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邬中会
南北桥 2019年13期

邬中会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个性更加全面平衡的发展。笔者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就小组合作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9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与推进,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时,我们很容易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分组合作时,部分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对于组队交流较为抗拒;小组内成员讨论时,思维发散缺少中心思想;有些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研究价值,这也是对课堂时间的一种浪费。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出现,并非是小组合作模式的缺陷,而是因为教师对于小组合作模式的理解浮于表面,缺少一个有效率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将从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同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组时学习任务的分配

在开始小组合作模式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分组学习的目的,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以空间图形为例,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任务,如果设置成“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虽然也能够起到深化学生记忆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讨论中,却容易出现学生在讨论时七嘴八舌、问题过于简单等问题。因此,在分配分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对于问题的方向和难度有良好的把控,给出学生清晰明确又有一定讨论价值的选题。同时,教师应该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小组成员的选择要合理化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教师在分组之前应该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都应该尽量均衡。确保每个小组实力的平均,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对不同学生性格的了解,在分组时规避小组成员性格上的不合而导致的冲突。

另外,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确保每個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可以设置小组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不同分工,通过轮换的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参与小组合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防止开展小组合作时产生混乱现象。

(三)分组合作的课堂实施

在课堂实施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分组合作的目的,并且完善小组合作的计划。这样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指导和方向。如果连教师对于分组合作的最终目的都不清楚,学生更不可能在繁琐的信息中找到重点。分组合作在课堂上的实践应该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低年级学生,他们对于合作与分工的意识较弱,在分组模式下,教师应该侧重于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分工合作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认识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四)做好合作后的总结与反思

在每一次分组合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回归原始课堂之前,可以分两个方面对于分组教学进行总结。首先是小组内部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回顾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中就能规避这样的错误。其次是教师总结,教师应通过对于学生合作过程的观察提出意见,同时对于探讨的问题给出指导。

二、小组合作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讨论问题的难度要设置适当

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问题的难度设置不宜过于简单和发散,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的能力。小组合作模式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只是书本上提出的问题,而应该是教师本身在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材中较为重要和有难度的问题提炼而来。要想让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有效果,提出的问题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去吸引学生的探索兴趣。可以通过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矛盾性的方式,来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

合作学习并非在课堂中无时无刻都要出现,不能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在看到别人创新小组模式之后,就想方设法地去把各种教学方法添加到自己的课堂里,但是却忽略了与本身教学内容的呼应,反而弄巧成拙。在学生不理解教学内容、不明白课程重点的时候,合作学习反而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小组合作的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式,在教学中起到的是寓教于乐的作用。但小组学习的目的重点在于“教”而非“娱乐”。因此小组的合作学习要与课堂的内容结合起来,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去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中各类关系的调控

(一)处理好小组成员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个和谐、融洽的讨论环境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就更应该注意学生讨论的动向,在学生遇到争执时即使发现并且合理引导。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一个人主导,但是在新的教学模式里,从单方面知识的传播变成了双方的沟通。也意味着大部分问题可以由学生自身独立的解决,但是教师决不能当一个甩手掌柜,布置了小组合作的任务就袖手旁观,做一个看客。而是要去做一个指导者,提出对学生合作的意见。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学生也会因为轻松的课堂环境而倍感轻松,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高效率。

(二)处理好小组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

学生如果长期依赖于小组讨论,会导致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因为在小组合作的模式里,学生遇到了问题可以随时寻找同学的帮助,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虽说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却又有可能导致学生日后在遇到问题时习惯性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益无害。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这种模式的缺陷,而是教师对于该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小组合作的方式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也应该清楚,小组合作并非万能钥匙,良好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中去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