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在发光

2019-09-10 07:22华老邪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徒劳心安历史

华老邪

她以一颗自然良善之心,发现了这些新生命不经意间就会蹦出来的纯洁干净。她被打动,被感染,被浸润,她看见了每一个孩子的光芒和诗意。

王小妮的《上课记》,记录了她2006到2010连续五年的上课故事。读这些故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21世纪的中国,一个偏远的海岛,一所最平常的高等院校,一些平民百姓的子女,在精神世界各个角落闪光的片刻乍现。闪光的背后,是不一样的底色。我们从中可以看见一位默默无闻的大学老师的社会担当,看见中国最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集体画像,更可以看见中国教育沉疴最生动形象的呈现。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上课的经历,却少有人看到老师写上课记。倘若有这样一位老师,深信每个学生均有其可爱之处,把彼此交往的故事一字一句记录下来,便是赋予了每一堂课每一个人以宝贵的诗意,亦将成就珍贵的民间语文为历史所铭记。正如王小妮所说:“我对他们说话,他们也对我说话,而我自己已经这么老了,始终没被我之外的一切给摧毁掉,靠的正是纯净气息的不断滋润,所以,能站在他们中间真好,真幸运。”

该给他们什么才心安

第一次课,王小妮看着台下的眼睛——“成年人中间最清澈的”眼睛,她在思考:“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才对得起这满堂含着水分的注视。”

不论她最终给了什么,能够思考心安的问题,其实就可以心安了。试问,无责任与爱心之人,何以不安?不积极主动之人,何以不安?不能反省者,何以不安?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王小妮不安的开始,其实就是朝向心安的努力的开始。

《上课记》就这样诞生了。谈及写作动力,王小妮给了两个理由:其一,基于一种潜意识,很想知道这世上有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好老师;其二,想知道在后一代人身上,理想主义还有没有最后的空间。这两个理由看似那么不着调,掂量起来却是如此厚重。王小妮坦言,怀疑、失望、想一撤了之的时候很多,不断再攒起动力的原因有二:年轻的潜力;这社会的未来。

她的选择,她的价值观,令我们心安。

必不可少的新闻环节

2007年始,王小妮尝试着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新闻环节”,即让学生自愿选择近日发生的新闻进行讲述,然后大家一起谈论新闻与“我”的关系。最初自愿参与者不多,随着她的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甚至有人上课就是奔了这个环节而来。

教文学的王小妮在课堂插播新闻,这似乎不合常规。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这种“不合常规”开始主动地关注现实。他们逐渐明白,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所有事件,都关乎他们活着的背景和他们的未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了解新闻也是对社会历史语境中个体命运的关切。王小妮进一步引导学生:“和新闻同样重要的还有历史。所有的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自然成为历史,我们的此刻在下一刻就进入历史。历史的真实绝对不是锁定在书本上,而是存活在具体的每个个人的鲜活记忆中。”

什么是教育?这种看似不值一提,甚至不合常规,却能触及每一个学生灵魂的导引,才是真正的教育。

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师

有一次课上,王小妮约学生们自愿写下曾经对自己价值观有影响的中小学老师。她收到了23张纸条,占当天上课人数的四分之一。王小妮把它们抄录了下来:

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甘坪小学黄红——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老师会直到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关心学生的成长。

海南海口市华侨中学政治教师王双燕——女生要爱自己,连自己都不爱,还奢望谁爱你?

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历史教师刘凤玲——好老师,传奇的一生。让我一心只想着拼搏。

……

这些默默无聞的老师,王小妮与之素不相识,但是通过天南海北的学生,她很欣慰地看到中小学僵硬刻板的教育模式并未扼杀他们的个性和思想。不仅没有被扼杀,他们的思想还得到了传承。现在,王小妮想做的是,哪怕再微弱的闪光,也一定要记录下来,让他们自己看到,让更多的人看到。

每一个孩子都在发光

王小妮一直保留着她教过的每一届学生的名单。在这些抽象的符号背后,隐藏着随时可能跳出来的活生生的面孔和表情。她以一颗自然良善之心,发现了这些新生命不经意间就会蹦出来的纯洁干净。她被打动,被感染,被浸润,她看见了每一个孩子的光芒和诗意。

课上,王小妮要孩子们写下“我的梦想”。这份梦想清单令人动容:

保持正直,清醒和善良,到死。死时能向自己微笑,不对任何人有愧疚。

我想为我们的家族写一本书,记录奶奶爷爷到我们这辈三代人之间的故事。

在我的故乡重庆寻找一座山,在山上建一座小屋,坡上种满向日葵,养一条狗或一条蛇,陪我看日落日出。

我希望爸爸可以不再受病痛折磨,弟弟能安心上学,妈妈不再为我们唉声叹气,而我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没有人会勉强我做任何事。

一下子看透人事,包括自己。

我想知道一个有愿望的人能走多远。

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让这徒劳发生

新的学期马上开始,王小妮已经准备好了新的本子,要继续去感受学生的纯净与光芒,继续去书写学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继续全副武装去做渺小微弱的努力。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毫无意义,但是王小妮一遍又一遍地说:“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让这徒劳发生。”

一个人的想法和力量也许太渺小,小到几乎什么也改变不了,但是即便是飞蛾扑火,也有它倔强的审美意义。不要作茧自缚,要破茧成蝶,不要坐以待毙,要翻身而起。每一个如王小妮一样默默无闻的老师,都已经在新的一年,激情澎湃,蓄势而起。

如果这完全是徒劳,也让这徒劳发生。

猜你喜欢
徒劳心安历史
你在,就心安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水流声
人生路
新历史
谁的江南
一顿饭一处心安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