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07:22薛少华
教育界·A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薛少华

【摘要】当前社会提倡通力合作,重视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都为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自我观念,缺乏集体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在学校这个大环境里,学校和教师应通过一些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之快速地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合作力培养的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701205)的研究成果。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学生离开学校后要想在社会立足,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现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个性,但这绝不能代表我们可以忽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初入集体生活,有些学生无法快速地融入班级中去,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本文从目的、方法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目的

培养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加强集体荣誉感,充满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们的生存力、洞察力、判断力和领导能力。当一个学生从小就学会了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那么他的成长过程应该是较为顺利的。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都十分自我的时期,教师要帮助他们顺利地从个人意识过渡到集体观念。学校作为一个微型的社会,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对学生的心理和三观的形成更是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是塑造良好品格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沟通、分享,让中小学生在温馨愉快的氛围里茁壮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开展学习互助小组,感受同学的关爱

教师表扬成绩优秀的同学时,都会说“你给班级争光了”。这说明在学校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归属的班级,个人是班级的一分子,我们的成績不仅仅代表了个人,也代表了班级,只有一个人学习好不能说明这个班级成绩好,只有大家共同进步,才说明这是个优秀的班集体。但是,每个班都有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学习互助小组,让班级里学习好的同学以一带一或者一带多的方式,来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种学习互助小组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班级的整体成绩。学习好的同学在给其他同学讲课的时候,自己也巩固了学习知识;学习困难的同学面对来自同龄人的讲授,或许会更好地理解难点。同时,学生之间还增进了情感,收获了真挚的友情,懂得了助人为乐,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和合作能力。

2.开展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即一个人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则是指个人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全发展,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功能,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同时也为中小学生的茁壮成长奠定基础。

拔河比赛是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能体现合作能力的集体活动,“团结就是力量”在拔河比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还有像“盲人过河”“两人三足”这样需要同学之间默契合作的游戏,则更能考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这些充满娱乐性的体育活动,能够快速地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热情。体育运动不仅强健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课程。体育活动,不只是让学生快乐地做游戏,最重要的是让中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一个人打不了羽毛球,也无法进行跳绳比赛,只有大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才能开展。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刻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才是我们开展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

3.组织多种活动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中小学生班级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会展现出来并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开展班级活动。利用这样的重要途径,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融入班级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享受到来自合作的快乐。如组织班级成语比赛、辩论赛,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参赛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还可以让学生合作,有的学生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记录文件,有的学生代表组内进行发言,每位学生的任务不同,教师应做好分工,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开拓视野,丰富课余时间,并且在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培养自己的兴趣。在开展班级活动时,教师更像是一名组织者,把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畅所欲言,组织不同的活动,调动自我积极性。教师应通过开展这样的班级活动来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缓解其学业压力,调节其人际关系,进而避免学生产生一些由学业或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培养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意义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不明白合作的意义,存在一些通病,如独立性差、缺乏责任心、自私等。而注重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合作,学生能感受来自团队的关怀,从而变得更加富有朝气与活力,进而激发个体的进取心,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来自他人的认可,这对健全人格有很大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加深相互间的感情联系,避免造成团队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但合作和竞争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合作,合作和竞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合作力强的人,在学校里很容易成为大家都喜欢的朋友,进入社会后,则很容易成为领导者,有着超凡的人格魅力。小到班级荣誉,大到家国情怀,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提倡集体荣誉感,从不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学会合作,是我们初入社会的第一课。培养合作力,应从小学教育开始。

【参考文献】

马成良.班级管理中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探究[J].甘肃教育,2018(23):41.

陈燕.中小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4.

史顺武.中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9.

曹丽利.运用体育游戏,培养中小学生合作能力[J].江西教育,2016(24):86.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编者的话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以“养植”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