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毛泽东标准像的诞生

2019-09-10 07:22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石林毛主席摄影

1950年以前,中国还没有毛泽东的标准像。

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是他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而毛泽东的照片是延安时期穿着土布服装的老照片,看起来老旧,两者放在一起,反差很大。时任中央新闻摄影局局長的萨空了看到这张报纸后,立即向当时的中国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提出建议:“应该为毛主席拍一张标准像,向国内外发行。”胡乔木向中央报告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意了这个建议。

摄影局在接到首肯后,立即派了4名摄影记者来到中南海,为毛泽东拍摄标准像。谁知,这4名摄影记者见了毛泽东既兴奋又紧张,加之灯光、拍摄时间等许多客观条件的局限,结果拍出的照片一张都不理想,难以采用。摄影局只得再找时间给毛泽东拍照。可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毛泽东非常忙,让他抽出时间拍照十分困难,于是一拖再拖,萨空了心急火燎。

一天,萨空了下班回家吃完晚饭,从书柜中拿出一本画册翻看,翻着翻着,一张毛泽东的人物肖像照映入他的眼帘。萨空了突然想到:“既然毛主席没时间拍照,何不找人选一张他的照片,通过后期加工,制作出一张标准像?”

于是,第二天一上班,萨空了就找来摄影处副处长陈正青,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抓紧物色人选。

陈正青一听,笑道:“局长,根本用不着物色,咱们身边就有一位。”萨空了问:“谁?”陈正青说:“刚从香港回来的陈石林啊!他曾在南京国际艺术人像摄影公司工作,修版技术非常过硬。他去年在香港就通过修版制作过毛主席像,效果很好!上市后香港市民很喜欢!”

萨空了一听,马上让陈正青将陈石林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了想通过修版制作毛泽东标准像的想法,以及这件事的重要性、紧迫性。陈石林听后,当即回答:“请局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陈石林知道事关重大,接受任务后一头扎进资料堆里,找出当时能找到的毛泽东照片,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定了一张毛泽东不久前会见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时与他们的合影。在这张合影中,毛泽东半侧面,目光有神,神态庄重,而且后面幕布的影调也比较深,适合后期加工。

选定照片后,陈石林开始制作。仅仅花了两天时间,陈石林就制作出了毛泽东标准像,照片中的毛泽东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合体的中山装衬托出他的自信和坚毅。萨空了看到照片后,连声称好,并立即送毛泽东审定,毛泽东看了非常满意。

“闻讯后,我们制作了一批毛主席标准照片,贴在印好的卡纸上,呈送给毛主席,他将之作为最珍贵的礼品签名后送给国内外嘉宾。”陈石林后来回忆说。

就在陈石林制作出了第一张毛泽东标准像后不久,官方正式向国内外发行,不到一年时间就印制发行了2000多万张,传遍了40多个国家。直至2000年,中国发行的新版20元和100元面值人民币上使用的毛泽东头像,还是依照这张标准像印制的。

此外,陈石林还参与了毛泽东第二张至第五张标准像的制作。1951年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在第一卷扉页上刊登了他制作的第二幅毛主席标准像。1960年至1966年,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巨幅画像,是以他制作的第三张毛泽东标准像为摹本绘制的。第四张毛泽东标准像从1967年制作完成后,一直沿用至今。陈石林制作第五张毛泽东标准像时,毛泽东已年逾古稀。由于无法从根本上修饰其老态,陈石林最终放弃了这张标准像的制作。不久,他结束了修补领袖照片的工作。

(来源/《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石林毛主席摄影
峥嵘向上石林峰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路南石林
摄影42℃展版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