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的唯一幸存者 “特级战斗英雄”王福:共产党员的本色

2019-09-10 07:22池茂花谭旭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导员战斗英雄英模

池茂花 谭旭

“为了个人的私利,有的人有功在闹,无功也闹;

有的人权大在闹,权小也闹;

这样的人同王福同志对照一下,不觉得脸红吗?”

在抗美援朝志愿军里,有4名志愿军战士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他们分别是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王福。王福是4个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荣获特等功3次、大功7次、军功章53枚

王福在战争年代,曾荣获特等功3次、大功7次、军功章53枚。建国前,他经历了保卫延安、智取华山、打兰州、攻西安等20多次战役,先后7次负伤。1950年,王福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接见,毛泽东亲手给他戴上一枚“青年特等战斗英雄勋章”。同年,王福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副团长,赶赴朝鲜战场。1952年秋,他带领志愿军战士抢占了三八线以南高洼山脚下的“199.4”高地,高地下就是著名的上甘岭。在高洼山主峰阵地上,王福率领战士们冒着敌人的万枚炮弹,灵活机智地坚守了一年。因为出色完成任务,志愿军总部授予王福“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王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参军经历:

1946年,我13岁,我放羊。部队来了,我要跟着走。

人家问我多大了,我怕人家不要我,就多报了3岁,说我16岁了。可是16岁人家也不要,“回去吧,真想当兵,长一年再说,部队一天要走一二百里,你走得了吗?”我也不说啥,就是跟着,跟出60多里,跟到天黑。当时我拽着营教导员的马,不松手。营教导员说:“你别说背东西,就是枪也扛不动,回去吧。”我不走,说:“要不留下试两天吧。就留在营部,吹号。”“吹号,怕你也吹不动。”

这时教导员突然问我:“为什么要参军?”我张口就说:“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教导员惊诧道:“小家伙,这个你也知道?”其实我不大懂,是父亲教的。他是村干部,他说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参加咱们自己的队伍;他说咱们的部队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这句话帮了我的忙,让我当了一名小兵。

我参军后的头一仗,是打应县的土匪。战友问我怕不怕,我说我不怕。“你不怕,咋连话也说不利索?”战友取笑我。

枪也没有,手榴弹也没有,穿的是自己的烂衣服。可我就是跟着走。手榴弹训练,我想试试。教导员对我表示怀疑:“你?10米你也扔不了。”一甩,35米。我说过我放羊的事儿,羊如果捣蛋,我扔一块石头,它就回来了。练了几次,三十八九米,教导员夸我有出息。

头一次拿到的真家伙,就是一颗手榴弹。我想要俩。“俩?一个就够了,想要,到敌人手里去夺。”班长说我要是能缴获到东西,可以不交公。

打大同的时候,我把这个宝贝用上了,扔到了碉堡跟前,“哐”的一声响了。真手榴弹,就是这样啊。我心想,下回再打仗,弄个枪再试试。

到了延安,我就弄到了一杆枪。后来,打一回仗换一回枪。最后弄到一支能连发的冲锋枪。

一年多以后,我就当了班长。班里有七八年的老兵,岁数大的有三十四五岁。1949年,我被正式任命为1军2团2营6连连长。当时我17岁,在别人眼里却像20岁。

1950年,部队正在青海打土匪,连以上干部接到命令,要到鸭绿江边去。走到兰州,开始坐火车。坐了多远也不知道,火车呼隆呼隆地开。“都几天几夜了,这鸭绿江在哪兒?”我问营长。营长说:“鸭绿江边就是鸭绿江边,我咋知道是哪儿。”那时候真是啥也不明白,我头一回看到电灯,抽烟时凑上去对火儿,不着,心想这是啥灯。

到了通化,部队开始动员,要到朝鲜去,配合朝鲜部队打侵略军。

那时候打仗真是苦。美军登陆仁川后,最惨的时候,我们五六天吃不到正经东西。战士们互相之间你推我我推你,怕睡过去。有时给养送上来了,吃得真好,都是肉罐头。过两天又不行了。

打仗最惨的一次,我们一个班就剩下3个人,还被分开了,我用刺刀捅死了7个侵略军,我的手指被砍得露出了骨头。我们3个都活下了来。刚开始,看到战友负了伤,看到有人死去了,我心里难过,饭都吃不下去。时间长了,就不一样了。加上部队一直教育我们:“革命,就得有流血牺牲。”

停战以后,我们在朝鲜帮助搞建设,盖房子、种地,啥都干。

我是1958年最后一批回国的。那时我已经是副团长。

我负过7次伤。

隐姓埋名做一个人民公仆

1980年,王福转业回到山西大同市,担任大同市二轻局副局长。虽然战功显赫,但王福在生活中从不炫耀,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以至于没有人知道他是“特级战斗英雄”。

王福给家人立过规矩:“谁也不能对外说我是战斗英雄。”他的想法朴素而执著:“一个营里面,打仗的时候,我有46个老乡,一个村里的就有8个,从朝鲜回来的就我一个了。我已经很幸福了,还要求啥呢?我都儿孙满堂了,可是人家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别说过,见都没见着,我不错了。”

1956年,王福得到了伤残证明,三等甲级。可是他从未要过待遇,日子长了,连伤残证明都找不到了。

王福一家当时住的房子,可使用面积20多平方米。一家三代7口人挤在一起,他和老伴在14米的那间屋的床上,两个大儿子打地铺;另一间9米的屋,老母亲在床上,两个小儿子打地铺。儿子埋怨说:“爸,从前你在部队当团长,现在还给全家当‘团长’。”

“这比起上甘岭打仗时,一年都住在山洞里,身上的衣服贴着肉,好多了。”王福解释着他的“团长作风”。

王福并不是没有机会住好房子,但他总是想着最困难的人,把三室二厅的大房子主动让给了别人。

老伴陈翠花从随军家属到地方工人,当了27年的临时工,一次次把转正的指标让给别人。陈翠花先后3次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5次被评为大同市劳动模范。

“人民功臣”

1985年11月,老山前线英模报告团来到大同作英模报告。从北京出发前,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在全国英模报告团临行前嘱托,到大同后,一定要代他找到当年的“特级战斗英雄”王福。

在大同,英模报告团找到了3个叫王福的人,先见到了前两个,一看不是。打听第三个,问到了王福的亲家头上,他与王福在一个单位,说:“王福?有这个人,年纪也差不多。但他不是英雄,这个我可以保证,他不是。”

有关档案资料帮助人们重新“发现”了这位英雄:中央军委出版的《英雄集》上,第一名是王福;1950年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是王福受到毛泽东接见的照片和文章;小学课本里记载着他和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

1985年11月19日,王福正在自家菜窖内收拾白菜,报告团的车开到了门口。随后,王福的英雄事迹才广为人知。《大同日报》用两个整版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是《特功英雄的昨天和今天——记市手管局调研员、优秀共产党员王福》,同时配发了一篇评论,题为《领导干部的一面镜子》。《太原日报》、《山西日报》也都以大篇幅做了报道。《山西日报》在头版配发了评论,标题为《共产党员的本色》。文中说:“为了个人的私利,有的人有功在闹,无功也闹;有的人权大在闹,权小也闹;有的人本来无什么功,也没有掌握多少权,通过关系也在闹。这样的人同王福同志对照一下,不觉得脸红吗?”

尽管传奇的经历,让大家对他崇敬不已,但王福不居功,一如既往地过着平凡的生活。作为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王福始终不忘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对他的教导。他在物质上知足,在精神上充足:“好多次战役中只剩下我一个人活下来,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就难过。比起他们,我很幸运。”2003年春节,山西省朔州市政府的人来到大同,代表家乡人民来慰问老英雄,送来了一块匾,上面写着大大的四个字:“人民功臣”。王福备感欣慰,说:“知足了。”★

猜你喜欢
教导员战斗英雄英模
新时代学习宣传英雄模范的路径方法
江西寻乌:三举措开展英模教育
时代精神——浅论英雄
礼堂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渡江第一人”默默务农50年
天津市慈善协会主要领导慰问见义勇为困难英模
海军战斗英雄
赞“时代楷模”张劼
“战斗英雄”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