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 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

2019-09-10 07:22王雪雁
新长征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开放型区域合作东北亚

王雪雁

开放合作既是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也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鲜明标志。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强开放合作,已成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第十二届东北亚博览会的贺信中深刻指出,要“着眼长远,抢抓机遇,积极开展发展战略对接,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不断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一重要论述为我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吉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紧紧围绕开放型吉林经济建设,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吉林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生力军。

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重大机遇。东北亚地区由中、俄、蒙、日、韩、朝等6个国家构成,人口众多,占全球人口23%,经济实力雄厚,区域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9%。东北亚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充足的资本和人力资源。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目前,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东北亚局势总体稳定向好,这给我省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腹地,我省更是区域优势明显。我省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地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加之长吉图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造就了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我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边境省份,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人文科教大省。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正奋进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途中。

开放合作仍是制约我省发展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视察东北时指出开放合作是制约东北发展的短板之一。必须承认,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开放进展不快、步伐不大,缺乏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大格局尚未形成;开放合作意识不强,受传统的农耕文化和计划经济体制机制惯性的影响,老守田园,固守“一切靠自己,万事不求人”的思想观念,思想格局不大,缺乏寻求国际合作、区域合作和东北内部合作的主动性。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合作是最好的选择。我省地处内陆不靠海客观上是“短”,但合作能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思维,通过借力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抢抓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机遇。当前吉林发展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转型发展依然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另一方面也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机遇。我们必须敏锐观察东北亚各国发展新动向,跟进国家战略,把吉林经济社会的发展置于广阔的国际空间来谋划,以抢抓战略机遇对冲不利因素,在国家开放发展大局中主动先行,积极与东北亚各国各地区开展各领域、深层次合作,不断获得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要素、市场机遇和先进经验,以开放合作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

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要搭建好区域合作平台。要积极开展发展战略对接,精心办好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以提升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为方向,精心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吉林行、东北亚博览会、汽博会、农博会、吉商返乡发展大会等重大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密切与东北亚区域各国、各地区优质企业联系,深入实施重大招商项目制度,积极开展“小规模、点对点”的招商活动,促进引进项目尽快转化为有效投资。

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要提升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强引资引技引智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在吉林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加大内外资企业产业关联和技术交流,增强“溢出效应”,更好发挥外资对我省产业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小多边合作、次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搭建综合性境外贸易投资促进平台,推动更多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实施。

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要大力推进国别合作园区建设。利用好长春高新区、中新吉林食品区等12个国家级开发区平台,重点推动中德、中韩、中日、中新企业“技术+资本+市场”合作,鼓励建设世界级产业园区。推进中外合作示范区、综合保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生态文明引领区特色发展。积极推进中韩、中俄、中德等合作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聚集到老工业基地。

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要突出抓好营商环境建设。以优化“开放生态”为目标,完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的体制机制,树立吉林开放合作新形象。坚持以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加快打造“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政策最好、审批最少、手续最简、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办事最畅、效率最高”的最佳投资地和最优营商环境省份。研究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法规政策体系,提高财税、金融、产业政策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合作政策的协调性。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带头守诺重诺践诺,确保投资协议履约、政策服务兑现。

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丝路吉林”建设,重点提升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双带”(沿中蒙俄和沿图们江鸭绿江“两个开发开放经济带”)为依托,北拓东联,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构建“海陆空”通道。海上是“借港出海”。陆路是畅通中蒙俄大通道、中日韩大通道,强化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畅通“长满欧”和“长珲欧”运输,支持中欧班列加快发展,拓展“长满欧”班列业务,变物流通道为经济走廊。空中是拓展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功能,有序开辟面向东北亚的国际航线,增加通往沿线国家(地区)的直飞航班,打造“空中丝绸之路”。

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开放意识。着力提升组织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把握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等能力。加大开放型人才培训,推进在重点开放领域建立政产研学用协同联盟,培养一批开放型经济领军企业、领军人物。探索建立投资促进容错机制,鼓励和支持招商干部大胆创新、勇于担当、激情干事。

建设开放型吉林经济,要强化开放“软力量”建设。开展全省开放竞争力评价和投资软环境暗访,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抓好“放管服”工作,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东北亚区域市场、资本、技术流动。树立法治思维、法治理念,依法办事,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突出教育、科技和社會机构、工商企业的国际化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立体多彩的开放吉林,全面提升我省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开放型区域合作东北亚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对区域合作的思考(一)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
文在寅:朝韩及东北亚共同举办世界杯
自贸区法治环境建设探讨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
面向全世界 服务东北亚
东北亚博览会,架起一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