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三代教师梦

2019-09-10 07:22刘莉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爷孙教书教书育人

刘莉

1949年:爷爷

新中国成立那年,爷爷便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我听爷爷说,那时家家户户都很穷,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学校大多是土房子或是祠堂,几张破旧的桌椅板凳就组成了教室。爷爷去学校路途遥远却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靠脚步“丈量”,常常一走就是几个小时。爷爷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晚上住在学校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尽管条件艰苦,爷爷依然扎根农村教育三十多年,送走了一批批“泥娃娃”,使他们没有成为文盲。

1981年:爸爸

1981年,在爸爸教师录用体检的那一天,我出生了。爸爸继承了爷爷的职业,也成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由于只上过高中,爸爸还脱产学习了两年。我记忆中的爸爸总是骑着一部“二八”式自行车上班,车把上挂着的“上海牌”黑皮包里裝着教案和试卷。爸爸也如爷爷一般,一头扎进乡村小学,在乡间路上一骑就是三十多年。他曾到过镇上最偏远的山区小学任教,条件比爷爷那时好,但也只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教学生。即便后来有了投影仪、电脑,爸爸也没能等到用上那些先进设备就退休了。三十多年间,爸爸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退休多年后走在大街上,依然不时会有他记得名字、不记得名字的学生尊敬地叫他“刘老师”。

1998年:我

或许是受了爷爷和爸爸的影响,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便是“当老师”。

我清楚地记得1995年8月31日,爷爷手里扬着我的萍乡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笑呵呵地一路从街头跑到街尾家中给我报喜的情景。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也被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学任教,路途的遥远、路况的复杂都大大超出我的想像。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我在路上摔了几大跤,膝盖上的青紫总是层层叠叠,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地骑着自行车赶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到校。

校舍的简陋、初上讲台的忐忑、课务的繁重,差点让我怀疑我的教师梦是否该醒。不过想到爷爷与爸爸坚守农村教育三十多年,想到他们对我的期待,我不想让他们失望,也不能让自己的教师梦就此中断。

于是,渐渐地,我从最初的无比紧张到挥洒自如,从最初的彷徨变得愈发坚定,心甘情愿地将青春岁月留给农村教育,用心、用爱、用全力去教书育人。

时至今日,我已走过教书生涯的第二十一个春秋,从山村小学走到乡镇小学,再到县城小学。一路走来,时间在流逝,空间在变换,不断向前。我的教师之路越走越宽,舞台越走越大,梦想也越走越清晰:我要把爷孙三代的“教师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合而为一,去点亮更多学生人生理想的明灯,为祖国教育事业献出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爷孙教书教书育人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我的教书生涯
爷孙俩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爷孙趣事
爷孙趣事
爷孙趣事
不是放马的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秀才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