会结构因城镇化而瓦解,社会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调整,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将不可避免。城镇化打破城市原有的利益平衡关系,造成新的矛盾与冲突,成为引发城市危机的潜在因素。

第二,社会资源因城镇化而面临着新的分配格局,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不均衡和不协调会成为引发城市危机的动因。城镇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资源向城市地区聚集的程度,使社会资源的分配矛盾更加尖锐。

第三,城镇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经济体制的结构转型,由此出现的“结构性”和“隐性”失业人口给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同时城镇化引发的心理认同危机,是诱发城市危机的内在因素。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往往存在着心理认同上的不相容性。

第四,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缩小贫富差距。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缺乏基本生活缺乏保障进而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因。地方政府对新矛盾新问题认识不足、舆情引导和管控能力不高,危机处置简单粗暴等,有可能促发群体突发事件的诱因。

第五,社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较多。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极少部分人通过非法或者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非法钱财,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着社会和谐和稳定。比如非法集资、非法传销、制假售假的现象仍然存在,上当受骗的民众寄希望于政府,遂聚众上访。

第六,基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起因来自基层,许多事件在初期均可以解决,由于基层组织或因利益或因能力问题,或不予处理或极力隐瞒或滥用警力等,导致问题为解决而矛盾越积越多。

第七,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思想观念僵化。当前部分群众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但守法意识仍较为薄弱。部分群眾的从众心理较为严重,容易社会舆论的影响和煽动,育目从众参与到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成为事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民众群体突发事件中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的构建

群体突发事件预警是一种基于情报信息的警示发布制度。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掌握和分析形势的基本依据,是群体性事件预警的根本保证。在群体事件预警活动中,公安机关应全面收集并综合研究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的苗头性、预警性、前瞻性、动态性情报信息,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预防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成本。

第一,明确城市群体突发事件信息与预警机制职能和原则。群体突发事件信息与预警机制具有四项基本职能:信息收集与整理、信息沟通、安全监测与安全预警。信息收集及传播网络、信息处理及分析中心、安全监测及安全预警系统则构成了完备的城市群体突发事件管理信息与预警机制。城市群体突发事件信息与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转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信息来源多元化。这样才能保证对城市群体突发事件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收集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二是,信息畅通。信息传输渠道的畅通是信息与预警机制的生命,缺乏对信息及时的传递和反馈,会使决策者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对策,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三是,安全监测全面系统。对城市群体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控制要全面和系统,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或以偏概全,造成决策的失误和偏差;四是,安全预警及时准确。及时准确的安全预警能够降低城市群体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避免因错误信息导致的社会恐慌。

第二,建立完善灵敏的群体事件情报网络。充分利用公安机关基层单位广泛接触群众的特点和各种有利条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群体性事件情报网络。首先,公安民警要增强情报意识,通过日常警务工作以及布建社会信息员,广泛收集影响社会稳定的社情动态,及时发现引起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和苗头。其次,公安机关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街道、村治保会、居委会、内保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实行网格化信息收集系统,将情报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及时发现有关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预警性、深层次和内幕性情报信息。

第三,整合群体事件情报信息资源。公安机关可建立专门的情报管理、协调和处理机构,负责情报信息的积累、跟踪和研判。情报管理机构的建立,将有助于打破情报的部门封锁、地区封锁,使情报信息得到整合,以便公安机关从全局的角度,研究群体性事件的预防预警,评估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实施某种行动的风险度,并向党和政府领导提出治理群体事件的对策或建议。

第四,建立健全情报信息工作制度。其一要建立和完善情报报送制度。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重要情报实行随时报送和追踪报送制度,特别紧急情况可越级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其二要建立和完善不稳定因素的信息管理制度。公安机关对一些特殊群体掌握的不稳定因素信息,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其三要建立和完善情报信息责任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情报信息倒查制度,对漏报、迟报、误报和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加强社会舆情信息汇集与分析。通过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可以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群体性事件出现的苗头及发展趋势、规律等。要充分利用公众传媒收集相关舆情信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公众传媒是收集舆情信息的重要渠道。要重视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公安机关应密切关注互联网信息动态,准确掌握网络舆情动向,及時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情报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永桃.市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2.

[2]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处置[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3]张胜前.治安事件处置[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专项项目结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6SHD03。

作者简介:张绍波(1969-),男,汉族,齐齐哈尔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徐凤江(1978-),男,汉族,齐齐哈尔大学校办,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金融系统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统计物理性质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下城管去污名化的公关路径探索
卷烟工业企业产品质量预警机制的建立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关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思考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