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9-09-10 10:59陈涛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

陈涛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课程的教学应从学生和课程特点实际出发,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此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实践导向;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为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过级,实践教学与其所学专业实际应用场景脱节现象严重。造成许多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理论基础,一旦步入工作岗位要具体应用计算机办公知识时,就陷入被动局面。同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总希望才人培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越小越好,更偏向于直接招用以办公自动化理论与实践技能较强的学生。企业需求与高职毕业生就业两方面矛盾的突出存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2.《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2.1对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师资配置不够。各学校在课程师资安排上,因学校编制或教学运行成本等问题,计算机专业专任教师担任此课程教学任务的比例较低,以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课教师为主。在随机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当中,专任教师担任此课程的比例均不足30%。

教学机房等硬件资源保障不足。各学校计算机实训室,需满足全校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实训。硬件资源的受限,导致实训课时安排不足,实训效果不佳。

2.2课程课时量不足。

各学校受办学硬软件资源影响,在《信息技术》课程安排上均按有压缩现象。课程教学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应用、Word 2010的应用、Excel 2010应用、PowerPoint 2010应用、Access 2010原理及应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等7个教学模块,平均每模块理论教学仅有2.3学时,平均每模块实践教学仅有4.6学时。课时安排不足,导致学生理论学不透,实践练不精。

2.3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各学校《信息技术》选用教材虽做到了与时俱近,并曾结合实际更换多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集中备课模式为主,统一课程标准、教案及教法。如此,课程教学内容不符合各专业类别特点,与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缺乏关联性,

所学知识不能直接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工作岗位中,增大了学生职业成长的时间成本。

3.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3.1加强基础建设。首先要重视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特点;其次要重视课程保障建设,教学所用的软硬件设备能保证学生实践的需求;最后要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最好根据学校特点,组织编写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材。

3.2改革教学手段。

要根据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特性分类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应根据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特别是理工类与文史类课程设置应有所区别,如此是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充分的做好社会需求调研,应以各专业相关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为主要依据,合理安排不同专业大类课程的教学模块及各模块的理论与实践课时。以专业大类特点而展开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迎和了企业对人才渴望的需求,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3創新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和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课程教学以实践为导向,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课程项目教学的案例选择要做到灵活多样,即要充分考虑专业大类学生学习特点,同时又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未来职业岗位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及对策建议

4.1实践教学要符合企业需求

在项目的实践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专业学生未来岗位工作的一致性,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专业,也要熟悉相关企业运营生产和管理。教学设计要走访并认真听取行业一线专家的意见及建议,采用真实企业案例或真实工作情景教学,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管理的无缝衔接。

4.2要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已经是各行各业的基础需求,因此,在高职《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企业仿真模式的项目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地培养,培养了学生其职业能力,增加了其就业的砝码。

4.3要加强专业的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采取订单人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降低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学院就业率及就业水平。同时,学校也能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把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时代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

4.4要加强任课教师的技能培养

学校要不断鼓励学校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通过学历得升、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广泛涉猎,触碰信息技术的发展脉搏,完善自身计算机知识。要鼓励老师跨行业参加企业的社会实践,了解不同行业企业的运营生产和管理,是能设计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忠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7):232-233.

[2]李娟.基于“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415.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