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纪南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19-09-10 18:48李玲玲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2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摘要:纪南城作为南方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都城,在古都城遗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纪南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并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从政府、文保部门、纪南文旅委、民间团体、纪南片区民众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纪南城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发展助力。

关键词:纪南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纪南城是楚国鼎盛时期都城所在地,是楚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该城位于江陵城以北五公里处,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西通巴蜀之地,自东顺江可达吴越地区,南靠长江天险,其北越过汉阳地区便可直通当时中原之地。其城址规模大,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完善,宫殿区规划合理,考古发掘文物数量多且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成为当下荆州旅游资源的重要核心元素。

一、纪南城的历史文化资源概述

纪南城是南方古城址遗迹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在城内,古井、城垣、城门、水门、护城河、古河道、夯土台基等遗迹还大量存在。纪南城可供开发的资源主要包括古城垣及城门、城内河道、建筑台基、水井遗址等,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开发因素。

土筑城垣大部分保存在地面上,一般高出平地3.9至8米,底部宽30至40米、上部宽10至20米。西北、西南、东北城角均呈切角,城址方向10度。东西长约4450米,南北宽约3588米。城址面积约16平方公里,包括缺口、城门在内。[1]城址內部功能分区大致有宫城区、平民生活区、贵族居住区、商业区、作坊区等几个部分。

城址内共有4条古河道,廓城外围有护城河,宫城区内有人工开掘的壕沟。四条古河道相互贯连,除宫城区东部凤凰山、西坡古河道已淤塞变为农田外,其余三条古河道大都被现今河道所覆盖。宫城区内的壕沟为近年最新考古发掘与勘探成果。环形界沟基本位于宫城区中心,北边距北宫墙 230 米,东边、西边分别距东、西宫墙 135 米左右。[2]

纪南城的夯土台基已发现有84座。对松柏区30号台基进行发掘,其房基中部已遭到严重破坏,保存下来的仅是地面以下的部分,但四周墙基尚存,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54米,残存墙基高1.2至1.5米。发现遗迹有墙基、柱洞、散水和排水沟,还有水井、灰坑等。这些历史遗迹的存在为复原建筑遗址的大致面貌提供了依据。

在纪南城内考古勘探并发掘了大量的水井群遗址,且其修筑材料多样,如土井、陶圈井、木圈井、瓦圈井等。水井分布于平民生活区、非居住区和作坊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而农业的发展又依赖于水利建设与发展的程度。东周时期,楚国农业生产得到蓬勃发展,较之诸夏有过之而无不及。楚国水井建造水平的发展、水井数量及其分布情况亦反映了楚国经济发展的繁荣。

在纪南城遗址周围,存在大量可供挖掘的文化遗存。城外有大量古墓葬群,数量之多、密度之高、规模之大的遗址群分布,与纪南城遗址共同构成了楚文化大遗址区。在纪南城附近已发掘的数千座楚墓中,出土遗物丰富,品类繁多,主要有五类:即青铜礼器和兵器,陶器,竹、木漆器,丝麻织品,简牍。

二、纪南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白起拔郢后,历代营建者对纪南城缺乏修缮,选择在江陵渚宫营建城址,纪南城多遭废弃,导致城址地面遗存极少,历史文化资源损失较多。当时三朝三寝的宫殿建筑经大火焚毁,现今只剩下大量夯土台基。现保存较为完好的便是其城垣部分,除少数被破坏外大都保存完好,其中,当属北垣最为完整。城垣外围的低洼地带便是护城河所在地,现大都被周围居住的民众改为水田或者鱼塘。城垣由于其覆盖范围过于宽大,有关部门对其保护尚存有漏洞,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现对城址的保护方式是在城垣外围用铁丝网将大部分地方进行合围,并在其上粘贴警示标语,以提醒民众保护遗址。

首先是对原遗址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城址在经过长时期的地表存留后,本身会因气候风化、蚂蚁洞穴破坏等因素造成结构部分缺失。其次,纪南城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本是得当举措,通过对国家历史遗址保护公园的建造,对纪南城进行局部复原建造,为游客展示楚国当年的辉煌,普及楚文化知识,这种方式是可取的,但由于相关工作并未落到实处,景区产品设计和旅游开发模式选用不当使之产生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周边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周边缺乏高端层次的酒店行业、餐饮服务业等。在遗址公园内部,其景点多属于观光型与文化型建设,缺乏体验式文化景观,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利于其感知与兴趣的产生。

三、纪南城旅游开发策略

纪南城的旅游开发,涉及到景点规划、土地利用以及景点的建设等问题。一但开始着手开发,再发现根本性的问题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和矛盾。因此,政府文保部门、文化团体及个人,应积极配合,确定合理的开发策略。

首先,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不仅要适应客源市场的现实需求,还应把握市场的各种形成要素,认清现实的基本需求,了解长期的发展方向,预测潜在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用一种动态、连续、长期的发展战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政府部门应优化城市内部公共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加大对周边酒店餐饮等服务产业的整改、大力扶持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提升旅游业的品质,是高效开发荆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必然要求。

第二,加强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方案,正确定位自身形象,形成以纪南古城为主,以周边古楚墓葬群和遗址为辅的楚文化旅游形象。结合考古发掘与文献史料,高度还原楚国市井情景模式,打造楚文化商业街。在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游览过程中体验式环节的同时,带动文创产品的销售。通过与荆州创业学校荆楚非遗传承学院进行合作,将纪南城旅游与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相结合,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同时,明确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开发也是一种保护,一种抢救,甚至是一种更积极的保护、抢救。在对其历史文化资源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的时候,坚持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第三,文保部门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对重要的基址进行地罩保护,通过覆盖透明玻璃罩的方式,使遗址免受自然环境破坏的同时也不影响参观。加强对城址局部复原的力度,在不损坏遗址的前提下根据研究资料将其轮廓复原,内部其他遗址则保护于复原立面支撑的维护结构内。

第四,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楚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将研究成果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增强楚文化的影响力,激发对楚文化的探知欲,促进纪南城旅客人数的增长。以楚文化研究所为首的民间学术团体近年来在楚文化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通过《楚国八百年》、《楚文化漫谈》等纪录片的方式对楚文化知识进行普及,加深了大众对楚文化的认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最后,对纪南城周边居民进行遗址保护意识的普及。组织片区群众对《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有关规定进行学习,增强民众对遗址保护的意识。鼓励周边民众共同集资,利用纪南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特色荆楚民俗相结合,发展片区经济,发展文化服务行业,以提高居民对纪南城的认同感,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对城址进行破坏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上)[J].考古学报,1982(03).

[2]闻磊,周国平.郢路辽远 楚都纪南城宫城区的考古发掘[J].大众考古,2016(11):19-28.

基金项目:2018年长江大学创新训练项目“荆州市古城文化资源保护及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167)。

作者简介:李玲玲(1998—),女,广西桂林人。长江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荆楚文化。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保护利用
画与理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