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人生过处唯存悲

2019-09-10 07:22殷伟荣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2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项脊轩归有光

殷伟荣

王国维写过一首《六月二十七日宿硖石》的诗,其中有 “人生过处唯存悔” 一句。若将句中“悔”,改为“悲”,即人生过处唯存“悲”,则可概括出归有光《项脊轩志》的主旨。

人生如流水般逝去,当三十多岁的归有光,站在人生的半途,回首前半段人生旅程,不禁悲从中来,泪湿青衫。归有光的人生之悲,一是失去之悲,一是不得之悲。

所謂失去之悲,一是原本和睦团结的家族成员,转眼间分崩离析,“诸父异爨”。古人重视天伦之乐,讲究家族成员数世同堂、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但有时小家庭分家另过,只要亲情仍在,也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归有光的家族显然不是这种情况,分家之后,“东犬西吠”“鸡栖于厅”,鸡飞狗跳,是乱象丛生,各个家庭不仅各过各的,可能还冲突不断、矛盾重重。尽管归有光只是用“异爨”“犬吠”“鸡栖”“为篱”“为墙”,点到为止地写到了家族间的罅隙不和,没有写种种纷乱争斗,但读者明显能感受到文字背后各家互相指责谩骂的激烈场景。终日在项脊轩中安静读书的归有光,一定时常能听到这些争吵,他深深地为这个家族落到如今地步而叹息不已。家族的不睦,在他看来是无力挽回的颓局,他无力弥合长辈间的矛盾,而这也是家族荣光衰落的象征。文章第一部分写项脊轩的宁谧,此处写家族纷争的烦乱,一静一乱,形成强烈对比,更显悲哀。

其次是至亲逝去。八岁那年,他母亲去世(归有光《先妣事略》记叙其母周桂虚岁十六岁嫁到归家,二十六岁去世,此时归有光才八岁),后来是祖母去世,待到他结婚后六年,妻子又不幸去世。慈母之爱,对于年仅八岁的儿童是多么珍贵;伉俪之情,对失母之后又遭逢功名难遂打击的归有光来说,可谓莫大的精神抚慰,谁料这一切,如同一幅画卷,刚刚展开绚丽的一角,就突然画上了休止符。这些生命中的至亲一一逝去,母亲和妻子都正值青春年华,却突然芳华凋谢,这份哀痛岂可一日或忘?不同于仕途不顺,好歹后来还中了进士,失去亲人则是一日失去,永远不再来,这是一份长久的痛。

不得之悲,是指归有光在科举之路上,坎坷行进,求而不得。从年少时发奋苦读,至人到中年,屡考屡不中,极大地消磨了他的志气。归有光嘉靖十九年(1540年),即三十三岁中举人,此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考不第,直到嘉靖四十四年才考中进士。写作此文时作者年方十八岁,至三十三岁才中举人,这中间隔了十多年,不可谓不长。可以说,漫长的青壮年时期,归有光都被屡考不中的阴影笼罩着。况且,他的肩上还背负了祖母,乃至整个家族的期望。归有光的祖父在明朝宣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官位虽不是多高,但对于这个家族来说,已属难能可贵。自归有光祖父之后,家族里“读书久不效”,归有光作为家族里的读书种子,自然被寄予厚望。文中特意写祖母用祖父的事迹来勉励与鞭策归有光,就可看出他的背上承载着多么重的负担。但不管如何努力,他就是无法跨进进士那道大门。光宗耀祖、扬眉吐气的宏愿始终无法实现。展望未来,未来又是何其虚无缥缈,他不由得洒下辛酸之泪。

文章四处写悲,全无雷同。第一处写家族不睦,仅仅点出外在环境的一些变化,如各家先用篱笆围出自家的范围,以示和别家隔离,不相往来;接着用墙彻底隔断,表明家族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的程度之深。至于作者的情感,那种惋惜与不满,并无直接流露,而是隐没在字里行间,但又可感可触。第二处写母亲去世后的伤痛,先写一段生活场景,接着用“泣”直接表达内心的悲伤之情,表明失母之痛,不可承受。第三处写人生失意之悲与祖母逝去之悲,则是浓墨重彩,既有人物细节的丰富传神,又有情感抒发的倾泻无遗——一句“长号不自禁”,痛彻心扉。祖母给予幼年失母的归有光无尽的怜爱与关心,想到去世的祖母,还有多年来科场不顺,巨大的悲哀让他无法自持,不免痛哭不已。第四处写妻子早逝之悲,归有光仅仅追忆过去生活里三件小事,追怀过去温馨的时光。对于妻子早逝,他未“泣”,也未“长号”,只是用这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包含无尽的思念与哀伤。树犹在,且已壮大茂盛,而人已不在,且永远不可能回来。这份心灵巨创,历久弥深。

林纾所选评《古文辞类纂》关于此文有一段评析:“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由其情景逼真,人人以为决有此状。震川既丧母,而又悼亡,无可寄托,寄之于一小轩。先叙其母,悲极矣;再写枇杷之树,念其妻所手植,又适在此轩之庭,睹物怀人,能毋恫耶!”评语虽点出归有光悲之由,但没有看到归有光写悲,不但写出类别,还写出层次,笔墨各异,程度有别。

当然,归有光也不是未曾享受过欢愉的时光,他也有过欢欣喜悦,也即文中所说的“多可喜”。项脊轩尽管有些狭小,但环境优雅、静谧安宁,适宜安心读书。读书轩中,感受花木芬芳,倾听万籁之音,探索古今至理,以及夫妻情笃,红袖伴书香(“问古事”“凭几学书”),未尝不快乐,但这样的时光并不长,“读书久不效”的挫败感却与日俱增,未曾消减。慈母之爱与夫妻之情,也曾让他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与爱情的滋润,可这些也很快离他而去。所有的“可喜”,只是巨山般的可悲后面一层朦朦胧胧的背景,衬托的是可悲的无穷无尽。所谓喜,只是淡淡的喜,而悲,则是浓浓的悲。

失去的永远不会回来,未得的尚在遥远的天际,人生就这样两手空空,无法拥有。借由小小的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归有光将人生过处唯存悲的深刻感受,用传神的笔记录下来,感人至深。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项脊轩归有光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