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于宏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参训学科交流

于宏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信息人才的培养作为推动信息技术的核心,也在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质量,而且也会对整个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目前,我國开展的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存在时间、内容和组织安排上的随意性,缺少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培训效果较差,急需设计科学、有效、可推广的培训策略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质量。

一、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需求

现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多为计算机技术上的培训,而缺少教学方面的培训,而且信息技术学科属于副科,成绩的好坏对学生没什么影响,所以历来不受重视,就连信息技术教师自己都不太重视上课,所以,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素养相比,信息技术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设定培训内容时要考虑教师个性化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按教师需求设定培训内容,加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最新应用,还可以成为教学思想的探索者、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者和有效教学的实践者。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及调查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素质,确定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理论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掌握其他学科教师应该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该掌握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教育理论知识,如:社会传播学、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趋势,树立正确教育信息伦理观念,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教学与课改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材中包括的所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学校日常工作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掌握的知识,如能熟练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活动的照相、录像,能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的编辑处理,能熟练使用并维护校园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等等。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

熟悉信息技术教材的大纲和教法,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掌握信息技术教科研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还应该做科研型的教师。能独立完成课题的选题、立项,知晓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能独立撰写科研论文,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目标定位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任务,还承担着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因此,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确定培训目标如下:

1、更新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和信息意识;

2、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之能胜任课程标准中各模块的教学要求,为本地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

3、引领信息技术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走向深入。

4、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技能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并注重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科研型教师。

5、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能有效建设并使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够进行信息化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有规划并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基本保障条件

为了让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开展培训时要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保障条件:

1、为培训提供组织和管理支持

成立培训管理团队,为培训提供组织和管理支持,使培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如:负责培训质量的教学管理组、负责协调的培训班主任、负责技术的技术保障组、负责管理培训场地等设施的后勤保障组等等。各负责人有明确的分工,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南。

2、为参训教师做好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每个培训班都安排一位班主任,负责做好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让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培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做好培训教材和拓展资源的建设

培训教材和培训资源让参训教师可以随时获取知识,尤其是资源库的建设,不但让参训教师在课余时间自主、协作学习,而且可以为学员培训后的后续学习提供长效支持。

4、为参训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利用网络,为参训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如建立培训QQ群,利用QQ软件的交流和共享功能,让参训教师可以共享培训资源,并交流培训经验,为其后续学习与交流提供支持。

四、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实施方式

培训的方式仅仅采取以往单一的专家讲座式培训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培训的需求,笔者认为培训的方式应该转变成“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活动参与、互动交流”的参与式培训。培训中的“教”应从讲授为主转化成参与式活动,培训中的“学”應该从听课为主到“自主、合作、交流、反思”的活动为主,将培训目标融入课程活动当中,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潜移默化地完成培训任务,并且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实际的收获。

1、专家引领

专家引领是一线教师实现学科专业化的航标,教师通过与专家的实践交往活动来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能够掌握系统的学科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并能快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高水平培训专家是高质量培训的重要保障,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培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参训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多少,因此在聘请专家时应该根据学员需求和培训内容选择有真材实料的专家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专家授课时也要改变一言堂的情况,应在紧扣培训主题且联系教学实际的前提下,设计适当的研讨问题,与学员有充分的时间共同研讨,参训教师在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和指导中获得有用的知识。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参训教师之间为了达到共同专业发展的目的而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交往实践行为。同伴互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对话的形式,教师之间通过对话座谈的形式交换彼此的意见、经验等等;二是协作,如:集体备课、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课改任务等等;三是互助,如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对学科教师的示范引领。

同伴互助最常用的形式就是组成学习团队,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学习。团队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新思想,可以增强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团队成员通过合作、交流、互助、反思,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团队成员的背景包括教龄、技术能力、所在学区、认知风格、知识基础、年龄、性别等各个方面,依照成员背景把团队分为异质团队和同质团队。在组建学习团队一般是建立异质团队,每个异质成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在交流中整合不同的观点,从而发展更深层次学习和思考。而同质成员形成的团队则往往缺乏使决策工作和创造性思考更好的辩论和不同的看法,往往趋向于稳定的状态即害怕接受突发的状况,受限于相似的思考模式和规避风险。

3、培训方式活动化

培训方式活动化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培训,将培训内容编排到一系列的活动中,把学习者需要更新的观念、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要发展的价值观等等都内嵌于活动中,以此实现学习者知识建构与外部实践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师多数是中青年教师,比较年轻、思维活跃、主体参与性强,根据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活动,如:案例观摩、赛课比赛、专题研讨等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让每个参训教师都亲身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培训知识,并将之转化为自己实践工作中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安排培训活动。

根据培训的内容,设计多样的培训活动。下面例举一些常见的活动设计:

培训伊始的破冰活动中,为参训教师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设计一些参观交流的内容,让来自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对各校信息化建设有直观的体验。如:设计“学校信息化环境参观”活动,通过参观各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本校的做法,吸收借鉴好的经验,加深情谊和彼此的认同感,更新知识库,积极进行自我专业发展,制定本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改进方案。

开展教学案例引导式专题学习。如:信息技术学科课堂纪律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如何让课堂组织有序化,教师光听讲座学习效果不大。在培训中,设置案例引导式学习活动,以优质课例作为引导,教师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将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得出组织管理课堂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主题实践研讨活动。培训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主题实践研讨活动,研讨活动的主题要清晰、目标明确、开展有序。讨论可以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进行,即培训者提问——学员回答——培训者评价或给出答案;也可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可以提出讨论的议题,其他信息技术教师针对这个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培训者也可以加入讨论,给学员指导性建议。

建立专门的“培训交流论坛”,让参训教师就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己正在思考的的问题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在培训团队内进行分享和交流,培训交流论坛可以由培训教师或各团队组长主持。

培训过程中或培训结束前设计“成果展示”活动,以团队为基本组成单位,各团队的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等方式完成团队成果的制作与展示。如,在培训结束前要求每个团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一节课的设计,每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有合作过程记录,有教学设计文本稿,最后各团队以PPT的形式汇报设计成果。

五、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考核方式可分为课上考核和课下考核两种。课上考核主要从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态度、研讨交流的次数与质量、完成课程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培训完成后呈现的成果质量等多个方面来考核。重点关注参训教师的课程学习情况、参加研讨交流的情况以及作业的质量,避免通过一份试卷的得分评价学员培训质量的情况。课下考核主要从校本研修的次數、校本研修的活动质量、校本研修的成果呈现等方面进行,重在考察参训教师课下实践的成效。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其中对参训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要针对每个参训教师建立完整的学员成长档案袋,用来记录学习的每个模块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情况与小组互动情况、课堂教学实践情况等等,对学员的培训成果进行逐个梳理后,综合给出最后的培训成绩。如果培训考核中要加上总结性评价的分数,最好根据参训教师培训中上交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或培训心得等内容开展考核工作,以利于检验参训教师实践后的学习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必然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其培训工作也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参训学科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交流平台
“超学科”来啦
交流平台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师太”扛枪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