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思考

2019-09-10 07:22才保嘉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藏区牧民精准

才保嘉

精准扶贫政策下基层藏区面临新的问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全面发挥精准扶贫的作用,提升藏区基层民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文中选择甘南碌曲县西仓镇为对象,分析精准扶贫在本地实施措施。

基层藏区;精准扶贫;政策落实

甘南碌曲县西仓镇于1958年设置,西仓镇位于碌曲县东北部,与县城乡居7.5㎞。镇内面积298㎞²,约有2000人口,主要为藏民,回民约占10%。包括三个村委会,即新寺、唐龙多、贡去乎,境内北边为山区,并由洮河自西北向东穿境而过,形成一个狭长的谷地。镇内主要为半农半牧区,畜牧以牦牛、绵羊为主,农业生产为青稞、豌豆及油菜子,并有秦艽、大黄等药材。整体而言,缺少相应的经济产业,使得民众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存在青壮年出外工作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精准扶贫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途径。甘肃藏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与边远地区,能否实现脱贫直接关系到甘肃全省能否实现脱贫致富。西仓镇作为甘南主要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精准扶贫实施主要地区,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一、准确定位,选择合适扶持项目

在甘肃省进行精准扶贫时,一定要合理定位,精准分析、因地制宜,确保合适的地方开展适合的项目。有些地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已经感到明显的不合适,仍然我行我素,不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造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对当前各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西仓镇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养殖,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而畜牧产品深加工层面的缺陷才是当前制约牧民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县域,鉴于这些地区可耕种面积有限,因此应该发展并强化经济作物的种植力度,以减少投入,获取更多利益为发展目标。同时,鉴于当前很多农村群众在农忙之后会进行外出打工,因此还应在农民技能培训上投入资金和人力,让广大劳动群众由体能型劳动转化为技能型服务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增收的目的。例如亦农亦牧,兼而有之。

在精准扶贫建设过程中,领导部门既要关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同时还要关注农民群众技能培训的开展,另外像旅游、易地搬迁、电商等项目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合适。目前为止,很多边缘民族或地区都会开展生态移民工程,这根本没有从根本上稳住移民,没有合适的产业和工作,不能帮助移民解决实际生存问题,导致移民忧心重重,甚至有些移民因为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而变得贫困潦倒,最终又回到故地生存。对于一些生态建设区,政府要予以帮助和补贴,同时严格控制牧民畜牧量,引导广大牧民群众开展资源保护,不在移民。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借助此次精准扶贫的东风实现均等化建设,将之前所欠的账依次还上,使更多贫困地区和村民享受到公平对待。在当前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和大数据平台的服务下,政府领导部门需要对精准扶贫的内涵和要义进一步整理,认真调查和落实各贫困村、户和人口的实际需求,对帮扶对象进行进一步了解,对帮扶措施和项目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确保落实到村、户及人,切实做到“精准灌输”,保证广大贫困村民能够脱贫增收,奔向小康。

二、强化政府监督,避免出现弄虚作假

加大对于甘南州碌曲县扶贫项目与资金投入的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和资金应用都能落到实处。在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筛查时,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民主,由牧民自己进行评选和推举,因为对牧民贫困户和贫困程度了解最清楚的除了自己家人就是他们周围的邻居和亲友。由牧民自己评选出的贫困户才是经得起推敲的、有真正有困难的家庭,同时牧民自己选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主选举权。在开展扶贫项目规划时,一定要谨遵原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好扶贫规划工作。进行充分调研、全面分析、纵观全局、立足当下的前提下,找准贫困原因,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制定出各贫困村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选好富民产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

另外,要做好强有力的监督工作,在省上设立相应督察组,对各贫困村项目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谨防有些扶贫领导挂羊头卖狗肉,造成扶贫资金用于富人或其他产业生产中。如果任凭富人享受扶贫资源,最后会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后,还要认准一点,扶贫资金是贫苦群众的“救命钱”,也是国家干部的“高压线”,各级干部一定要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进行相互监督,一定要做到对扶贫资金不截留、不挪用、不优待自家亲友,对扶贫项目一定要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监督好。决策部门需要根据实际发展建设需要,对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调整和修改,以防发生弄虚作假、或者虎头蛇尾的现象。要求当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对扶贫建设的监督与监管力度,指引各层干部树立牢固的“警戒”意识,严格坚守自己的“底线”,严格落实“三严三实”政策,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当做自己的使命和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和完成。

三、结合实际情况,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农牧村遗留的部落规矩、头人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秩序,还有就是我国形成的家族村庄,因为家族力量相对集中,从而放任了家族霸权的形成。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在农牧村加强司法宣传和法制教育,树立法的权威性,让农牧民群众更多地依靠法律来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用法律来解决遇到的问,逐渐弱化对习惯法的依靠。建设与实现农村“文化小康”,除了坚持基本党的领导、政府保障等措施外,还需要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农民主体,明白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自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并丰富宣传形式,实现吸引人才的目的,奠定乡村振兴实现的基础。拓宽农民群众的视野,打破传统小农思想,如小富即安、轻视文化等,讓他们意识到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直接转变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观念,鼓励农民自学、培训等,适当增加日常消费中文化消费的比例。当文化消费成为农民日常消费习惯后,通过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农民文化创造性,激发农民的内在活力与动力,实现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的建设。

休闲旅游农业企业要结合当地政府的具体规划,并依据法律条款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对现有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充分利用,尽量不要占用基本农田,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审议。此外,政府部门及村集体支持开发荒山荒坡,提高地区土地的利用率,并对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扶持休闲旅游企业的力度,一定程度增加贷款额度,也可以给予利率方面的优惠;创新休闲旅游农业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宣传方法,打破常规宣传理念的限制,充分利用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用地优惠、贷款优惠等,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探索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品。

结语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需要当地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合点。通过走访等方式掌握境内实际情况,了解主要产业发展情况,选择优势产业的进行扶持,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其他工作,实现帮助贫困民众脱贫致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草.浅谈藏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4):153-154.

[2]李治兵,肖怡然,毕思能,吴建国.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多维约束与化解策略——以四川藏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03):142-147.

[3]隋明,管永林,李建,华剑,向月波,张崇军.四川藏区精准扶贫面临的多维约束与化解策略[J].四川农业科技,2018(09):50-51.

猜你喜欢
藏区牧民精准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商人买马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