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振兴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9-09-10 07:22秦寒
关键词:乡贤乡村振兴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才的稀缺。没有人,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入手,分析乡村人才的存量、流量以及影响人才留在乡村的环境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乡贤;乡村振兴;乡村人才

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乡村全面振兴”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和具体化。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乡村振兴要求产业兴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坚决抵制高能耗、重污染项目,帮助农民发家致富,投入少、见效快,并抵御和降低投资风险等。乡村逐渐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单位转变为种养加储销为一体的综合性村落单位[1],这就需要专业化人才来领路和引导,急需大量的农业产业化人才、机械化人才、营销人才和财务人才;乡村振兴要求生态宜居,坚持绿色发展,不断转变我国农业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实现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处理,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等,这都需要绿色农业领头人带领当地农民来共建生态宜居的乡村;乡村振兴要求乡风文明,引导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水平、素质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继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识和行为习惯,吸收城市文化乃至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2]。乡风文明需要乡村精英的引导,尤其是乡贤和平民英雄。乡村振兴要求治理有效,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社会正在经历重大的社会转型,留守乡村人口的老龄化加剧,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个体户等群体日益壮大,利益纠葛纷繁复杂,矛盾突出,乡村治理的难题加大,需要新乡贤和两委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乡村振兴要求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既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3]。如今的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新科技新技术的运用,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兴起和农产品的流通,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带动,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人才回到乡村,激励人才扑下身子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

二、乡村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一)乡村人才存量分析

1.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数递减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乡村人口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人口比重逐年下降,2013年乡村人口比重为46.27%,而2017年变为41.48%;由《中国统计年鉴2018》可知,2017年就业人员数为77640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有20944万人,占比26.98%;乡村就业人员有35178万人,占比45.31%。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2013、2014、2015、2016、2017年分别为24171万、22790万、21919万、21496万、20944万,近五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减少了约3200万人,劳动力资源流失严重。再加上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年龄结构也有了变化,《2017年农民工报告》外出农民工年龄16-30岁之间的占比为29.9%,30-50岁占比为48.8%,50岁以上的占21.3%。年轻富有创造力的劳动力大多涌入到城市,留守乡村的多为老弱病残,从事农業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数递减。

2. 乡村人才的供给增长缓慢

(1)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减少

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截至2017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共6.6万人,和2016年相比,减少了将近4万人。目前,大学生村官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的有2.1万人,占在岗大学生村官总数的31.3%。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肯定。不过我们也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年限多为2-3年,时间短,还有小部分村官并不是致力于投身乡村建设,而是作为自己政治生涯和人生履历的一个跳板,功利性太强,有的甚至成为走马观花式的镀金。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强,致使乡村人才处于不稳定状态。

(2)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数锐减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递减:2013年有1081063人,2017年却只有968611人,减少了112452人,减少率为10.4%。而各省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数分布不均,差异大。2017年,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居于前五的是山东省(109657)、河南省(109457)、四川省(64771)、湖南省(44460)和江西省(43421),居于后五位的是天津(4973)、北京(3247)、宁夏(3244)、海南(3012)和上海(829)。

(3)乡村私营企业及乡村个体就业人员持续增长

近五年来,乡村私营企业及乡村个体就业人员持续增长,乡村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增幅为10.63%;乡村个体就业人员平均增幅10.55%。具体见表1。

(4)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区域差异大

由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可知,2016年,全国农业经营户为20743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东部地区农业经营户为6479万户(规模农业经营户119万户(29.9%)),占比31.23%,中部地区农业经营户为6427万户(规模农业经营户86万户(21.61%)),占比30.98%,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户为6647万户(规模农业经营户110万户(27.64%)),占比32.04%;东北地区农业经营户为1190万户(规模农业经营户83万户(20.85%)),占比5.74%。

全国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其中东部地区69万个(33.82%),中部地区56万个(27.45%),西部地区62万个(30.39%),东北地区17万个(8.33%),2016年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总数179万个,其中,农业普查登记的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91万个,东部地区32万个,中部地区27万个,西部地区22万个,东北地区10万个。

(二)乡村人才流量分析

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是“流出”和“流入”达到均衡状态,乡村人才的流动虽也有“流出”和“流入”两种,但是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乡村人才只愿“流出”而很少“流入”,乡村人才的流动处于一种长期失衡的状态,这对乡村治理主体造成致命的损伤。

1. 乡村人才外流严重

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调研报告》可知,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59.98%,比2016年增长1.5%;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0.02%,增长2.0%,乡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乡村人才外流严重。

2. 乡村人才回流难

一般意义上而言,城乡人才是可以自由流动的,然而现实却是大量的农村人才的外流,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回乡意愿不强,有极大一部分选择在城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不愿回到农村,城里的干部、公务员也不愿意到乡村工作,哪怕是退休人员也更愿意选择在城市安度晚年。可以说,整个乡村人才变成单向的对外输出。乡村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可以说无“人才”的乡村要想建设好那可是天方夜谭啊!

3. 乡村干部的流动性弱

乡村干部在整个干部队伍体系中居于最末端,但却是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责任不可谓不大,农村的发展对乡村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任何一种资源因为具备流动性才显得更富有价值;同理,乡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主体的关键资源,因为流动性更能彰显出乡村干部的价值,然而乡村干部却很难正常的自由流动;比如,一名乡村干部要想成为城市干部无异于跨域一道鸿沟,就像鲤鱼跳龙门;有很多干部一辈子就在乡村内部交流转换,特别是村干部,虽然有些地区对村干部选拔为乡干部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但持久性不足,更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极大地削弱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了懒政怠政的现象,更有甚者走向了腐败的深渊。这对乡村的建设和振兴极大不利。

(三)乡村人才的环境分析

1. 乡村赚钱效应不佳,留不住乡村人才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农民,在农村赚钱实在太难了,有门路的都出门打工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资源、市场资源、大规模农民工涌入城市,以及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价格剪刀差等因素使得城市有着优越的资源集聚效应和赚钱效应,而乡村这样的赚钱机会就很少。原本承担生产功能作用的土地,因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的农民成了闲置资源,在乡村又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趋利性明显,收入是决定他们在市场中经济行为的关键因素。乡村人才作为农民中的优秀分子、精英分子,有更强的敏感性和流动性,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求好的赚钱途径是“理性”的表现。

2. 乡村治理水平滞后,优秀乡规乡约难觅

随着村民自治实施、农业税取消及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維护集体利益的积极性相对较低。一些地方的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村委会对一些关键性、敏感性财务、村务不公开,村民因征地拆迁、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享受等问题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乡村治理水平仍显滞后,优秀的乡规乡约难觅,这都制约着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3. 乡村配套设施不足,乡村社会的独特魅力尚未发挥

由《中国统计年鉴2018》可知,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10年的67.4%提升到2016年的80.3%,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由2010年的5498.3万平方米提升到2016年的8623.7万平方米,卫生环境和生活质量上升了一大台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递减:2013年有1081063人,2017年却只有968611人,减少了112452人,减少了10.4%。这些和城市相比,成为制约农村人才引进的重要短板,乡村社会的独特魅力尚未发挥。乡村社会存在的主要短板:一是生活环境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诸如高水平的教育医疗、方便快捷的交通;二是美丽的生态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厕所改造等,三是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如果乡村生态优势得到极大发挥,拥有便捷的交通,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团队,丰富的乡村文化生活,就不愁乡村人才的涓涓流入,也不愁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

4. 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乡村人才培育难见成效

乡村需要更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力度需加强,然而乡村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模式过于单一,在课程设置上停留在种植和养殖等大众化项目上,实用性课程课时不够,再加上农村实用人才技术种类繁多,集中培训的针对性效果不理想。另外,乡村人才处于不同行业,忙于不同事务,精准培养欠缺。

三、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探讨

(一)本土管理,实践育才,完善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特别指出: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乡村人才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如养殖业、加工制造技术、管理营销能力、水电维修等,凡是农村生产实践中紧缺的,就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实行分类分级评价,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一是精准培育,按照“以产业育人才,靠人才强产业”的宗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围绕各地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精准识别培训对象,有效满足需求,增强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的针对性。二是精准扶持,积极主动争取发改委、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把财政补贴资金、土地流转政策、金融、社保支持等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有效激励,多方聚才,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发挥乡土乡情的人文力量,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回归故里。一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家到乡村投资建设,可以利用特有的文化节、民俗等活动,积极做好人才的回归动员工作。二是创新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从转业、退休人员、农业类大学毕业生中选聘人员,进行乡村科技扶助[4]。三是开展乡村志愿者服务,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城市专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四是不断落实乡村人才引进政策,大学生村官计划、选调生考试、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项目等。

(三)转变思路,重用贤才,培育新乡贤和“两委”干部人才[5]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乡贤”和“两委”干部人才是一支重要的支撑力量,一是稳定“两委”干部人才队伍,持续提升综合素质;严控干部标准,采取强化培训,重点主抓政策落实、信访维稳、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建立健全“两委”干部的“选、育、管、用”衔接长效机制。二是实施乡村人才的“蓄水池工程”,储备后备干部。三是形成有利于乡贤回归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乡村振兴凝聚最广泛的乡贤力量。建议全面加大农村乡贤产业和项目回归力度,優先培育发展乡贤主导产业,从中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家。四是鼓励新乡贤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成为两委班子的好帮手,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有效衔接,推动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四)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兴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先后从制度层面就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格局进行了部署,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加以落实。一是解决资金难题和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兴业的担保贷款,规范民间融资问题,降低融资贷款成本;二是强化载体建设,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三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学科专业设置、预警、退出机制,开设通识性创新创业的公共课和实践课,支持高校完善创业休学制度。四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探索多种形式多业态的创业兴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翼.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N].光明日报,2018-10-23(11).

[2] 习近平要求乡村要培育这“三风”[N]学习中国,2018-3-18.

[3] 习近平对深化农村改革有何最新部署[EB/OL].新华网:2016-04-2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9/c_128945969.htm.

[4] 刘馨.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8,(10).

[5] 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

作者简介:秦寒(1982- ),女,河南镇平人,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治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乡贤乡村振兴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我和乡贤有个约会”征文启事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中乡贤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乡村振兴中乡贤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别让“乡贤”成“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