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于语文教学

2019-09-10 18:34张莉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2期
关键词:德育作文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态度形成的关键阶段,以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带入课堂为目标,让德育教育走下“神坛”,通过文言文以及诗歌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德育教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传达进每一位学生心底。

一是结合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孝,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孝是李密为侍奉祖母向皇帝奉上的《陈情表》,是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怀念祖母与母亲,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为母亲写下的《我与地坛》。孝感天地、亲尝汤药、戏彩娱亲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体现孝道故事;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亦让我们感动。《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三jing中的“敬”便可以体现出孝。孔子在《论语》里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像孔子说的,不知道敬,与犬马有什么区别?在家首先要尊敬父母,懂感恩,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辛苦,认识到学习机会的珍贵;作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孝时常与顺组词,那么孝的另一层含义就是顺。就是在家做好子女,在校做好学生,让父母宽慰,使他们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学校“六德六能”中的懂感恩要求每个学生学会感恩他人,而感恩父母就是孝。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至此追悔已迟。让学生在对古人的学习中加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而达到顺,达到孝。

少年智则国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将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而高中阶段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教给学生“智”这个字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运用在学习生活中。千百年后曹冲称象的故事依然作为美谈,面对大象这个“庞然大物”,在所有人束手无策的时候,只有当时年纪尚轻的曹冲想出称大象的办法。《世说新语》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会完美应对魏文帝曹丕的问题并且流传至今。年仅七岁的黄婉巧对帮助祖父回答魏太后的问话。小小年纪的他们再次证明:少年智则国智。《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何为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目标到达经天纬地照临四海,即为人文。素质教育借鉴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在教师素质、教材素质、教育思想理论等方面无处不含传统文化。智者,心之府也。通过对古人事例的理解来学习古人,以学校三jing为核心,外恭内敬,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在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成长进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语文教学中,诚信的例子数不胜数。秦朝商鞅的“南门立木”,以及曾子杀猪,《战国策》中的千金买骨,都是一诺千金的典范,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是因为符合传统文化中对于信的理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信则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诚信,第二是信心。诚信,即言必信,行必果。信心,即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如果说雄鹰想要冲破苍穹,自信便是它的翅膀;如果说一颗流星想要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自信便是它在瞬间绽放美丽的符号;如果说你想要到达成功的彼岸,自信,就一定是你手中的船桨。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学生在“讲诚信”的同时也能够“担责任”。

二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化对德育教育的理解

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同时进行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与教师的引导有密切关系,与学生的学习实践也密不可分。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渗透通过作文、演讲等形式。

首先是教师一定注意言传身教。首先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烂熟于心。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师接受本学科内容并且将德育教育很好地理解,就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教师时常在课堂上给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事例,让学生摘抄背诵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人名言都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课堂中。

其次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是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立意,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自然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文为心声。作文教学中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

最后通过演讲的形式深入德育教育。学生在作文的基础上将所写的内容演讲出来,学生再读自己写的文章的时候,是又一次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通过演讲的形式又可以将学生所理解的德育教育传达给接受能力相当的其他学生,真正把德育送进学生心底。

在课堂教学以及训练中,我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古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走近李白,理解什么是豪放……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感同心教,有意識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能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实现德育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心底。

作者简介:张莉(1993.5-),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文学学士,泰山国际学校语文教师。

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编号:19SDJ174)。

猜你喜欢
德育作文语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