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成长困境个案研究

2019-09-10 07:22刘茜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6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单亲家庭留守儿童

【导读】乡村班主任所直接面对的学生是多样的,教育的挑战是巨大的。当前,留守儿童已经受到社会和教育系统长久的关注,但仍有更复杂的学生生活与发展状态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本期刊发的论文,是一位乡村班主任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创生的教育实践的表达,也是更多乡村班主任的代表。我们呼吁全社会继续关心各类乡村弱势学生的发展,继续支持乡村班主任的专业劳动。

【摘 要】随着乡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夫妻离婚率也不断上升,来自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是被遗忘的群体。笔者基于对乡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探寻乡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面临的成长困境,并思考困境产生的深层原因,以期运用合适的教育对策,让这“被遗忘的群体”获得同样的关注与温暖。

【关键词】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7-0058-04

【作者简介】刘茜,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乌龙镇中心学校(安徽霍邱,237400)教师,一级教师。

晚饭后,我收到一则莫名其妙的短信:“你好!刘老师,感激你的教导!时间很短,影响很深!你越是对我好,我越是怕自己惹祸,给您的班级添乱子,我申请退学。希望我的失礼和突然没有影响到你,您很好,可是我不配拥有,对不起了。不得不拉黑你了,亲爱的刘老师,再见!”

这几天没有发现班里的学生有异常,怎么会有想退学的学生?我感到很奇怪。思来想去,我觉得有可能是Z同学,我把号码发送给Z的妈妈确认,Z的妈妈也感到纳闷。她说Z很喜欢新的班级与老师。我从信息里“你”与“您”的不断变化看,Z退学的想法很有可能是一时冲动说出来的,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冲动?又为什么要退学?出于班主任的专业敏感,我决定透过现象去探究其背后的根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想办法化解,帮助他从迷茫中走出来。

一、探源:乡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

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第一手资料,我主要通过观察与访谈收集资料,通过访谈不同主体,全面深入了解Z的真实生活状态。

1.Z的家庭生活。

奶奶说:“自从孩子的父母离婚以后,我和爷爷对他便是百依百顺,每天看着孩子玩手机,也不敢说什么,生怕孩子不开心。最近我们都觉得这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每个周末回来还能主动帮助做家务,脾气也变好了许多。前几日听他说学校要检查仪容仪表,要求他把头发理短,他很不愿意,可能就有了退学的想法。”

妈妈说:“他小时候很可爱,虽然淘气,但还算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那时候,我和他爸还没离婚,整天忙于生計,没陪在他身边,但对他有求必应,也没少在孩子身上花钱。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孩子变得自私、冷漠、暴躁。或许是因为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现在我也经常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疏忽。”

2.Z的班级生活。

我发现,班干部的值日记录本上经常出现他的名字。通过访谈,我发现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不一。但所有同学都认为:他无视班级纪律,没有集体荣誉感,除了班主任以外,对其他老师都不尊重,总以犯错为荣,还带坏了班级的部分学生。其他科任老师也都反映Z不好教育。而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他:有上进心,只是坚持不了;性格外向,容易冲动;有担当意识,但总是难以付诸行动,好像他的身体里永远都有两个自己在打架。

3.Z的乡邻生活。

当我第一次走进他所生活的村子时,正好碰到几个在葡萄园劳动的阿姨,我问及Z在家的状况,几个阿姨就问我,是不是Z在学校又闯祸了。当我说他在学校表现还好时,几个阿姨露出疑惑的表情,都说这孩子太淘气,总是闯祸。我又问Z在村里有没有玩伴时,大家又都说,不愿让自家的孩子跟他玩,怕他带坏了自家孩子。

4.Z的自我认知。

带着种种疑问,我亲自去他家里走访了一次。当我提出带他回学校时,他终于挤出两句话:“不去!我就是个坏孩子、坏学生,老师您别管我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找个台阶,对他说:“好吧,今天爷爷奶奶不在家,你先留下来看家吧,等他们忙好了,你再回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在学校等着你!”

家访没过几天,他突然又回到了学校,开心地告诉我:“爸爸腰疼,要回家住一阵,暂时不去打工了,这回可以陪我了。”说这话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快乐。从那时起,我大概明白了他想退学的真正原因。

如果没有发生下面的事,我以为退学一事已经结束了,谁知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呢!

二、智解:班主任的智慧三计

我记得一位校长曾说,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去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要发现每棵树独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面对永远不按常理出牌的Z同学,我随时都可能面对新的问题,我需要从这些新问题中探寻他的生存需求。

1.以柔克刚,巧用禁令。

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他又给我发来了信息:“刘老师,我有个事和你说一下,我这学期在学校里,就是混日子,你不用管我,反正我在这个伟大的学校待得不舒服。我去学校就是混日子,我下个星期带手机上课,我就混一个学期,下个学期就走。谢谢!”有研究表明:越是禁止的内容,越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行为。这一次,我没打算跟他讲道理,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先肯定他的想法,再让他自己主动换位思考。

于是,我给他回复:“谢谢你对我这个不伟大老师的信任,说实话,感谢你的坦诚相见!你说的日子也是我想过的!下周一我也正常上班,作业正常批改,正常参加考试监考和阅卷,平时我不进教室上课,就待在办公室里玩手机,这样的神仙日子挺好的。麻烦你帮我跟校长、家长和同学们解释一下,可以吗?非常感谢智慧的你能帮我做通他们的工作!”果然,聪明的他理解了我的意思,没再坚持带手机的想法,只是这样回复我:“没事,我已经有打算了,就混一个学期,谢谢老师!”

2.以情动人,换位思考。

看到他的回复,我觉得此时再说点心里话,他应该能听进去:“其实教师这份工作是我在你这个年龄最想做的,是我长大以后最用心做的,是我现在认为最难做的。因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最在乎的不是教出了多少优秀的学生,而是还有多少没被自己教好的学生!那份遗憾与自责,失败与痛苦是学生所不能懂的。面对每一个性格不同的学生,教师面临的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不知你的打算是什么,我都希望你三思而后行,不管是什么样的决定,都要有男子汉应有的担当!”真诚的交流终于让他放下了警惕,他不再把自己层层包裹,不再假装快乐,直接道出了内心对父母的不满。

清明节后,他没带手机,手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但他的那段抱怨父母的话引起我的重视。我打算与他开诚布公地谈一次,从根源上帮助他走出迷茫。

3.以爱之名,平等沟通。

一个星期后,他又把头发染成了黄色。被动地接受教育对他来说只起到“堵”的作用,真正让他打开心结的方法,只有运用“疏”的方法。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是非观,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什么。“平衡处理”是指领导者能够以包容宽广的心态对待各种观点与问题,在作出决定之前,能够参考他人的观点。这次,我决定把问题抛给他,利用平衡处理的方法,让他从被动转入主动。于是,我们开始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

“来到我们班也有一段时间了,你认为我是你信赖的老师吗?”

“当然。”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你虽然有时会因冲动而犯错,但最终你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现在看着你每天都在进步,越来越有责任感,有担当,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看,前段时间老师总在帮助你,现在老师遇到难题了,你愿意帮助老师吗?”

“我愿意,老师您说!”

“其实,咱们班上也有几个特别叛逆的孩子,比如L、C等,老师知道他们本质都不坏,可就是老管不住自己,你若能以自己的经验感受去帮助他们,我相信他们也会变成有正能量的人!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老师希望你也如实地回答我几个问题,可以吗?”

“可以,老师。”

“你为什么会有退学的想法,真的是不想给我惹麻烦?”

“不是,我是想尽早脱离父母,希望在我的世界里不再遇见他们。”

“你认为退学的想法对吗?为什么不想让老师劝?”

“不对。知道自己不该退学,怕您劝我,我退学的念头会改变。”

“为什么想带手机躲在宿舍玩?是特别迷恋手机?”

“不是迷恋,不带也行!只是冲动时,就想自己变得越糟糕越好!”

“为什么想变得更糟糕?不怕父母伤心吗?”

“不怕!他们应该也不会伤心!老师,实话跟您说,我是因打架被另一个学校开除才来到这里的。从小到大,我总看到我的爸爸妈妈不停地吵架,他们总是互相推诿,经常说话不算话,老是骗我,在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永远靠不住。”

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十五岁的花季少年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难怪前一段时间在与妈妈的交流中,妈妈总在抱怨爸爸不负责任;而在与奶奶的交流中,奶奶言语中又流露出对妈妈的责备。一个孩子一直处于这样互相指责的环境中,他该相信谁呢?他怎么能有安全感,或许只有自己不停地犯错,才会引起家人的关注吧!妈妈、爸爸与奶奶都觉得自己爱他,但没有人真正走进过他的内心,了解他的需求、倾听他的心声、体会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渴望。

看到他说出心里话后如释重负的样子,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交流之后,Z很乐意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渐渐地,他从班级的被管理者转化成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建设者。

三、反思:乡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像Z这样被边缘化的孤独少年也越来越多。在笔者的班级里,就有20.45%的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相比于生活在健全家庭里的孩子,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更多,教育起来也更艰难。通过Z的个案研究,我深知,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成长不容忽视,作为乡村班主任,面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重视家校合作,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

面对乡村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背景,乡村班主任要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给予家长专业的指导建议,强化家长的教育意识。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状态下,一些孩子出现“情感饥饿”状况,形成厌世、逆反、拜金、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人格特征,在学习上缺乏主动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心,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家长应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的责任,不要生而不养,或养而不教。[1]

2.加强学校教育,营造爱的环境。

学校是儿童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积极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营造爱的环境,加强学校教育,在班级或校园中给予学生正向影响,切不可因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問题多、家校沟通难而忽略或放弃这部分儿童的教育。教师要让其充分感觉到学校或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当我们从最初的个体式聚焦,到对世界中的个体生命质量的再思考,也就回到了最根本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我们做得怎么样?[2]

3.呼吁多方关注,团结社会力量。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携手社会或社区服务机构,通过社会的力量呼吁父母回归家庭,回到孩子身边,促进亲情的融合;同时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开展科普讲座、心理辅导、参观游览等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逐渐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来自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不应该因父母的离异而成为精神上的被遗忘者,他们的渴望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我们应该让这个“被遗忘的群体”获得同样的关注与温暖。

【参考文献】

[1]汪玲.候鸟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4(6):123.

[2]李家成.滋养学生积极的精神力量[J].班主任,2014(3):53.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单亲家庭留守儿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浅谈高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也来谈谈班级管理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