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9-09-10 07:22李平贾宏昉
南北桥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

李平 贾宏昉

【摘    要】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倾向于学科化、基础性和研究性,从而造成作物类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构建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本文从农科类院校角度出发,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探索作物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重点从农科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体系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作物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59

随着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社会将愈来愈重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创新能力,这对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校要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多渠道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从作物类专业的学科属性出发,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探索作物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重点从农科类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具体实施、预期成果与体系评价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构建多渠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作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与培养目标

(一)现存问题

目前高校作物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实践教学居于从属地位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知识传授纵多横少,基础狭窄,加上教师切身利益等复杂原因,使专业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难度加大。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缺乏系统研究和优化。就整体而言,实践教学理论研究还很不广泛深入,明显滞后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实践教学管理力度不够,实践教学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受教学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较大。长期以来,各高校一直非常重视校内的课堂教学管理,但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尚不够严格。3.高教形势的变化给实践教学提出新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实践教学改革面临许多问题。大众化教育下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学生自主择业,实践教学如何与学生就业需求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安排校外实习?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难以进行。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是难点。目前,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激励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机制不够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难以建立等问题。5.招生规模与实习实践基地数量不匹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原本紧缺的实习实践基地规模并没有随之增加,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动手机会不多,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培养目标

作物类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除了必备的实践动机、基本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外,还具有研究对象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实践环境条件艰苦等特点。因此,作物类专业应培养具备作物栽培生理、作物遗传育种、作物加工行业检测、作物经营管理、作物优质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类及其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技术研究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等工作的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作物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大学教育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进行的,因此,很多高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很容易脱节。针对以上的状况,在校内要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校内外的优秀教师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四年中能经历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的实践实习仅停留在实验报告的层面,学生对于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实践的原理也是似懂非懂,很难将教科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区。因此,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总结实践中得與失,适宜的总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能够理论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全面思考事情的能力。评价体系主要有两方面:1.考核评价其日常笔记,督促学生自我学习。在实践中要学生详细记录实践流程、数据信息、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并在实践完后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实验的数据,最终汇总于实验报告中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日后查找相关资料也方便,以做到对知识的积累和巩固。2.利用师生互评机制,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一方面,老师针对学生在实践前的准备、实践中的表现、实贱后的总结对学生的实践做一个综合的评价,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老师在实践课程中教课的完成度做一个评价,这就要求老师在实践前要认真备课,做到对实践流程的绝对熟悉,在实践过程中要规范演示,将实践的重要性和原理能够详尽的向学生阐明,保证实践过程的流程完整性。这样的互评体系对师生双方都形成相对的约束,保证实践的效果。

四、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与实践教学活动相关的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强调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要参与,因此实践教学需要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体系结构。

1.河南农业大学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等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全面融入生产实际的教学内容,构建了一个由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论文四个模块和专业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实践三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2.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开拓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培养学生科研创新兴趣与能力,坚持在学校学院导师指导下,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鼓励其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自身专业完善自己的发展方向。开拓校外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和农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自身专业生产流程。同时,毕业实习等也需紧扣本专业,使得学生了解自身专业行业发展最新动向,为日后自我发展铸就基础。

3.开展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暑假时间,让作物类专业学生参与到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当中去。具体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主社会实践教学:这种形式由学生作为主导,以自身兴趣为基础,实践方式相对灵活,实践课题可以自由发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种是学校统一安排的社会实践教学:例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志愿活动和文化传播等多种服务中,了解目前的社会问题,积累相应的社会实践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五、结语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探索作物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重视学生实践地位,大力发挥教师指导水平,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努力发展更多有力资源渠道,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与人才市场的对接。

参考文献

[1]余建潮.构建面向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5(5):53-55.

[2]刘静.“双元混合制”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地方本科高校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8(5):133-139.

[3]种培芳.张亮.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8(2):102-107.

[4]杨洁.校企协同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8(1):107-111.

[5]徐森富.现代农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60-6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