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引领农村发展的“主心骨”

2019-09-10 07:22孙昶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心骨村务党员

孙昶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改革、引领发展的“主心骨”,是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连心桥”。近年来,京郊农村党支部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大批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这些经验做法不仅是落实工作的好方法,也是落实群众路线的好方法,更是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好方法。记者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座谈、专题研讨等方式,对农村党支部工作作法经验进行专题研究,这些经验作法可概括为“三个一”,即“一支好队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套好制度”,提升村级治理水平;“一条好路子”,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带出“一支好队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村“两委”班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不强。大量实践表明,一个好支部往往好在有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往往好在有个好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是村“两委”班子的“领头雁”,只有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才能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头雁”队伍。

当好“主心骨”。村“两委”班子建设首先要加强政治建设,把遵守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作为首要内容,教育引导村“两委”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制定职位说明书,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定责权立规范”,强化村“两委”班子依法办事、依法治村的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

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严格村“两委”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实行村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有效规范他们的履职行为。发挥好“村社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作用,督促村“两委”干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当好“领头雁”。通过专题培训、日常自学、实践锻炼等,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学习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刚、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党支部书记庞强、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等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典型经验。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等优秀人才中选拔后备干部。健全择优储备、动态调整、备用结合的后备干部选育机制,为村党支部带头人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充分调动农村党建助理员、乡村振兴协理员的积极性,发挥好其优势和作用。

争当“排头兵”。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员意识,教育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搭建好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通过党员户挂牌、党员联系户、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积分制”,在组织生活“量化”的过程中,激发党员身份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京郊众多农村党组织在这方面创造了生动鲜活的经验。比如,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党支部建立了“1+1+15”工作模式,以“1名党员+1名村民代表+15户左右村民”的形式,从政策宣讲、矛盾调处、环境卫生等10个方面,为村民做好服务。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成立“党员保洁服务队”,为每名党员划分责任区,并挂牌公示,将每月5日确定为党员义务保洁活动日。这些经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做好“贴心人”。规范村民代表推选工作,提倡党员通过正常程序担任村民代表。完善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通过加强培训、搭建平台、强化激励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村民代表行使权利,对履职尽责的村民代表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村民代表履职进行量化考核管理,引导村民代表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如,密云区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了村民代表设岗定责活动,设立了政策法律宣传岗、邻里纠纷调解岗、民情民意收集岗等十多个岗位,引导村民代表主动承诺,服务群众。全区1万多名村民代表结合自身实际认领了岗位,有效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贯彻“一套好制度”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是保障。村党支部要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一套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规范民主决策,做到民事民议。扎实推进村级民主评议、民主决策制度化,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民主日”制度,健全以“四议一审两公开”为核心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决策事项清单、重大事项逐项审议和决策、村议事协商会议等制度,真正做到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对党内重要工作的意见,不断增强党员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落实“三务公开”,打造阳光村务。坚持普遍公开与点题公开、定期公开与即时公开、结果公开与过程公开相结合,确保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及时性。对村务、财务收支及明细实行季度公开,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村民低保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等实行即时公开。避免公开内容过于专业、村民看不懂等问题,让村务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公开栏应设在村内广场、交通要道等便于村民查看的位置。有条件的村通过书面简报或采用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化手段,加大公开力度,让广大群众能方便快捷地了解有关情况。

强化村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行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建立村级监督组织全程参与、乡镇审核把关、党员群众主动监督的党务村务公开模式,提高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村干部每年年底向全村党员群众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如,顺义区李桥镇南半壁店村党支部编印了党务、村务、财务等17项制度,做到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范、重大事务决策流程规范,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用好“村规民约”,推进协同共治。制定和完善村民看得懂、记得住、真管用的“村规民约”,有效实现农村熟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如,顺义区有的村的“村规民约”侧重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管理等进行约定,有的侧重对村务管理、环境整治、家风民俗等进行约定,有效推进了农村协同共治。因地制宜发掘利用好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開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仇庄村党支部创立“老人节”,编创《家道》三字经,为193户家庭提炼制作家风、家训、家规,引导党员树立良好家风,影响和带动周围村民,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闯出“一条好路子”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村党支部要立足本村实际和区域功能定位,找准发展集体产业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入学、就业、看病、养老、居住、出行、饮水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激活造血功能,创新村庄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实施“支部+协会”“支部+电商”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完善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模式,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市场化手段吸引资本、人才、技术,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把群众组织起来,深度融入市场,推动土地整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质量提档升级。如,大兴区青云店镇东辛屯村党支部用“老娘”手擀面擀出了村民热气腾腾的新生活;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党支部发展古道文化产业,使世代采石为生的村民们吃上了“文化饭”;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党支部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火盆锅·豆腐宴”,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的致富之路。

唤醒沉睡资产,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利用好农村的土地、老房子、生产管理用房、农村公共场所、衰落和闲置的厂房、废弃的水电站、被清退的畜牧养殖场等资源,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如,密云区北庄镇干峪沟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使原本闲置的农房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党支部以精品民宿和旅游业为龙头,坚持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惠民的新路子。

提升村庄颜值,治理村庄人居环境。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抓手,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村庄变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留住古韵乡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提升村庄“颜值”,融入现代元素,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如,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党委将土地整理与新民居建设、产业培育紧密结合,建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居住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數增强,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主心骨村务党员
张亚萍:当好“主心骨”,做好贴心人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两办发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建强“主心骨”激活“源动力”
党员标准是什么?
家族生意与黑道江湖
筑起 “防火墙” 监督“芝麻官”
柳河县推行村务监督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