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客留言

2019-09-10 07:22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讲理丝巾贵刊

陆成文(辽宁锦州)

读《有时心灵鸡汤是伪善》(《杂文月刊》2019年9月下文摘版)有所感,一吐为快。“有时心灵鸡汤是伪善”,作者的提醒难能可贵。如今的“鸡汤”真不算少,在网上、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可见。“鸡汤”的熬制者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你,怎样立志、怎样创业、怎样生活、怎样待人处事、怎样吃住、这样锻炼、怎样养生……似乎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啊!

我妻一位亲戚的孩子,大学毕业已经七八年了,这期间她仅在一家超市打工半年,如今整天宅在家里上网,据她自己说在网上挣钱,每月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其实,即便真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恐怕也不够她自己开销的。三十出头的年纪,正是人生的好时光,人家却不找工作,就在家里啃老。妻让我帮着做做工作。碍于亲情,我尝试着与她交流一次,人家不屑地回答我:“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要多钱有啥用?够吃够穿有住处就行了呗!”看看,这不正是“鸡汤”里常有的内容嘛!

不久前我见到一位朋友,他向我吐露自己的不快。朋友说,儿子与媳妇离婚了,一个九岁的男孩判归孩子父亲抚养,这孩子的生活起居、上学读书等事情基本都由朋友老两口照管。我探问离婚的原因,朋友介绍情况说:儿媳被单位炒了鱿鱼,之后不去找工作,而是天天出去打牌,对孩子漠不关心,家务活也不做。儿子批评她,人家却大言不愧地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找你就是为了穿衣吃饭的,不是来做苦工的。太不说理,简直是胡搅蛮缠,她娘家也管不了……窃以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这一“鸡汤”的熬制者只看到问题中的一面,没有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家既是讲爱的地方,也是讲理的地方。夫妻之间要相互关爱、理解,多做贡献,知情达理,如此才能和谐、和睦,家里才能其乐融融。孟非在主持“非诚勿扰”现场就家庭关系说:“所有人都要讲理。”如果夫妻有一方冷漠自私,不负责任,毫不讲理,甚至胡搅蛮缠,用不了多久就可能矛盾重重,即便是原本温馨的家也会怒目相对、一触即发、岌岌可危了。因此,对“鸡汤”里的“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一“佐料”,要保持警惕,三思而后行。

的确,“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别人的说辞吸引,”而对有些“鸡汤”是不能不看其“颜色味道”就全喝下去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拿来就喝,说不定就被导入歧路。作者的“那些人生导师自己过得荧荧鬼火,怎么可能把我们的人生照亮”这句经典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地咀嚼品味。

彭友茂(山东临沂)

《“大妈”的丝巾》(见《杂文月刊》2019年9月下),我一口气读了两遍。

说它写得漂亮,首先是因为文章立意高:作者李继勇通过对“大妈”所钟情、舞动的丝巾的叙写,深情地歌赞了“大妈”们晚年的浪漫风采和幸福生活。尤其是,“组团的面具下,是她们深深且真实的寂寞”,“大妈对潮流的狂热,源于对落伍的恐惧”,“读懂大妈,才能更好地读懂行进中的中国”等语句,饱蘸深情,富含哲理,不是警句,胜似警句,这不是任何一位作者想写就能写得出来的。

本文以小见大又高屋建瓴的写作,告诉广大写作爱好者,为文,不一定非要去选择大事件才能下笔。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去叙述、描写,感怀、抒情,照样会写出时代感,照样会出华章出精品。苏轼说:“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我觉得,《“大妈”的丝巾》一文的作者,围绕着平素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丝巾”去写,把丝巾这一“道具”写活了,更把将丝巾作为“行头”的“大妈”们写活了,这便是“于浅处见才”,因此作者称得上是“文章高手”。

面对《“大妈”的丝巾》,我的文体意识有点无所适从:究竟把该文当作杂文样板好呢,还是把它放在美散文里妥当?我说不清,不好定夺。左思右想,想了又想,我只能说,像青蛙既能在水里游泳,又能跳到陆地上生活;像有些演员,既能演戏,又会唱歌,且“戏”演得不错,“歌”也唱得很好,属于“两栖”类一样,《“大妈”的丝巾》是一篇“两栖”类的佳作。它告诉我,杂文可以这样写———它不一定篇篇都是“匕首”“投枪”“银针”“手术刀”,完全可以变作“中药”“艾灸”或“拔火罐”。从杂文是“文艺性政论”的定义来看,把杂文写成议论性的散文,可也;把散文写得柔中带刺,甜中带辣,亦可也。

看得出,《“大妈”的丝巾》一文的作者李继勇,能“散”能“杂”,凭他文武兼备的才艺,动笔时完全用不着问问自己是在写散文呢还是在写杂文:成竹在胸,结构为文,发给编辑,备受青睐,刊发面世,读者喜欢,杂交味浓,“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叫它什么都行。

邵捷(山西太原)

前一段在《杂文选刊》2019年9月下文摘版读到沈栖的《自嘲》,文中讲到启功先生的自嘲,他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一大堆“头衔”:“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在我看来,自嘲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睿智、自信和雅量,更体现了一个人自省自悟的底气与勇气,自嘲不是卑微却是高贵,越是会自嘲的人越有尊贵气质。

就像鲁迅先生的《自嘲》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表面自嘲,实质是直面社会,针砭世事的勇气;就像关汉卿的自嘲名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表面自嘲自黑,实质是不屈不挠的勇氣和正气;就像《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表面自嘲,实质是知识分子顿悟文化的勇气。可见,自嘲非等闲,而是一个人的高贵和底气。

常永瑞(陕西省延安市)

读了《杂文月刊》2019年8月下《不轻易评价,便是慈悲》一文,我觉得很惭愧,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对于他人正面评价的次数是越多越好,现在看来,我的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老师,我在工作中不仅正面评价过优等生,也对个别学困生有过负面评价。今后应该慎用“评价”这个词,也不要过多从主观到客观评价任何人,对学生要多鼓励引导,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由于这个读刊感受,我对俗语“人人都爱听好话,赞美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对学生要多激励、表扬,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也是他们今后努力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负面评价要坚决杜绝,不要让学困生感到自卑与无奈,才能树立学习自信心,争取迎头赶上。反之,就有打击报复的嫌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今年贵刊的“茶客留言”栏目先后5次选登我的读刊心得,虽然这些文字没有传世价值,但是贵刊读者在茶余饭后浏览时,或许这些文字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或启示。

总之,《杂文月刊》的这篇文章,我是反复阅读,深刻体会到贵刊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读者至上,这是贵刊读者增加的基础和保证。在此,我衷心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讲理丝巾贵刊
《今古传奇》: 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期刊
优雅丝巾
套路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没“理”走遍天下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
家是不容易讲理的地方
轻盈优雅
丝巾发带
还原历史是贵刊吸引我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