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质的控制策略探讨

2019-09-10 10:59樊晓燕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质音色控制策略

樊晓燕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琵琶演奏中影响音色和音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接着分析了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质的控制策略,最后对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表现功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色;音质;琵琶演奏;控制策略

引言:

经历无数次改进后,如今演奏者弹奏的琵琶大多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其音色优美,尖、堂、松、脆、爆五种音色皆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古典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琵琶演奏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古典乐器演奏艺术,其作品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密切关注。而要想将这一艺术瑰宝继续发扬光大,进一步深入人心,演奏者就必须不断地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掌握情感控制、心理控制等方法,灵活处理琵琶音色和音质的变化,从而为大众呈现出更为高雅的古典艺术。

1琵琶演奏中影响音色和音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1.1左右手演奏技法发出的音响品质影响音色的自然变化

琵琶具有演奏技巧繁多、音域广阔的特点。从整体上来讲,音响变化主要表现在音质、音色两大方面。琵琶演奏中,演奏者左右手相互配合,建构特定的技法,演奏者左手与右手因采用技法的不同,致其发出音响差异,即会造成音色的变化。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左右手技巧的变换组合,可以产生纷繁众多的变化音色,既既可以表现战场的杀伐暴戾之气,也可以表现深闺妇女的哀怨情仇。

1.2指甲触弦速度会影响音色变化

琵琶演奏中手指的变化非常灵活,从预备动作启动到拨弦都是瞬间完成的运动形态,在此运动过程中速度会影响到力度的大小、爆发力的大小,如果手指启动速度快,琴弦振动则为突发性的,音色也会变得洪亮 ;反之,如果手指经过弦速度较慢,琴弦振动则是渐发性的,音色会变得圆润。

1.3演奏者演奏方法的不正确而造成

在这里我们说两种常见的情况。第一种是左手按弦位置不对。一般按弦位置是位于品位的尖端上方。使弦身与品位的尖端处成紧密的接触状态,这样有效弦身的振动才是下起于缚弦 ,上起与品位上,才能发出清晰稳定的正常乐音来。其次是右手弹弦方面,在做正常弹、挑、轮、摭 、分等指法。角度不對。没有用指甲的尖锋去触弦 ,使指甲与弦身接触面积较大,也就是吃弦过深,发音也就会伴有较大的噪音。

1.4琵琶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如果乐器本身构造没有满足所制定的标准性规范,其产生的噪声就会比较多。例如:在接缝处,胶脱落就会具有噪音,而琵琶中某一品位与上一品位间的高度是不合适的,上一品低于下一品时而致使噪音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琵琶维护当中,要重视两个品位间的高度相同的问题;还有在品、面板和音柱间有脱胶的状况,在进行弹奏后,其脱胶的地方会具有对应的震动效应,而这个震动会致使相应的噪音,影响其音质。而当乐器受潮或进水以后,也是很容易具有噪音的现象。

1.5演奏者的触弦速度

琵琶演奏的音色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演奏人员必须掌握好手指触弦的速度。只有合理控制手指弹拨的速度,致使弹拨力度随之变化,最终才能充分发挥出演奏者的精妙技艺。通常,若弹拨速度快,演奏出的音色就会更为尖锐响亮;而弹拨速度慢,则演奏出的音色就会更为和谐平稳。因此,演奏者手指触弦时的快慢也是直接影响琵琶演奏音色和音质变化的因素。

2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质的控制策略

2.1演奏技巧和指法的控制

结合影响琵琶演奏效果的因素来看,其中,表演者的演奏技法、触弦力度、触弦速度、触弦幅度等都是决定其音色和音质变化的关键。当进行实际演奏时,这些关键因素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关联和制约的关系。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演奏人员根据所演奏的曲目对各因素做好协调处理,使其左右手拨弦和按弦的动作幅度、力度、速度等结合曲目演奏要求相互配合,最终充分控制演奏过程中音色和音质的变化。当表演者既掌握了相关曲目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演奏中灵活变换和控制演奏指法,那么自然也就能充分展现出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质张弛有度、变化万千的效果,从而为观众呈现出极具中华古典艺术魅力的美妙琵琶演奏。

2.2音色变化的艺术想象控制

人类情感是复杂却又真实的存在,它性存在是抽象化的,但可以通过音乐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可以感受的想象。想象是琵琶演奏和聆听的情感转化媒介,是无限的,却又是广泛的,是抽象的,却又是通感的。情感和思维将音乐和感悟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受众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清晰深入,意境鲜明。

2.3演奏者心理的控制

琵琶乐器的基础是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听觉及想象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演奏必备的能力,演奏曲目时演奏者的心理状态才能随着曲目内容发生变化,从而准确把握音色和音质的控制方法,实现完美的演奏效果。此外,演奏者还必须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时间等情况下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排除一切心理因素干扰,认真去感受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在脑海中想象出乐曲应该呈现出的画面,让自己身临其境般实现对演奏中音色与音质的心理控制,继而表现出琵琶演奏的绝妙之处。

3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表现功能

3.1演奏中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这是由音乐的特殊性决定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高涨、低落、缓急、紧张、松弛的感觉,所以与人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关系。音乐通过具有一定频率的音响刺激带来高低、强弱等心理体验,所以音乐引发的情绪体验是不可避免的。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关系密切,两者之间都存在高低起伏、节奏张弛、色彩浓淡等,演奏中音色变化根据情感表现来运用,而情感表现则是通过不同的音响来表达。演奏者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来表达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产生动人的演奏效果。

3.2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具体表现功能

音色变化的表现功能强大,是通过声音抒发思想情感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演奏者要将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演奏技巧与表现技巧的配合转化为音响,并在理性思维与心理感受的作用下,表达出音色变化的形式。琵琶的演奏技法很复杂,演奏者对演奏音色变化的运用、意境的表达等,都是通过大脑的理性思维对演奏乐曲的风格、旋律等的掌握,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从而影响音乐情感的表现。

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是多维度的,音色变化元素有明亮、结实、浓烈等,表现情感的元素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现与音色变化是相互对应的,如《塞上曲》乐曲主要是表达人物内心的诉说,描写封建社会宫廷妇女内心的悲愤、哀怨等情绪。演奏中通过虚实音的配合,产生音色的对比。虚音的柔和表现妇女的哀怨,实音的演奏体现悲愤之情。

3.3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通过想象来实现

琵琶音响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情感表现也是非具象化的,琵琶演奏中会记录音高、节奏等,对音色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以想象为中介。音乐演奏中想象是无限的,但所有的想象都要通过可感的器乐表现形式来体现。联想能使演奏者从整体上把握音色和情感表现,通过理性思维将音色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变虚拟中的音乐为实体性的印象。情感还可以通过文学语言中的词汇、电影中的画面、舞蹈中的动作等载体的帮助,使想象变得更为具体、丰富。所以,演奏者的想象越丰富,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也就会更为清晰,表现音乐的意境就会更为鲜明。

结束语:

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与弹拨技巧和触弦方式有关,其控制与演奏者的艺术情感关联密切,非具象化的音乐情感必须通过音响有机呈现,而音色变化主要以情感表现为依托。

参考文献

[1]段茹.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质的控制研究[J].戏剧之家.2014(07)

[2]周婷婷.浅谈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处理[J].通俗歌曲.2016(07)

[3]成玄歌.浅谈琵琶演奏中的气息问题[J].北方音乐.2018(16).

猜你喜欢
音质音色控制策略
前馈控制策略指导下的母乳口腔护理在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预防的效果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采用并联通用内模的三相APF重复控制策略
论现代美学思潮影响下的钢琴演奏新趋向
PWM整流型变频调速系统降电容控制策略
耳机,你真的是用来听音乐的吗?
产品试用
要音质,不要便携麦博MD126十周年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