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坐下来 学生站出来

2019-09-10 07:22齐铁清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师生研究

齐铁清

改變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包括改变老师教的方式、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改变师生互动的方式。每位老师都会尝试改变,可将这一理念转化成教育行为却不那么容易。大连金普新区以一份课堂教学约定改变传统课堂,以学生评课改变老师教学方式,以读书汇报课让师生平等交流,让我们看到了课堂师生互动方式的与时俱进。

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包括改变老师教的方式、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改变师生互动的方式。每位老师都会尝试改变,可将这一理念转化成教育行为却不那么容易。因为这种改变是指本质的改变而不仅表面的改变,是指内容而不仅仅形式。当然,内容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形式也不容忽视,甚至会影响改革的实效。在大连金普新区的一次教研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课堂师生互动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老师终于坐下来了,学生终于站出来了。

一、一份约定改变传统课堂

大连金普新区的老师手中有一份课堂教学约定。用老师的话来说,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份约定,就足以改变现在的课堂。这份约定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按时上下课、尊重每一位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本以为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肯定都能做到,可仔细盘点起来,真的没有谁能完全做到。

关于按时上下课,日常还好说,越是有人听课,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越是超时。问其原因,是因为课没上完,一定要把课上完。这就反映出老师上课的出发点有问题,教学不是追求课的完美,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成长。那就应该反思我们的评课标准,反思我们的备课:评课不是评老师教,而是评学生学;备课不是备老师教,而是备学生学。如果一切能从学生出发,那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按时上下课,改变了老师的课堂观。

关于尊重每一名学生,尊重、平等是教育的前提。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是口号,是一种操作规程,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开始时,老师们对这里面的其它内容都能认可,就是对不使用扩音设备上课意见很大,说老师说话怕学生听不清,也是由于老师每天都要讲好几节课,比较累。但是同学说话老师同样听不清,不可能给每一个学生都用扩音设备。所以这样我们可以从形式上控制老师的讲课时间,而最主要的是它改变了老师的学生观,懂得了要和学生平等对话的真正含义。

关于完成教学任务,这是老师都知道的常识,但是真正在课堂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的教师却没那么多。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不许留书面家庭作业,一课书有十几个字要写,两课时完成一课书,课上老师只让学生写两个字,那么其余的字就没有时间写;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但是学生回家跟谁分角色读也成了问题。这些任务应该在课上完成,如果没有在课上完成,老师就应该反思。

经过反思,老师意识到,课上的时间用来“讲”了,但课不是用来讲的,而是用来“教”的。应该在课上教会学生写字,包括坐姿、执笔姿势、笔画、笔顺、如何写好字。我们认为,这些是学语文最重要、最基础的,这些如果课上没教,靠学生回家完成,学生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完成教学任务,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这些都是认识上的变化,要想实现从认识到行动的变化,必须有教研的跟进。

二、学生评课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

在大连金普新区童牛岭小学,我们参加了一次常规的教研活动,但参加活动的人员构成与以往稍有不同。其中有四位特殊人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们是该校六年级的小学生,在教研中,大家欣喜地看到,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教研和评课当中。

“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在评课中,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他们在教研活动中和老师一样,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反馈等方面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逐一的评价,但这种评价不是挑毛病、搞对立,而是研究、商量和交流,这种学生参与式评课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善了师生关系。

大连金普新区的精细化教研不唯形式,不唯检查,不搞大一统的评比和要求。教研实实在在,主要解决“和谁研究”和“怎么研究”的问题。“和谁研究”最为重要,因为研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合作完成。在同一所学校内能找到教同一学科、同一个年级课的教师,如果在校内找不到,也可以到校外去找。

教师们根据各学校、各学科、各年级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组织形式多样的研究团队,有片区组合的,有学校联盟的,有学科跨校的,有基地联合的。研究的内容和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围绕课堂教学研究如何备课,有的结合具体课例研究如何上课,有的根据检测数据研究如何评价。教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有问题就必须要研究。问题来源于课堂,来源于学生,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课堂。

三、读书汇报课让师生平等交流

在大连金普新区红梅小学的多功能教室,语文老师和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每人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本书。知道的是在上语文课,不知道还以为在做游戏。不但围坐的形式像,同学们的表情也像。从远处都看不见老师,只有一个个学生交错地站起来发言,其他的学生在不停地翻动手中的书。走近后,发现学生手里拿的是《混血豺王》。

原来这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学完第七单元后进行的读书汇报课。一本书、一堂课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了6年,读了好多整本的书;可贵的是,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终于坐下来了,坐下来和学生们一起读书,和学生们平等交流。比如,谈到《混血豺王》这本书,老师和学生都会说,“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我在读书笔记里是这样写的……”

老师能和学生们一起读书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毅力。让学生读的书,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读过,就无法和学生对话,更没有底气给学生推荐。课堂上不需要我们去过度讲解、过度分析。能把学生带到书中,带到整本书中去,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虽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这点,但这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深化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约定,搞一次教研,读一本书。看似简单的小事,日积月累,必将有所突破。

(责任编辑:李迪亚)

猜你喜欢
教研师生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