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国际新秩序做出独特贡献

2019-09-10 18:41于洪君
新华月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总书记

于洪君

包含新世界观、新文明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合作观、新责任观、新治理观在内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说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当代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宝贵贡献。

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是新时代中国外交重要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将为打造国际新秩序提供重要保障。

当今时代正处于力量对比深刻改变、战略格局全面调整、权力重心加速转移的历史大过渡时期。国际关系与世界秩序的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不同发展道路与管理模式的对接与对冲,各种价值取向与文明类型的互动互鉴,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世界经济阴晴不定,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不已,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多。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做出了既有厚重历史传承又有强烈时代色彩的理论思考,提供了既充满中华民族卓尔不群的政治智慧,同时也体现人类社会共同诉求的解决方案。

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他指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深入研究和领会这篇讲话,可以认识到,人类之所以要把命运共同体作为自己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因为各国人民经济彼此依存,文化相互影响,安全领域休戚与共,未来前途密切相关。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战略布局、基本任务、政策目标、机制体制、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此后,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歌猛进,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国内外各种场合,发表大量著述和演说。包含新世界观、新文明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合作观、新责任观、新治理观在内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很快发展为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说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当代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宝贵贡献。

大国关系历来是国际关系体系的核心要素,是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风向标和领航器。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大国关系始终占有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把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重要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将为打造国际新秩序提供重要保障。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将中美关系界定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中美关系提出四点建议:即增进互信,把握方向;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平等互利,深化合作;着眼民众,加深友谊。他曾当面敦促美国总统,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能停留于概念而应有具体行动。他强调,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两国的战略抉择,要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广泛培植人民友谊。特朗普上台后,面对中美关系出现的异常情况,中方大力加强与美方沟通,努力引导两国关系回归合作竞争相辅相成的发展轨道。

中俄关系对世界格局重组的作用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首访俄罗斯时,双方确认两国关系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加大相互间的政治支持,全面扩大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2015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彰显出中俄关系的稳定性与成熟性,也对整个大国关系的稳定,对构建新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两国元首在政治互信持续走强、务实合作全速推进的情况下,确认双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中俄关系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面,展现出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相互结合早有共识。2014年3月,习近平以国家元首身份首访欧盟,双方发表《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共同確立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发展目标。当前,欧盟进一步发展面临困境,中方仍将欧盟视为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在中欧利益已深度交融的情况下,中方将采取设立共同投资基金等措施,拓展和深化双方各领域合作。

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有助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健康发展。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既高度重视大国关系,同时也高度重视周边关系;既倾全力巩固强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坚持不懈地推进南南合作进程,同时也广泛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对话,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北南合作的机遇和潜能。

中国特别强调周边地区是安身立命之所,繁荣发展之基。2013年11月召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大大地提升了周边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访问周边国家,多次参与周边地区的国际会议,亲自就周边事务开展公共外交,大力推动建立各种形式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虽然中国周边地区存在许多问题,但形势可控可塑的特点没有改变,中国与周边各国睦邻友好的既定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对周边国家“亲诚惠容”、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真实亲诚”的新理念,正在得到广泛认同。

中国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地缘利益之争,超越经济发展鸿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有力地冲击了强权政治野心和冷战思维残余,遏制了新霸权主义的膨胀势头。

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孤立主义,坚守并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准则,大力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全力维护以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为主体的世界体系,在推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方面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影响力。

中俄等国建立的上合组织和金砖机制,已成为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楷模,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携手并进、共克时艰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坚持自身和平发展,谋求人类社会命运与共为己任。习近平总书记已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和不懈追求,就是要与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发出了中国与相关国家扩大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成为我国的集体意志,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行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续发展将为人类社会联动发展开辟新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意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目的,是要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实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共同发展、联动发展、互利发展与共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不同文明形态的高水平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阐明了“一带一路”的崇高目标和弘扬丝路精神的时代意义,向国际社会展示出中国与周边各国及整个世界共同开辟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的良好意愿。

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他提出了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要求,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认同。

從发展趋势看,“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供给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已经成为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全球性共同发展行动,正在为人类进步的新常态、国际社会的新秩序、国家行为的新规则、共同安全的新格局,做出彪炳千秋的新贡献。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与安全形势千变万化,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经纬万端。无论传统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关系体系,还是世界安全格局与政治经济秩序,都处于剧烈变革与无限发展之中。

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决不会拿主权、尊严和原则作交易。中国也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决不会走国强必霸和对外扩张之路。这是我们永不言弃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奋力以求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构建未来国际秩序的独特贡献,就在于此。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2019年第45期。作者为中联部原副部长)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时局图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