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时序 校园新生活

2019-09-10 07:22李伟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节气

【摘 要】节气是中国特有的时间文化,节气时序中蕴藏“天时物道”。教育要顺应自然赋予的顺序,更新儿童的学校生活时序,让学生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时序发展,在贴近自然、探索自然、表达自然中,充分感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开展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体悟自然之品格,寻找真善美的力量,培育其精神命脉和健康的人生观,从而实现学生品格的提升。

【关键词】校园生活;节气;综合性活动;学生品格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7-0018-03

【作者简介】李伟平,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节气又称时节和气候,古人将一年四季划分为24个节气,又把每个节气划分为三个物候,智慧生成节气歌、物候诗,每个时间段作用于自然万物,萬物生长变化遵循时序,此为“天时”。古人根据“天时”研究粗放与精细劳作之间的区别,明白农作物有收成多少之别,即使播种也并非简单地栽下,而分选种、育种和栽种等步骤,根据天时,“物”的生长也有自身的规律,此为“物道”。节气中蕴藏“天时物道”,是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物与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最具价值的途径。

顺应自然赋予的顺序,更新儿童的生活时序,给予儿童相应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多与纯美的自然相触相融,让身心成长更为符合自然的规律。学生对自然逐步加深的认识与理解作用于自身,将逐渐形成与自然相适应的生活习惯以及品格秉性。

一、学校时序的更新

时序,即时间的先后或季节的次序。古代农民根据“天时”对农作物的影响智慧生成“二十四节气”,可以说“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时序。而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时序往往与其工作和学习的规律相关,而工作和学习的规律往往遵循普通日历。对于学生来说,一年两个学期,两个假期,一个学期大概四个多月,一个月大概四周,一周七天,五天上学、两天休息,往复循环。这样的时序安排与自然界的时序是两条平行线,同步,却无法交融。自然,只成为学生放松身心的一个去处,而未能成为认知对象。

“大自然为人类儿童赋予了一个顺序模式,儿童按照这个时间表展开不同阶段的发展,就是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构成了儿童的整个生长过程。”“二十四节气”就是大自然赋予生命生长的重要的顺序模式之一。学校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重新规划学生的学校生活,每到一个节气,学校进行相应的节气环境布置,在升旗仪式、班队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都安排与该节气相关的活动。与此同时,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重点开展不同的节气活动,横向上,一个学生以“二十四节气”为生活时序,对二十四节气形成一定的认知;纵向上,一个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对二十四节气形成深度认知。

“二十四节气”的时序融进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时序,学生的学校生活时序就得到了更新。这一更新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单一普通日历生活,使得学生感知时间同样具备文化意味,提升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一更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每个节气的时间内,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感知自然和万物的关系。这一更新引导学生形成“人是自然一部分”的价值观,倡导学生读懂自然规律,让自己的身心和谐自然地发展。

二、节气生活的创新

自然节气活动意在从学科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能力,把艺术、生命、社会、科学等元素,融入节气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整体的内容架构与实施,突出节气文化所蕴含的成长力量。这样的节气活动融入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活,成了学生独特的节气文化生活,因此我们称之为“节气生活”。

让学生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时序发展,在贴近自然、探索自然、表达自然中,展现传统文化与自然状态下的综合生活体验,培育其精神命脉和健康的人生观。在内容设计中,注重内容序列的整体与勾连,既关注活动内容的横向结构设计,又考虑到活动内容纵向结构特征的年段架构。

1.横向内容的整体序列与过程。

节气活动的主题性设计,在横向上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形成不同节气时间点上阶段活动的内容序列。根据生命、艺术、科学、社会四个领域目标,结合小学生各年龄段的一般发展水平和教学资源实际,分别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活动内容的梳理与选择,形成融四个领域为一体的综合学习活动主题,主题强调结构化设计。

例如二年级的节气活动,以绘制节气人事图为主线,通过每日一句,记录天气的变化,自己的穿衣情况以及每天的室外活动情况,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制自己的人事图。人事图以春夏秋冬各个节气中特有的天气、星空、运动、美食、服饰、社会活动等为观察对象。通过小组相互交换欣赏交流,大组展示等形式,总结相关节气活动的特点。这一主题性活动设计,整合了生命、艺术、科学、社会这四个领域中与节气相关的文化内容,学生形成了对该节气的深度认知。

2.纵向目标的层次架构与推进。

纵向以六个年级的学生发展和认知水平为切入点,24个节气丰富的内容进入小学六年的十二个学期,纵向形成低、中、高不同年段的活动目标序列。

例如,五、六年级主要抓住节气和季节时令的变化,从艺术、生命、社会、科学领域设计开展相关活动,尤其通过制作、观察和探究等关注科学领域,使内容与孩子的知识体验、经验系统、创造能力与关联,提升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

自然节气活动以不同节气生活、习俗、仪式等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研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感知与认识。在活动中,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研究问题,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丰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直接体验与间接知识相勾连。在认识与分析比较中促进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提升,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积极情感。

三、学生品格的新生

节气是外显,气节是蕴含在节气中的内核。四季的第一个节气都以“立”字打头,便蕴含了“节气立气节”之意。文化学者余世存认为,节气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在二十四维时间里,每一维时间都对其中的生命提出了要求”,“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

从节气到气节,仍是今天人们生存的重要问题:我们是否把握了时间的节气?我们是否把握了人生的节点?是否在回望来路时无愧于自己守住了天地人生的气节?

二十四节气是太阳的历法,我们希望借助创生节气生活,滋养涵育学生的气节——“四向”阳光品格。

1.节气中万物的向阳性指向学生于己的阳光品格。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充满了太阳的味道。由此,学生在活动中所要感悟的品格之于自己就是“向学”和“向上”。

向学。大自然的学问是无穷的,是神秘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精深的,是博大的。学生要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向自然学习,向文明学习,拓展自己的学习时空,成为有“需”之人。

向上。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主动的姿态。学生在学习中要通过观察、记录、对比感知到自然万物的生长都有勃勃的内在动力,从而产生自我成长的生命自觉,成为有“力”之人。

2.节气中万物的适应性指向学生于人的阳光品格。

太阳运行有规律,万物无法对太阳提出适于自己的要求,会根据太阳的规律不断调整自己的生长方式。人们会从中总结规律,变革方式,实现和谐。由此,学生在活动中所要感悟的品格之于他者就是“向心”和“向善”。

向心。若把“太阳”比作“万物之心”,那学生在活动中、交往中也要有“合作之心”。向着同一个目标,学会策划、学会分工、学会共享,从而收获共同创造的幸福,成为有“心”之人。

向善。大自然与人类的相处方式是互利互惠的。在项目活动中,学生不断感受到自然对人类的丰厚馈赠,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懂得回报,从而以敬畏之心看待自然,成为有“根”之人。

图示如下:

通过创新学生的节气生活,充分挖掘节气活动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在节气中感悟自然之品格,让自然的节气走向学生品格中的气节,丰富学生的品格内涵,成长为一个阳光的,积极向善的人。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节气
开学复课按下“暂停键”,但“校园生活”不停歇
校园生活
校园
校园生活中的尴尬事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