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协同要素及其实践研究

2019-09-10 07:22王巍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王巍

摘要:专业课程是本科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其课程思政、实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教学实践问题,由于专业课程专业性较强,因此识别其课程思政协同要素、并将其有效实践成为重要环节,论文在立足课程思政育人大方向基础上,以《财政学》为例识别其课程思政协同要素,并提出实践方案,以期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已有多所高校开展了对于课程思政的有益尝试,但多集中于通识课程,而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更大、学生接触更多的是专业课程,因此对于本科高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课程,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合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环节,是专业课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育人课题。论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本学院全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财政学》为例,探寻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协同要素及其如何实践。

一、同向同行,立足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方向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专业课程与其他所有课程一样,也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立足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方向,课程目标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本科全课程教育教学为主线,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体系为主要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结合。

(1)价值塑造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价值渗透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让重独立、讲个性的“95后”“00后”大学生得到更好的价值引领、人格教育,在知识传授中注意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注意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2)能力培养

在方法上注重开拓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实践性教学突出思政引领,通过党的治国理政方針纲领+时政要闻案例教学等合适的活动平台,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知识传授

结合课程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政策等内容,将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引进教学,文化自信、生态文明、依法治国、一带一路……等主题走进课堂,成为班级讨论和师生互动的“主角”。

二、依托课程,探寻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协同要素

相较于通识课程而言,专业课程特征更为突出、差异更为明显,因此不能一蹴而就,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鲜明特点,深入挖掘其潜在的课程思政协同要素。以《财政学》为例,这门课程是我国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学生必修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它所揭示的领域主要是政府部门的社会经济行为,主要内容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债、财政政策等。这是一门天然富含许多思政教育元素的课程,因此对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做到立足中国国情,综合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实案例,并与国际及国内的历史情况做以比较来进行学习,这就为我们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夯实的基础。

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也都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这就要求课程都应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为指南,做到知识传授明晰、能力提升落实、育德功能实现,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真正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体来看,《财政学》课程思政的协同要素如表1所示。

三、改革创新,精准实现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与反馈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定位,进一步按照“需求导向→目标设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人才输出→信息反馈→教学调整”的动态课程调整模式,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完善,做好专业课程思政项目计划。

(2)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

加强专业课师资队伍的思政能力建设,以“重点培养、普遍提高”为原则,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种课程思政有关的教学会议。此外,还应注重教材选用的“精品意识”,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着眼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强调选用课程思政合适教材。在教材特别是马工程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的选用上,坚持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系统规划,并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课程思政经验编写适合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特色教材。

(3)秉持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全方位实现课程思政建设

运行多元资源融入机制,聘请专业领域金融机构、合作企业、政府机构等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等,定期到学校传播各种党的思想、理论和学术动态,开阔学生视野,及时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鼓励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征求专家意见,最后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着力建成并运行多元教学资源聚合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以课程讲授、现场讲授、专家进课堂、讲座、协办大赛、校企合作、学生实践、学生访学等多种方式,将政府资源、金融机构资源、企业资源、学术团体资源和高校资源等聚合形成多元的教学资源网络。

(4)丰富辅助教学资源,有力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丰富案例库等辅助教学资源,将我国最新的政府财政实践研制成思政教育案例;在课件开发方面,将财政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将课程思政辅助教学资源与前文所述的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分组研讨、学术报告、实地参观、布置课外作业、课外阅读、课外学习辅导等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结合,把价值引领贯穿在专业课上,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以期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品质,充分认识在财政领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5)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实现全过程课程思政

针对不同特征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考核方式,以实现考核手段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体现课程思政效果是专业课程考核方式选择的依据。课程考核由平日专业课堂表现、平日思政表现和期末考试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日专业课堂表现占比20%,平日思政表现占比20%,用于衡量课堂学习情况、课程思政效果,一般由出勤、课上听讲情况、课堂思政作业和课后思政实践等完成情况构成,以课堂问答、案例讨论、小论文、阶段测试为载体。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用于检验课程最终的教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本科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92(02):167

[2]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3]吴冬平,大思政理念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230(8):117-118.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