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2019-09-10 07:22郭伟杨静张劲柏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数字阅读数字资源服务模式

郭伟 杨静 张劲柏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阅读以其快捷、高效、低价、环保等优势成为众多读者青睐的阅读方式。这对高校图书馆产生一系列影响,如读者群体流失,传统馆藏理念及服务方式难以适应读者新型需求,传统的图书馆评价指标不适应阅读趋势等。根据上述影响及数字阅读普遍存在的优质资源匮乏、阅读体验差、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阅读服务的管理、数字资源建设、优质导读服务,拓展微媒体数字阅读服务,实施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策略及加强数字阅读资源的宣传与推广等。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模式;数字资源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6-0016-04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步入了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MIT媒体实验室创办人)所描绘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即新媒体时代。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促使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数字阅读以其快捷、高效、低价、环保等優点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数字阅读来汲取知识,获得所需信息。数字阅读就是指读者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媒介,通过数字化形式获取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80.8%,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到76.2%,连续八年保持上升势头。手机和网络成为主流阅读方式,成年国民通过手机和互联网阅读时间分别为每天84.87分钟和65.12分钟,都较上年有所提高。在数字阅读内容方面,信息需求更加个性化,读者群体趋向年轻化与高知化,他们倾向以文释图、非单向线性地取用信息。数字阅读这种新型阅读形态,是人类阅读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化与革命。这种阅读方式的变革也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优质的数字阅读资源

目前国内的电子书平台虽然很多,但是资源有限,以旧书居多,而且网络作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内容杂乱无章,可读性差,部分优秀作品还涉及数字版权问题。此外,大多数电子书阅读平台都附加广告,扰乱读者视线和思维,妨碍其筛选阅读优质数字信息。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为方便本校师生阅读电子书籍引进了不同种类的数字阅读设备,如超星、中文在线、龙源等电子书借阅机,博看、九星时代、SANYTOUCH等触屏电子读报机,但由此产生的流量资费和数字版权问题则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读者处于“浅阅读”状态

数字阅读虽然便捷、灵活,但是内容过于分散,读者很难学到整体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多数阅读是用来消磨时间的,不可能深度沉醉于阅读的内容,往往停留在阅读表面,基本是一种快餐消费式阅读,即“浅阅读”。“浅阅读”是一种跳跃性、碎片式的阅读方式,读者经常无法深入思考而产生阅读感悟,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其批判性思考能力,进而影响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某些读者出于好奇点击感兴趣的文本链接,使自己沉迷于包罗万象的生活资讯世界,经常忘记最初的阅读目的而将主要精力消耗在娱乐、消遣方面,对文本语言文字的魅力无法做到深刻领悟,不利于提升读者的文化素质。

(三)数字阅读技术问题

首先是数字阅读设备的技术问题,由于读者主要借助电子显示屏进行数字阅读,而屏幕本身存在分辨率高低和电子辐射问题,很容易损伤视力,降低阅读舒适感,致使读者不愿进行精细阅读而缩短阅读时间。其次数字阅读资源的整合技术还需要不断更新升级,如WEB、XML和RDF等技术在计算机与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为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检索提供了有利发展环境。最后,网络条件也限制和制约数字阅读的发展。目前国家高速宽带骨干网带宽较窄,网络速度低且堵塞严重,导致数字信息文件传输速度较慢。

(四)数字阅读文本格式缺少统一标准

当前国内外比较大的电子书技术开发商都拥有自己特定的电子书文件格式,如CAJ格式和PDF格式。手机上的电子书格式有TXT和UMD两种,其中TXT是比较常用的文本格式,主要针对网络小说。面对这些不同文件格式的电子书,读者必须先下载相应的插件才能正常阅读。缺乏统一的格式标准,造成数字图书的重复开发并给信息资源交换带来困难。

二、数字阅读模式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一)纸质图书借阅量持续下降

在数字阅读时代,高校读者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在不断更新变化,大多数“90后”和“00后”的在校学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比较早地接触了数字阅读工具,倾向于追求信息的易获取和无障碍,致使他们在查找获取所需学习资料时不是首先想到去学校图书馆查阅纸质文献资料,而是利用各种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包括专著、期刊、学位论文、报纸、影音视频等数字阅读资源。学生对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料的需求逐渐降低,而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则与日俱增,造成读者到馆率持续走低,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

(二)推动藏书理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数字阅读的兴起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藏书理念,促使馆藏结构发生质的改变。为顺应读者对数字阅读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已由传统的以印刷型文献为主,改变为印刷型文献与电、光、磁为介质的多种类型文献并存形式,利用磁盘阵列技术扩大存储空间,通过各种载体和网络获得大量数字化信息,打破了传统图书馆馆藏的物理界限,使馆藏建设从一个有限的物理实体向虚拟馆藏方向发展,达到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相互补充,使得高校整体馆藏建设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三)传统服务方式难以适应读者的新需求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对读者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阅览、外借、馆际互借、复制服务等来实现,读者受到学校开馆时间、服务设施、服务方式等各种条件的限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的阅读设备运用于图书馆,给读者带来阅读便利。但高校图书馆一直比较注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重藏轻用,以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对新形势下读者阅读模式的变化应对迟缓,缺乏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难以适应数字阅读时代新型读者的阅读需求。

(四)对图书馆评价体系产生影响

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建筑格局及内部环境等,处处体现出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占地面积的大小和藏书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高校图书馆等级的主要指标,其中馆藏是图书馆实力的象征,主要以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标准。而当前受数字阅读潮流的影响,对一个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评估方式已不再适用,而应以该校拥有的适应数字阅读的软硬件设施、数字资源的占馆比例和特色、是否能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模式等为新的评估标准。

三、高校图书馆应对数字阅读需求的策略

(一)加强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的建设和管理

高校图书馆应审时度势,调整服务理念,充分利用新型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将其与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以及网络服务进行融合创新,积极推动数字阅读的发展。图书馆可建立专门的数字阅读服务管理部门,加强领导,合理配置部门的人力资源,以熟悉数字阅读及知识广泛的学科馆员为主,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与运作制度,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数字资源使用情况、特点,设立工作目标和计划,科学合理地配置图书馆的数字阅读资源,同时丰富拓展数字阅读服务内容,构建一套系统化的以读者需求为核心的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数字阅读服务水平和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二)加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如购买学科发展所需或者综合性的优质数据库资源,以及常规性的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报纸等。二是构建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可根据学校性质和学科专业特色,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数据库,如学科导航数据库、教学视频多媒体数据库、产学研开发特色数字资源、专业书评库、优秀校园活动视频库等,提供针对性强、时效性强、参考价值高的实用信息资源。三是实现数字阅读资源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可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同各大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等组建数字资源服务联盟、区域文献共享平台等,签订购买协议、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处理好版权纠纷问题等,既降低了采购成本,又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四是整合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将本馆分散在不同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有序化归类、整理,以及对网络数字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无缝集成,建立统一的索引,使读者能够跨平台、跨数据库检索信息,提高数字阅读效率。

(三)为读者提供优质导读服务

现在大学生的数字阅读随意性、跳跃性很大,缺乏对自己阅读兴趣、需求的发现和觉察,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阅读时随心所欲,没有计划、目标,缺乏引导,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引导,将数字资源以更多角度和深层次的方式展现给读者。一是建立导读服务平台,根据读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需要,对读者进行阅读推荐工作。如向刚入学的新生介绍各种数字资源的使用技巧和必读书目,提高其数字阅读的逻辑判断能力和阅读素养;对高年级学生推荐相关专业理论阅读书目;对毕业年级学生推荐考研、就业、求职技巧方面的数字资源等。二是鼓励读者将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相结合进行阅读,纸质阅读可以消除由于字体、网页设置、辐射等因素給读者带来的视觉疲劳现象,培养读者养成两种阅读方式综合利用的习惯。三是在图书馆网页设立“我的图书馆”选项,建立相应的读者信息资料库,为其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如根据读者注册的个人信息、收藏、订阅、借阅信息、关注点等,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推送相关数字资源,提高其阅读效率。四是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学科馆员与各学科专业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将教师向图书馆推荐的专业导读书目进行数字化处理,便于读者及时获得与该课程知识单元密切相关的数字文献信息。

(四)拓展微媒体数字阅读服务模式

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微阅读、微书评、微视频等微媒介,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数字阅读服务,使数字阅读的内容和体验,更贴近读者需求。一是建立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将微信平台与图书馆OPAC系统进行无缝对接,为读者提供在线馆藏书目查询、续借、消息通知等服务,便于读者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图书信息。二是创建读者微信好友圈、QQ群和微博群等交互式交流平台,使读者与馆员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和研究。如可通过分别建立学生、教师、校友等微信好友圈等,根据各自特点把适当的数字阅读资源主动推送给他们。三是通过在微信平台发布相关读书活动信息和微视频,如新书推荐、知识竞赛、专家讲座、专题书展等读者乐于参加的活动项目,激发读者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实施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策略

数字阅读最大的缺点是经常使读者处于“浅阅读”状态,对阅读内容缺乏深入思考和感悟。如果在阅读中引入社交元素,加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读者对阅读内容的关注,将有利于促进基于质性维度的阅读深化,进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实现数字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变。具体实施策略如下:一是拓展跨平台社交服务功能。图书馆可通过自建社交版块、在社交网站上注册账户或利用Open API开发第三方应用等方式构建图书馆社交网络,通过社交融合方式使读者能够进行跨平台社交,从而获得更多的互动机会,以及更多数字阅读资源的分享权限。二是在社交网站上可以创建专题论坛、阅读社区、好书点评等交流互动群,实现读者聚类、主题阅读,调动读者参与阅读话题讨论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参与热情。三是注重数字阅读笔记的社交功能。阅读笔记可作为阅读社交的重要素材,帮助读者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图书馆可通过提供知情选择权方式,允许读者在阅读某一电子文献时能够看到之前其他读者对该文献所做的阅读笔记内容,譬如注释和重点标注部分,并凭借自己对阅读文献的领悟对前人所做笔记进行观点补充,同时系统可将新做的阅读笔记内容告知之前的读者,允许其进行回应发言。此外还应实现云笔记功能,将数字阅读笔记内容保存在服务器中,使读者可以同步看到在不同数字设备上所做的阅读笔记内容,实现跨平台、跨格式的笔记互认和迁移。

(六)加强图书馆数字阅读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数字资源的宣传与推广,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一是建立数字阅读推广常设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图书馆可与学校各分院合作成立阅读推广委员会,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特征及阅读需求,制定出适合学生兴趣的阅读推广方案,馆员全程跟踪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实时调整。同时,图书馆还要注重提升馆员的阅读推广能力。专职阅读推广馆员应具备敏锐的情报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并不断充实和更新现代科技知识,以新理念、新技术优化自身,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二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数字阅读宣传推广。图书馆可通过数据库资源培训讲座、知识竞赛、新书推荐、专题书展、现场推广会、宣传单、海报、展板、微信、微博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如在网站或微信平台建立读书俱乐部、读者论坛、书评交流会、师生创作交流板块、读书达人评选活动等,让读者参与互动交流、发表阅读感想,刊发优秀作品、展示阅读成果,宣传阅读理念和方法,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易斌,李斌,黄华彩.大学生数字阅读与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创新[J].晋图学刊,2015(2):34-36.

[2]Dink.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9-04-29)[2019-06-23].http://www.199it.com/archives/868955.html

[3]“亚马逊中国2018全民阅读报告”解析阅读趋势[EB/OL].(2018-04-20)[2019-06-23].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8-04/20/content_1849325.htm

[4]张红艳.高校开展大学生数字阅读引导的实践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6):204-205.

[5]郭登浩.数字阅读视阈下图书馆服务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16):166-167.

[6]姜璐.面向数字阅读的传统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探索,2015(1):92-95.

[7]葉文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策略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8):101-104.

[8]付跃安.图书馆数字阅读社交服务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5(3):48-52.

猜你喜欢
数字阅读数字资源服务模式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图书馆员新角色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