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边疆治理的云南实践

2019-09-10 07:22李克海苏胜利何乐
群众 2019年23期
关键词:活动场所边民边境

李克海 苏胜利 何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边疆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0月14日到16日,全国党刊记者、编辑深入云南多地采访调研,解码云南推进边疆治理、展现国门形象的创新实践。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余公里,有8个州市涉及边境,有25个边境县市,16个民族跨境而居。近年来,云南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扎实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在以党建引领边疆治理上取得显著成效。如今,一幅“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动人画卷正在八千里边境线上徐徐展开。

组织强边,战斗堡垒红旗飘飘

走进云南边境地区,不论是口岸国门,还是民族山寨,处处都能看到党旗、国旗在迎风飘扬。这已成为云南边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生动地表达着边疆各族群众的爱党爱国之情。在云南,边境一线各级党组织均开展了“红旗飘飘”工程,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办公室等悬挂党旗党徽,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区)活动场所等升挂国旗,切实增强边境地区党员群众的国家、国门、国民、国防意识。

建设这些活动场所,云南集全省之力。近年来,云南投入资金近5.8亿元,在边境一线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5381个,实现全部村民小组均有可供使用的活动场所,有效解决了活动无阵地问题。建好是前提,用好是关键。按照“一室多用”的思路,云南各地将党组织活动场所与群团组织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阵地等结合起来,真正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成集党群议事、党员活动、综合服务、文体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

一手“抓场所”,还要一手“抓干部”。云南全面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坚持每年对村组干部全覆盖轮训,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村级后备力量,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对于边境县(市)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党建工作经费每年分别按5万元和3000元的标准全面落实,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结构性岗位补贴长效机制,激發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富民兴边,脱贫攻坚大显作为

边民富边防才固。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尤其是在边境地区,不少地方还处于贫困状态。云南通过实施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带动边境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瑞丽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地处中缅边境的独龙江乡,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也是独龙族的聚居地。在党组织的带领下,2018年底,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当地群众委托乡党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这一喜讯。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要想生活富,跟着党支部!”在云南,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创新脱贫模式。景洪市景哈乡景哈村成立了海纳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制作手工红糖,为村民找到了致富门路。马关县马白镇花枝格七园村、鸿达食用菌协会联合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公司+协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订单发展巴西菇种植,户均增收4.55万元。云南还探索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以党组织为主导、农户为基础,在行政村开设“网上超市”,开辟增收之路。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云南推进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每年由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在全省扶持1000个左右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每村补助50万元,边境县(市)中1180个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投入65.6亿元,重点实施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6大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

开放活边,融入服务“一带一路”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具有通江达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不仅是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我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具有突出的地缘优势。

瑞丽,是一座美丽的边境小城。在这里,每天有4万多边民通过海关入境。瑞丽市通过党建引领,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在通关联检、为外籍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处理涉外事务等多个方面,实行联建共管,不断提升服务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如今,市政务服务中心113个窗口承担起过去散落在43个部门的共394项便民服务和投资审批事项,实现了“一站式”办理;各口岸也实现了“企业一次集中申报、关检一次联合查验、货物一次批量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和口岸通关无纸化。

近年来,云南在全省25个口岸、边境城市、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合作区、跨境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党(工)委”制,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共驻共建,实行党建工作联创、思想工作联做、口岸管控联防、服务通关联检、紧急救助联动、国门文化联建,构建“党建一体化”格局。在口岸和边境城市设置党员示范窗口和示范岗,组织党员亮出身份、挂牌上岗、公开承诺,为通关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这些举措,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到边境城市就业、经商等,边境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的功能逐步显现,开发开放的形势越来越好。

和谐固边,创新边境管理格局

边境地区山水相连,同一民族跨境而居,通婚互市、串门互动、跨境耕作十分常见。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衍生出诸多日常琐事矛盾。尤其是近年来,因过耕、过牧、边境小额贸易、跨境婚姻等问题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边境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妥善处理边民邻里事务,看似日常琐事,实质关乎和谐稳定的大局。

云南在跨省区、跨州市、跨县市、跨乡镇、跨村寨地区,推行基层党组织双边或多边联建共建机制,探索“轮值书记+联席会议”方式,形成突发事件跨地区沟通交流和应急响应机制。德宏州瑞丽市姐相乡银井寨成立中缅边民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乡镇司法所长任中心主任,邀请缅方村长头人、族长、德高望重的华侨为缅方调解员,处理边民涉外矛盾纠纷事宜。截至2019年初,这所设在村寨里的小小调解庭成功调解涉外矛盾纠纷169起,成功率达到97%,被两国边民誉为边境线上的“国际小法庭”。

为维护边境稳定平安,云南推进“军警地共建”,即由边境派出所长兼任驻地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边境乡镇党委书记兼任边境派出所编外指导员,选派边防民警兼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在边境沿线村(社区)配备武装干事,实行组织联建、党课联讲、活动联过、党员联管、边防联固。这不仅增进了“军警民鱼水情”,而且构建出“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村民就是一个哨兵”的边境管理格局。

责任编辑:高 玲

猜你喜欢
活动场所边民边境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重思“边民互市”的定位与发展
镇江市“一体两翼、一核四区”城市规划中体育活动场所可达性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现状剖析及创新研究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侵犯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应如何处理?
村级活动场所亟待规范化管理
中越边境大扫雷的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