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说给你听

2019-09-10 07:22邹凡凡
儿童文学选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博香炉李爽

邹凡凡

作为半个文博圈儿人,我认识的博物馆解说员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坐标中国法国的都有,可我在他们之中毫不犹豫选择了李爽老师来写。我想,看完全文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啦!

我和李爽老师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偶遇的,前后脚做节目。他刚刚谈完“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物展”,从直播室出来,光溜溜的圆脑袋上戴副眼镜,别提多萌啦!交换微信后,我随手发了条朋友圈,立刻有朋友评论:“我听过李老师在世纪坛的解说,很棒!”

后來我才知道,知识渊博、拥有众多粉丝的李爽竟是六十岁退休之后才开始担任博物馆讲解员的,而且是义务讲解员,也就是说,他从事着公益性质的工作。

太让人钦佩啦!这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知道李爽一路走成金牌讲解员的来龙去脉。

原来,退休之前,李爽是一名“老银行人”,一直在中国建设银行从事金融后台管理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培训员工、撰写宣传稿等各种任务。四十年的职业生涯,练就了他一身即兴演说、运用文字、组织活动的高超本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有些人说起话来味同嚼蜡,可有些人却具备磁石般的吸引力,能把无论多么佶屈聱牙的知识化解成妙趣横生的话语,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听众都毫不走神,听得面带微笑、频频点头——李爽老师就是后者。采访过程中我可算亲身见识到了,他那口京片子,真可以说是出口成章,可以直接拿去广播,难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么喜欢他,邀请他担任了“文化聊吧”节目的嘉宾,每两周直播一次,和听众们聊文博知识。

退休后的短短几年间,李爽不仅参加了中华世纪坛的公益讲解员团队,还讲解了一连串重量级大展,包括国博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卢浮宫畅想”,首都博物馆的“妇好墓文物展”“海昏侯墓特展”,故宫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石渠宝笈特展”“四大高僧书画展”,河北博物馆的“彩绘地中海”“数字敦煌”,天津博物馆的“安格尔——巨匠之路”“庞贝古城”……这张照片成功捕捉到了李爽在熙熙攘攘的大展中的身影,讲到精彩处他会情不自禁地挥舞手臂,镜片闪闪发光,和蔼的面容上写满认真与热爱。

除博物馆之外,李爽还为大家讲解了40多处景点: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恭王府、胡同,天津的留园、拙政园、虎丘……或是受邀去图书馆、学校、单位或社区讲解文博知识,写作这篇稿件的时候他甚至在北岳恒山给孩子们讲易经和老子、庄子。这样一来,他的听众、他的粉丝可谓色彩纷呈,小朋友、老婆婆、记者、教授,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

大家肯定已经发现,李爽老师的讲解范畴非常广,古今中外,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这满肚子的学识,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呢?

李爽告诉我,首先是通过阅读。他一直很爱读书,读各门各类的书籍,带着好奇心去读,哪怕是所谓生僻或冷门的知识,他也乐于去探究、去掌握。时间一长,这些知识就融会贯通了,像拼图一样,在他脑海中拼出一幅大的图景。

在这个图景之上,一些基础的文博知识必须要了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禁止出国出境展出的文物有哪些?第一批禁止出国出境的64件文物,包括大家熟悉的后母戊鼎、长信宫灯、刘胜金缕玉衣、曾侯乙编钟、大克鼎、玉琮王、竹林七贤砖画、五星出东方……以及大家可能没那么熟悉的第二批的37件、第三批的97件,对于每一件,李爽都是了然于心、如数家珍。

当然,长期阅读只是打底,要想讲好一个展览,还必须进行细致认真的准备,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踩点了——在正式讲解之前,自己得先去看、先做功课,熟悉路径,弥补知识上的缺漏,准备解说词,这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开讲时才能像主人一样带着大家边走边做介绍。

就拿古埃及文物展来说,这个展一开始是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于是李爽坐火车,跑成都踩点去了!他先在成都把古埃及展里里外外看了个透,等这个展搬到天津博物馆,他才带学生、粉丝们一起去天津看展,给大伙儿进行讲解。

还有“彩绘地中海”,先是在河北博物馆展出。大年初五,北京最冷的时候,天还漆黑一片,李爽就起床了,打车到火车站,直奔石家庄,赶到河北博物馆时离开馆还有十分钟呢!李爽仔仔细细看完整个展,拍摄了130多张照片,回北京之后仔细琢磨。后来“彩绘地中海”搬到中华世纪坛展出,在展品运过来之前,李爽就凭借这130多张照片,对世纪坛的解说员团队进行了辅导。

“对于任何一次展览,没有人敢夸口自己能解说得十全十美、滴水不漏,再怎样的专家都不敢这么说。”李爽告诉我,“在解说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受到质疑,会被问到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没关系,这是在督促你回去之后接着做功课。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这个再提高的过程,通过与听众、同行、其他文博工作者或爱好者的分享和互动,进一步开拓眼界。”

比如前段日子,英国伦敦著名的大英博物馆新收了一件景泰蓝香炉,但是不能确定藏品年代。当地一位华裔博物馆解说员叶先生就把香炉的照片发给了李爽,并附上详细描述。李爽做了很多功课,通过研究、比对,推断出这应当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的器物,理由详实,让叶先生心服口服。

类似的推断过程,就像大侦探破案一样,根据蛛丝马迹,无限接近真相。“虽然面对历史,许多时候只能做到‘疑似’,但推导过程本身就已经妙趣横生,能激发许多的想象。”李爽说。

比如有一次,有文博圈的朋友发来照片,照片上又是一个香炉,造型奇特,下有三只怪兽,炉盖上还有只鸟。“李老师,您看这是个什么香炉?可有什么说法、讲头?我们没见过这样的香炉,也没找到说明文字。”这位朋友问。

李爽再次福尔摩斯附体,兴致勃勃地推断,这是一只飞廉神雀香炉:飞廉是传说中的神兽,是分管风的,也就是说,它是风伯的名字,那香炉下方的三只怪兽就是飞廉;炉盖上的则是神雀。李爽认为,这尊香炉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物,也可以是用来镇墓或追悼亡灵的专用冥器。那么香炉的这个造型仿佛在说:我的香烟云雾是随着风伯传到这里、传到那里的;我的香烟云雾和神雀一样自由自在地飞——这和在鼎上铸饕餮纹具有同样的神力和意趣:作为食具的鼎上铸着大嘴爱吃的饕餮,生云起雾的香炉上铸有风伯飞廉和神雀,这是多么有趣和富于诗意的表现手法啊!

从静止的器物中,看到曾经存在过的、活灵活现的人与社会,这就是文博的魅力。

我问李爽老师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机缘开始对文博感兴趣的。

李爽告诉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机缘,一切都是潜移默化的——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爱好艺术,人文修养十分深厚。父亲虽是医生,可业余爱好书法和古诗词;母亲呢,总是随身带着个绘画素材本儿,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就画下来,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手账。

就是这么简单,一个在艺术与美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喜爱美好的东西,无论那是一幅古画、一件瓷器,还是一首古诗。他和哥哥都开始画画,彼此还较着劲儿,看谁画得更好。

十来岁时,和那时大量年轻人一样,李爽插队了八年,待过河南农村,也待过北京郊区的农村,可这份熏陶没有离他而去。后来回到北京,进入建设银行工作,李爽没有停止过读书,也没有停止过画笔,甚至先后拜过齐白石和徐悲鸿两位大师的弟子为师,从素描到水彩、水粉、油画,再到书法、木刻、漫画、连环画,他无一不涉足,且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四五十岁时他大量投稿,全国各大报刊都刊载有他的漫画作品。如今,全国艺术考级漫画类的标准教材就是李爽撰写的。

具备这样艺术功底的李爽,看起景点、名胜和展览来,会有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感动,他也很乐意与大家分享自身独到的见解与感受,这样一来,他的解说自然与模式化的罗列大不相同了。

说到这儿,李爽与我们分享了近期他个人比较喜欢的几次讲解。

一是清华大学美术馆的“西方绘画五百年”展览,展出了来自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从文艺复兴直到现代的绘画作品,“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五百年来西方美术的脉络”。李爽娓娓道来,从鲁本斯到庚斯博罗,从安格尔到莫奈再到莫兰迪,把这条线梳理了一番,让大家看到色彩、主题、形式等各方面的演变与源流——做到这些,李爽主要是通过讲故事:这幅风景画里坐在一边犯愁的小姑娘是谁?那幅画里威风凛凛的大神又是谁?

比如展品之一的《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画上拿破仑身披大红斗篷,骑在马上,马儿前蹄腾起,拿破仑手指前方,衬着背景的暴风雪,那叫一个英雄气概!可李爽告诉大家,当时真实的情景完全不是这样,拿破仑骑头大骡子,为防止骡子爬山害怕,把它眼睛蒙起来了;拿破仑还犯了胃疼,边翻山边用手捂肚子……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艺术表达,在这一刻交织、碰撞。

第二个展览则截然不同,是专为一件文物举办的:国博的“虎鎣回归”展。李爽带大家去看这件被从圆明园抢到英国去、一百多年后终于回归的青铜重器,在他的讲解声中,大家仿佛看到3000年前的西周,作为祭祀水器的虎鎣,里边盛满郁金草熬制的金汁,再配以黑黍酒,加热后香气四溢,让神仙和老祖宗闻得醉醺醺的情景……

还有已经提到不止一次的“彩绘地中海”展,李爽为大家讲解2500年前的壁画上格里芬和斯芬克斯的故事;还有不知道去过多少次的故宫,李爽不会放过宫内外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点滴:元大都中轴线上的断虹桥,断虹桥上捂着脑袋的狮子,元与明清都城中轴线的变化……

“我希望通过故事,让大家看到文物与景物背后,城市、文化、历史的变迁。”李爽说,“许多东西不是看过一次就算了,包括我自己,可能一件文物、一处景点,钻研了许多年,讲解了许多年,才一点一点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唯有揭开这层面纱,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穿越时空的魅力,这真是一个充满美感与趣味的过程。真心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一起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来,去探索文博、文化、文明的秘密。”

公益讲解员李爽老师的故事说到这儿已经接近尾声了——可是大家知道吗?除了丰富的学识、深厚的修养、出众的口才和写作能力之外,我最敬佩李爽老师之处,是他的“永葆童心”——四十岁开始投稿漫画,六十岁开始当讲解员,镜片后边闪亮的眼睛和十来岁时一样,依然明亮,依然充满好奇。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促使他不断刨根问底,破解谜题,把不解之处弄个水落石出。

正如李老师所说:“你20岁的时候能想象自己60岁时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40岁的时候能知道自己10年后、20年后是个什么当量的人吗?我对生活的理解就是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知,不断完善自己、塑造自己,文博解说便是我所選择的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

是的,拥有这样的一颗心便是永远年轻的;与之相反,哪怕十四五岁的少年,只要停下探索的脚步,心就已经老了。真希望有朝一日能和李爽老师一起,听着他热情洋溢的讲解,一同破解世界的秘密。

猜你喜欢
文博香炉李爽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程家玉
关于文博场馆宣教工作的些许思考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
勇闯通天塔第一层
我跟姥姥学成语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9月举行
三个香炉
基于太仓文博资源的地方文化创意项目开发与研究
老憨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