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各有性,调和相生

2019-09-10 23:10陆文婷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谋篇亦然百味

陆文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江苏卷一贯的命题形式———选取既贴近现实又颇具理趣的生活材料。相比2017年的“车”、2018年的“语言”,2019年的“调和”既具有“车”的生活气息,又具有“语言”的人文色彩,同时选材空间更广,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话题聚焦性也更强。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

第一句是“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选取了生活中很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极咸之“盐”,意在强调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特点。“物各有性”概括了事物“面”上的共性;“水至淡,盐得味”则表现了事物“点”上的不同。

第二句是“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这里的动词“加”,指的是同一事物之间的简单相加;而“还是水”“还是盐”,则提示我们同一事物的简单相加至多带来量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特性———这也为不同事物相加的必要性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是“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这里的“酸甜苦辣咸”,既指表层意义上的五种味道,更代表各种不同的事物;“调和”指调配适当,可引申为交流、融合,是一种手段;“共存”指不同事物共同存在,这也承认了事物各自的特性;“相生”指个体相互影响生出新的性质,或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句话可解读为:不同特性的事物,经由“调和”,在保持各自性质的基础上,又能焕发出新的光彩,最终呈现给人们的,不仅是“五味”,更是“百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句和第三句构成了对比,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不同事物“调和”之后“共存相生”的关系,进而达到“和而不同”“百味纷呈”的境界。

这里“调和”的对象,可以指不同事物,也可以指某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特征。这里的“百味纷呈”,应是“调和”的结果与升华,呈现了大千世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正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世间万物及其内在组成,均存在着个体与整体、特性与共性、单调与丰富等复杂关系,固守狭小单一的空间必然不能突破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只有通过相互调和、交流互鉴,才能优化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进而构建一个多元丰富、“百味纷呈”的世界。

第四句是“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由“物”及“事”至“人”,既总结了“调和”之理,又拓展了写作的视野,指出“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不限于饮食烹调,也是世间万物与社会人生的普遍规律。

这里的“物”,可以是“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觉之物,可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不同颜色之物,可以是“轻重”“缓急”“浓淡”“冷热”的不同特性之物,还可以是不同音色的乐器、不同形状的花朵、不同功效的药物……总之是“各有性”的“物”。“物如此”则是指互相“调和”“共存相生”。

由物及事,道理亦然。如儒家文化的“中和”,舞台交响乐演奏的“协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聚和”,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血脉“相和”,各国古今文化的“融和”,等等。

而人,同样也要讲究“调和”之道。物各有性,人亦各有性。与人相处时,我们要克制本性,谨言慎行,宽人律己,与人为善,懂得“调和”。

整個材料是一个相对圆合的言说情境,旨在引导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地引申发散,谋篇成文。考生自可调动个人的生活感悟,发挥个人的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进而做到“文各有性”“百味纷呈”。无论写记叙类文章还是议论类文章,均要远离“大而空”的泛泛之谈,而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是古今中外的文明交流,挖掘其中蕴含的“调和”之道,呈现自己的独特感悟与独到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调和”并非没有原则的“和稀泥”、没有个性的“和事佬”,而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不同而和”“美美与共”。

总而言之,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材料的主体内容为“物各有性”“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考生只要围绕这四组词之一构思谋篇,即视为基本切题。然而细究这四组词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物各有性”只是整则材料事件的引子,“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则是材料事件追求的结果,而“调和”才是由“物各有性”到“百味纷呈”的关键———因而只有着眼于材料全局,准确把握其核心意义,紧扣关键词“调和”展开构思与写作,才是作文表情达意的最佳选项。

当然,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应力避套作与贴标签现象,尽力写出“调和”的过程及其内涵思辨,全力彰显自己的生活积累、认知水平、思想深度和写作功底。

猜你喜欢
谋篇亦然百味
年糕
叮咚、叮咚
遣怀
一个老百姓
小小解说员
走进生活,让作文新鲜有味
《春联》教学实践与探索
谁是百味之母
有毛病的人
初中作文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