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健身类课程的发展研究

2019-09-10 10:59袁梅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智能体育发展

袁梅

摘要:21世纪的最大特征就是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技术变革不仅在影响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方面,同时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数字化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高校健身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为“智能+体育”在健身类课程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了解到当前高校健身类课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逐渐从原来的“融媒体”向“智媒体”方向转变。文章撰写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为支撑,与高校健身类课程改革主要方向的“智能+体育”相结合,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以“互联网+”体育教育改革和“互联网+”新思维下的创新模式作为文章核心进行探究,为我国“智能+体育”在高校健身类课程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体育;高校健身类课程;发展

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1]。目前,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正在逐渐步入正轨,但学生课外时间的锻炼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和动机,使得学生课外锻炼的积极性低落。在这些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技术在体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借助智能技术促进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提升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兴趣。“智能+体育”不仅是对互联网进行简单的扩充,它在体育课程教学方面也有其特定的优势,“智能+体育”模式的兴起使高校健身类课程改革的构建有了新的方向。

1 “智能+体育”应用于普通高校健身类课程的价值

1.1智能体育的涵义

智能体育是一项将传统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材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大众化、娱乐化,实现集健身、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智能在线体育运动[2]。它是通过智能设备运动器材(物联网的方式)突破传统体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为公众提供竞争,娱乐和社会化的新兴生活方式。与传统体育相比,智能体育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智能化传统体育,实现网络游戏。

智能体育作为一种新的竞技体育形式,不仅可以实现民族体育,促进全民健康,还可以真正改善“网络成瘾青少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运动对年轻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健身逐渐成为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各种高科技,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发展,这些技术已经应用于传统的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材,体育运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运动”。

1.2推进“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

在近年来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相关文件中对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得到具体内容提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学校教育主要指标。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的融合,一方面将在校大学生的锻炼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对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进行自动化分析,并将其结果可视化的显示。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对学生的实时监控,让学生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并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对运动负荷及强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学生对健身活动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对高校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客观评估,其评估结果对“健康中国”相关体育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随着课程资源的线上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育资源分配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其他偏远地区提供了资源,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1.3促进学校体育个性化教学的达成

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对青少年的思想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数字化相结合,是推动普通高校健身类课程内外一体化创新模式构建的重要实践。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创新模式的构建,通过网络课堂和传统教学的结合,帮助学生自主掌握个性化的体育学习与训练,助力老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专项素质的科学指导,同时协助管理者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高校体育所教授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学生,他们是互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日常智能化健身类课程的知识传授和相关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使学生对现代科技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不断的提升了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不断完善信息化、数字化的健身类课程教育体系。

2 “智能+体育”在普通高校健身类课程实施中的可行性分析

2.1新时代高校健身类课程提升的内在诉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推广,对高校体育教育和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变化。“终身体育”是教育改革在21世纪的总体政策的指导方针,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得到发展,它在体育领域也得到了扩展[3]。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历史重任[4],而高校体育作为最后一级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是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主要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健身类课程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加强卫生保健的宣传把体育技能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上针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甚至与社会的发展不相匹配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外,将体育教学模式智能化,提升学生的上课兴趣,加强学生锻炼意识,成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相融合是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提升的内在诉求。

2.2传统教学与智能体育的教育性质相同

学校教育作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育人为根本,使每个学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则是通过有效的身体练习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智能体育作为一门开放性课程,在教学特点和教育目的上与传统教学相一致,都能通过身体练习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表现出教学性和教育性的两大基本特征,两者在本质上都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传统课程与智能化健身类课程的相结合,提高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同时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体育强国的中坚力量。

2.3传统教学与智能体育的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

近年来,随着国外几大“MOOC”开发平台的发展,受到来自世界各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使得国内的“MOOC”平台也相继发展起来。“MOOC”是被大家熟知的“慕课”,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它的中文含义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5]。“MOOC”包含“cMOOC”和“xMOOC”的两种新型发展模式,前者是关联主义学习模式专注于学生的自学互助模式,重点是知识构建和知识创造;后者是一种行为主义学习模式更接近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点是传播知识和复制知识。高校健身类课程属于身体活动类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主要偏向关联主义学习模式,旨在通过网络课程和传统课程的结合,使学生自主掌握健身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增强自主锻炼的意识和兴趣,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和老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它是以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对网络课程进行不同锻炼形式的调整,使得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根据线上线下课程的结合,使学生身体在实践一定训练负荷后能够掌握基本的锻炼技能,提高锻炼兴致,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2.4高校为健身类网络课程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高校作为一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平台,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特点,在实践网络课堂教育时有一定的优越性和科学性。首先,高校教育体系拥有自身的网络教务系统能够为网络课程的常态化与持续性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学校健身场地设施为网络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教学条件。其次,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健身类课程都含有走、跑、跳等基本运动方式,在传统健身类课程后,可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加强对健身类运动的基本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动作要领,防止运动过量导致损伤。网络课程以传统课程为导向,对具体课程进行分解教学,使课程简单易懂,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真正掌握健身运动的注意要素。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基础场地设施。

3 智能体育在普通高校健身类课程应用的影响因素

3.1“智能+”的发展前景

20世纪90年代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工智能从单个智能主体研究开始转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智能+”的发展模式。随着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在“十三五”的规划纲要草案中,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专栏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九个重大工程之一,在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智能+”一词。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对高校体育也将产生一定的冲击。

3.2 APP智能穿戴在现代大学生日常运动健身的应用现状

智能穿戴是物联网的智能终端设备,它是基于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感知技术设备,通过运用传感器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人与物不分时间地点的信息交流,包括人体(即人体可穿戴设备)、动植物、工业设备及环境等通过传感器监测的穿戴式设备,统称为智能穿戴[7]。

智能穿戴产品的应用发展大多的时候需要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进行,并且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例如,为运动健身人群提供运动数据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健身计划;威尔泰提供定位、通话和报警的功能;对女性提供报警和生理期预测的功能等。在运动健身领域中,除手机外的智能设备主要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环两大类,一方面是因为消费习惯和操作方便;另一方面则是认知程度较高,用户量的基数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以移动健身工具APP软件为调查对象,将手机通过佩戴的方式在运动健身领域的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对大学生在运动健身领域的智能设备的应用进行相关了解。通过表1得知,目前移动健身工具APP在大学生日常运动健身中使用人数较多,具有一定的用户数量。因此,在未来智能在健身类课程的应用中只需进一步在该类产品上完善功能和推陈出新即可。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在互联网技术的环境下,传统教学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在此阶段中教学设计是互联网创新模式的关键。在实践健身课程的创新模式中,我们要注重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突出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发挥教师在教育内容和设计中的引导作用。

4.1.2 “智能+体育”在高校健身類课程中的应用即方便了老师对技术动作的教授,又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完善和技术的掌握,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态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课下练习,将课堂内外进行了有机的互补与统一。

4.1.3健身类课程与健身类APP相结合,做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效果,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多种现代工具相连接,使“智能+体育”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枯燥的局面,达到“增进健康、终身体育”的教学目的。

4.2建议

4.2.1通过健身类课程与智能体育之间的合作,加强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不断推进“cMOOC”创新模式的发展。在高校健身类课程创新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以为教学服务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从实际效果出发,不断积累和获取经验,同时根据对所得经验理论的总结,对高校健身类课程课发展方向进行调整。

4.2.2 创新模式在高校健身类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中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对“Keep-移动健身教练”APP软件的设计模式进行借鉴,统筹规划、实事求是的建立教学平台,同时具备前瞻性的考虑,在具备平台先进性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积极扩大用户群,不断推广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4.2.3基于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构建需要智能穿戴设备、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的支持,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师资力量的培训,积极与教育工程研究人员合作,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师资为导向的课程思想,发挥“智能+体育”的作用。

4.2.4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加强规划,努力探索新事物,鼓励技术研究人员积极研发与教学平台相对应的健身类软件,积极开展“智能+体育”与高校健身类课程相结合,促进“智能+体育”在学校体育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03/05/content_5271083.htm,2018—03—05.

[2]首届智能体育大赛落户杭州 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腾讯,2018-09-19.

[3]郑国荣.从“终身体育”视角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2):96-99.

[4]李冲,史曙生.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评估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体育学刊,2018:25(4):1-5.

[5]陈燕.浅析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学校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意义[J].贵州体育科技,2005(2):60-61.

[6]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8.

[7]陈根.智能穿戴:物联网时代的下一个风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6-8.

[8]莫月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健身类APP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3).

猜你喜欢
智能体育发展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区域发展篇
我们的“体育梦”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