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诗词鉴赏探究

2019-09-10 07:22陈彦凡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语言美意境美鉴赏

陈彦凡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悠久,特别是诗作浩如烟海。刚入学五年的孩子就要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显然是要求过高。但我们可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善自己诗歌讲授方法,使孩子在诗歌学习中不那么吃力。秉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使小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诗词;鉴赏;探究;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人灿若星河,诗作浩如烟海。古代诗词,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瑰宝,里面蕴涵着优美的语言、新奇的想象、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深刻入微的哲理,都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由于诗词产生的年代背景与今天有很大的差异,学生若要体会其深刻的内涵的确很难,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及巧妙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也是难上加难。但所幸的是,生活在这个网络发达的社会,丰富的资源可以共享,让我们得以轻松地站在巨人的肩上解读曾经认为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这样评论前辈王维的诗:味摩杰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教版小学阶段所编排的诗歌内容借苏老先生的评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恰当不过,教材选取的诗词大都通俗易懂、贴近学生思想,有的富有哲理,有的感情真挚,同时每篇诗歌都配有一副一目了然的图画,画面感极强。这些诗歌从内容上符合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不学诗,无以言。踏入社会若不会借诗言志,连说话都没有说服力,由此可见诗歌的重要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被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学好诗歌,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是不可忽视的责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诗词的积累背诵,缺少兴趣引导。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首先作为传道受业的老师自己就要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从古至今未曾减弱过。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一味强调学生学习古诗词机械记忆的能力。

二、教学中内容讲解过于详细,感性体会偏少。

在教学中对内容的讲解过于详细,而且偏口语化,缺少对诗词意境的讲解。每首诗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心情、感悟、情怀或美好的图画。试想,当我们刻意把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现代汉语译出“一会儿抬头看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时,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中那份淡雅而动人心弦的境界岂不毫无感觉?读起来味同嚼蜡,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三、教师引导太多,且主观倾向性太明显。

在教学诗词时,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心中有答案,但学生的回答同老师的理解或答案不符,于是教师就开始千方百计的引导、想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语文课堂上本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天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值得鼓励,老师应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

根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在诗歌鉴赏时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如:

1、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引导学生把自己搁进去,鼓励他们此时此刻就是那位伟大的作者。

2、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使那高深莫测的意向变成喜闻乐见的玩物,搭起入境桥梁。

3、运用直观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下,去网上搜罗资料,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二、一读一问,循序渐进,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在教学中,个人喜欢采用读思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例如,一读诗词,读准音;二读诗词,读出节奏;三读诗词,弄明诗词意;四读诗词,抓住“诗眼”;五读诗词,体会意境;六读诗词,体会情感……这样,能使教学显得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也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设计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所以收到了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三、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以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读应该首当其冲,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学生感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当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而指导朗读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学生在朗读时放得开,尽情投入;二是要读出诗词的节奏。如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三是要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以读代说,让学生们自己感悟,把诗歌那种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音乐美都读出来。

课堂上我们所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只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法是通过学法才能发挥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因此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也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一、提前预习占先机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更是如此。学生课前能做好这个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新知的时候往往能事倍功半。

1、排除“拦路虎”。语文教学不论是到哪一层次,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字必须养成询问“哑巴老师”的好习惯。

2、读题目,確定题材范围,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鼓励学生不厌其烦的读题目,比如《秋思》,对高段的孩子而言,多读几遍基本就能确定题材范围——思乡诗。

3、看注释,识背景,初步理解诗歌创作意图和表达感情。

二、改变体裁,想象体会。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孩子们迫切地想了解诗词意,我会鼓励他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根据他们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课文配备的背景图写一遍随笔。在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就有孩子这样写道:在遥远的辽东,文武双全的纳兰性德身披铠甲,手挥大刀,指挥着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到达常年积雪的山海关之后命令士兵安营扎寨,升灶做饭。夜深人静之时......让学生拾起学习古诗词的那份自信心,打心底认识道晦涩难懂的古诗词不过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浓缩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精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可以说,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古诗词鉴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语言美意境美鉴赏
引领学生踏上优美旅程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