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09-10 07:22刘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刘佳

摘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学生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中,笔者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课堂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担当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嵌入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工具,通过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导言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将教学理念从“学会操作”转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其在自主寻求项目实施所需知识和资源的过程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面对未来,我们如何在当前的课堂中,为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奠定基础?是继续坚持传统课堂中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模式,还是积极探索以素养培育为本的课堂教学变革?答案显而易见。

2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基本内容。 在目前的小学课程中, 能够把这三大核心要素平衡得比较好的就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了,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課而言,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则是侧重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建立合作关联的能力, 能在别人的帮忙下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和工具来获取信息。 学生在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时候,就体现关于对学生的早期社会参与要素培养,同时,在未来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趋势也要求我们学生能够尽早的接触计算机网络知识。 另外,信息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能够进行独立的学习,这也符合其中三要素的自主学习能力。 至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这一点上,信息技术课程也能够满足,在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分布中, 大量基础的知识和相关的网络道德文化意识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文化层面上的培养需求和引导。 让学生具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

3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下列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信息技术课前学生奔跑抢位;携带零食矿泉水等进入机房;未经允许携带U盘、手机等电子产品私自连接到电脑上;课后机房桌椅摆放凌乱、机房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不关闭电脑,或只关闭显示器而主机仍在运行就离开教室;电脑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甚至电脑桌面出现不雅观的图片等等。分析原因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然而,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社会责任,即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对此,笔者采取的措施是:首先,进入机房前学习《计算机教室使用规则》,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应该做,哪些是禁止的行为,明确其权利与义务。另外,教师可在新生上机的第一节课,将上机规则做成Word文档,学生手动输入,并做编辑,在练习文档编辑处理技能的同时,强化机房常规管理。其次,固定座位,对于新生,笔者都将按小组的方式给学生编位,并让学生签字确认。固定座位有助于将责任落实到位,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教师可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传递正能量;对做得不好的个别学生提出批评,促进其改正。

4建立和完善课堂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担当意识

合作担当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合作担当的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担当意识,建立和完善课堂学习小组,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做到人人是干部,事事有人做,大家都有认同感,归属感。组内组间既互助又竞争。同时,班内还应加强小组文化建设,形成小组特色。小组是一个小的共同体,在常规管理中,一损俱损;在学习管理中,一荣俱荣。这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学习共同体。在建立和完善课堂学习小组以后,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也以小组为单位,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提问是针对小组而不是个人;补充问题也是小组而非个体;展学、评价也是面向小组而非个人。建立和完善课堂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小组成员采用生生合作、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担当意识。

5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嵌入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自主学习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办法就是将微课嵌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将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设计制作的微课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拓展三大类。预习类微课,学生可以随时去观看,不受时间的限制。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课堂学习类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暂停、重复和快进,完全不必像以往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现在,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减少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需要帮助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这样,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负责引导与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后拓展类微课供学生们课后探究学习。教师引导他们参与讨论,理清思路,攻克难点,激发创新思维,改变观念。总之,这些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很受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他们在这里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有了成功的体验。微课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是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较,微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6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有所突破。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学生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7(10):44-45.

[2]徐晓东,阮高峰.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Z3):6-11.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