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乡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9-09-10 07:22王爱明
新长征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镇攻坚生态

王爱明

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梅河口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镇财源、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农村党建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六大任务”三年攻坚行动,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018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梅河口市召开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四好农村路”和县域经济振兴发展现场推进会,体现了对梅河口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也标志着梅河口市建成中等城市目标基本实现。

紧紧抓住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的重要机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来谋划和推进,制定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五大革命”。推进垃圾革命,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村垃圾市场化运作、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改造农村厕所,到2020年完成全市农村水冲厕所改造任务;推进污水革命,在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等人口集中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或分散式处理站,实现污水100%收集、100%处理;推进农民生活方式革命,在两年试点的基础上,推广秸秆固化燃料项目,到2020年全市80%以上农户用上秸秆清洁能源;推进农村柴草垛堆放革命,全面清除农村“三小五堆”,全市农村6万户柴草垛整体搬迁、集中堆放。

把做大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兴农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发展中草药材、棚膜经济、畜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食用菌栽培、绿优米种植、果仁加工等七大产业基地,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抓住实施康美梅河大米项目、与浙江丽水对口合作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梅河大米品牌,全面提升梅河口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依托南山生态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高端农业,在梅河口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农业新兴业态发展。紧紧抓住梅河口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机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培育若干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城市乡村旅游集聚带。大力发展小镇经济,加快发展蓝城梅河桃李春风啤酒小镇、五奎山文化生态旅游冰雪小镇,打造一批产业定位清晰、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功能完备的特色小镇。

把增强乡镇财力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提升乡镇综合实力。一方面,实施“飞地项目”,扩大财源增收渠道。依托投资200亿元、占地1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大力实施“飞地项目”,引进和建设一批税源型项目,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批亿元级乡镇、5000万元级乡镇和千万元级乡镇。另一方面,坚持政策兜底,确保乡镇高效运行。结合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乡镇财政收入地方留用部分全额返还政策,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保障乡镇人员工资、工作经费,确保乡镇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所需投入。

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坚持以大投入促进大整改、大提升,结合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的突出问题,强化农村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空间。坚持“大生态”理念,实施新一轮城乡绿化行动,突出抓好农村退耕还林工作,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形成城乡一体、有机联系的绿色生态系统。深入落实河长制。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进一步织密河长组织体系,加大考核验收和巡查保洁工作力度,全方位、无死角地解决河道污染等问题,让农村的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美好。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坚持精准扶贫、完全脱贫,推进脱贫攻坚提质提标,让贫困群众共享现代化城市建设成果。完善提升脱贫攻坚基础性工作。强化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深化“党员集中奉献日”活动,丰富完善“红色档案箱”,让广大包保干部真正与贫困群众建立起亲人般的感情,手拉手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实施脱贫攻坚提质工程。坚持开发式与保障式扶贫并重,深入实施“五个一批”举措,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防止简单“数字脱贫”“被脱贫”现象发生,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贫困对象退出、项目建设、考核验收工作,确保2019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把党的领导贯彻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加强乡村自治建设。结合名城创建工程,实施创建文明村镇“五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50%以上村镇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健全创新村级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办法,推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保障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发挥作用。加强乡村法治建设。结合法治梅河口建设,不断强化法治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增强农村干部法治观念,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乡村德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升乡村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營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作者:中共通化市委常委、梅河口市委书记)

猜你喜欢
乡镇攻坚生态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攻坚脱贫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