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德老城区桃州路街道景观变迁案例分析

2019-09-10 09:11刘佳
名城绘 2019年9期
关键词:老城区改造

刘佳

摘要:本章调查了安徽省广德县老城区桃州路街道景观两次改造建设的相关资料,分析了其街道景观在各个时期改造建设中的特点,得出广德县老城区街道景观改造现状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老城区;街道景观;改造

1安徽广德桃州路发展概况

广德县是安徽省东南角的一个小城镇,其位于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会处,紧依长江三角洲,邻近沪、宁、杭等大中城市,为芜杭、宁黄(山),沪黄(山)通衢之地东与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相接,西与宣城市、郎溪县、宁国市毗邻,北与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接界。广德老城区核心区是典型的古代城镇格局,城以城墙为界,城墙以东西南北向设5个城门,城墙外设护城河,城中以古代衙署为中心,分三条大街,再以鼓角楼东侧十字街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门,东为迎春街,南为桃州路,西为景贤街,北为复兴街,其中以南门桃州路最为繁华。如今老城城墙经过战争与岁月的洗礼,已不复存在,但老城街道基本格局和护城河尚且完好。桃州路在广德建州之初仅有400M,后向南不断延伸,直至新城区。本文此次主要研究范围为桃州路老城区内的进行了两次改造的约1000M路段。

2 1993年以前安徽广德桃州路景观形态研究

该段桃州路最早在广德老城区仅为巷道尺度,具体宽度不可考,后扩建于上世纪60年代,因小城镇建设资料在上世纪中后期存档不够系统化,且卫星GIS图尚未纳入小城镇建设应用,笔者以可查找到的最早的测绘手绘地形图为参考资料予以分析,见图2-1,1985年广德桃州路手绘地形图。

2.1空间尺度分析

桃州路全长约1000M,两侧均为商业及办公建筑,1993以前桃州路总宽度约25M,北段有约200M街道总宽约为20M,如图2-2。其主路面宽均约10m,两侧人行道并不等宽平均约为7.5M。北段较窄,道路路面材质为水泥路面,在1993年改造前状况较差破损严重。街道尺度上相对老城区街道来说,在1990年算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从老照片可看出,两侧建筑物多为低矮的1-3层,功能以商店、办公楼和住宅为主。

2.2交通分析

因经济发展限制,90年代以前的城镇交通较为单一。1990年,街道上的人们主要以步行、自行车和人力公共交通为主,当时私人拥有小汽车数量极少,几乎看不见小汽车行驶。照片中街道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可见桃州路人行流量相对较高,街道中间10m主路面大多是为行人和自行车服务的,而街道的人行道更像是两侧建筑的延伸空间,用来摆摊和休闲的。

2.3建筑分析

安徽省广德县是一个移民城市,经历过历史上战争与瘟疫的洗礼,,原有城镇的面貌也不复存在,此段桃州路两侧建筑物并没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但充斥着六七十年代的很多特色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虽不高,建筑规模也不大,但当时的工业化味道仍旧延续至今。同时还有些破旧低矮的民房立在街边。居民们多数利用自己的“堂屋”,面对着街道经营起小生意,他们常常坐在街边,仿佛街道就是自家的前院一般。

2.4绿化分析

街道两侧行道树,偶尔密集,偶尔疏落,图2-5中,街道两侧香樟观感较好,比较繁茂,也相对整齐,图2-4中,两侧香樟零零星星,鲜见绿地。整体来看,1990年桃州路街道两侧绿化杂乱,尚未进行绿化配置设计。两侧民房间偶尔穿插些许乡土树种,以法桐、松树、水杉为主,大多是居民自发在宅前屋后种下的。

3 1993年第一次改造后桃州路景观形态研究

1993年广德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桃州路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其中包括地下管网的完善、街道横断面优化、两侧建筑部分拆除重建、景观绿化设计以及相关街道设施的补充。

3.1空间尺度分析

1993年改造方案规划设计将桃州路街道总宽度略微进行了调整,扩大到约为26m,北段200M因老建筑所限,仍旧约为20M宽度。拆除了街道两旁破旧杂乱的单层民房,对两侧建筑重新进行了规划控制,建设了以3层为主的商业住宅楼和部分多层办公建筑。图3-1为2010年桃州路的无人机GIS航摄图,可见此时两侧建筑相较与1985年测绘地形图所示,规整了许多,街道景观绿化覆盖率高。

3.2交通分析

1993年改造后的桃州路是廣德第一条设置了中央隔离带的街道。如图3-2,街道设计断面为中间设置2m中央隔离带,两侧主路面宽各7m,人行道宽各5m,此时无论是单位还是私人拥有小汽车数量开始上升,相较于1990年街道,汽车数量明显增加。广德出租车起始运营时间约在2000年左右,2005年桃州路春季街景中多辆出租车在桃州路上排队行驶,自行车渐渐减少,电瓶车迅速增加,改造后主路面功能明显与1990年不同的是人行流线开始向店铺门前的人行道转移。

3.3建筑分析

街道两侧参差不齐的破旧民房拆除后,规划建设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商住混合建筑,底层是商铺,二至四层是住宅。此时建筑模式较1990年更为统一,街道城市感增强。从图3-1航摄图中可以看出,街道两侧保留了原有公共建筑,其中不乏六十七年代的县桃州影剧院等特色建筑,仍在使用中。

3.4绿化分析

1993年以前原有居民宅前屋后的自发性绿化因建筑的拆迁也随之消失,原有的一段段行道树香樟尽量保留了下来,因街道绿地率的提升,改造后的街道绿化景观效果逐步体现出来,1993年改造规划设计中央隔离带绿化种植下层植被为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和毛娟,上层小乔木为红花碧草,春季开花,街道色彩艳丽,生机盎然,与两侧长势茂盛的行道树香樟相映成趣。

4 2012年第二次改造后桃州路景观形态研究

随着广德城镇小汽车和非机动电动车拥有量增长迅速,1993年改造规划设计的桃州路缺少非机动车道,造成非机混行情况严重,由于非机动车的行驶随意性大,机动车往往无路可走,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2012年初广德县县委县政府决议第二次对桃州路进行街道改造。

4.1空间尺度分析

2012年改造规划设计中街道总宽度约26m保持不变,北段约200M总宽约20M亦不变。2015年航摄图对比2010年航摄图,除了最南端东侧增加一栋小高层建筑外,两侧建筑并未有太大变化。

4.2交通分析

在未改变桃州路总宽度的前提下,本次改造规划设计对街道横断面进行了优化整理,取消了中央隔离带,主路面规划设计为18m,即双向4车道加两侧各2m的非机动车车道,人行道缩小到4m,如图4-2,以此满足现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次年2018年初,为加强对行人的保护,在桃州路人行过街流量较大的斑马线位置,如县中心医院广场前设置了礼让行人的标识,从管理上将街道设计与以人为本相结合。

4.3建筑分析

街道两侧建筑未进行大的变动,但对店铺出街摆摊,店招的乱搭乱建现象进行了整治,将公共空间还给街道。两侧建筑因年代稍远,且皆为居民自主建房,外墙质量较差,现已开始显得破旧。2018年底,广德县城市执法管理局对所有沿街店招进行了整治,街道立面相对整洁了许多。

4.4绿化分析

为扩大桃州路街道主路面,同时受两侧建筑物间距限制,取消了原有中央绿化隔离带,这使得街道绿地率降低,也减弱了街道绿化景观种类与色彩上的丰富性,为扩大主路面跨度,两侧香樟底部几乎已经紧贴人行道边,为便于弱电管线的下地施工,修剪了两侧已生长了10至20年的香樟侧枝,只留下主枝部分,林荫效果相对减弱。

5 桃州路街道景观变迁综合分析

1993年以前的桃州路街道尺寸相对宽阔,因交通主要以人行和自行车流量为主,虽然流量较大,但街道空间相对安全,路侧甚至是路中央时常有小贩摆摊,街道集市感较强,商业功能明显,此时道路的功能比较多元化。街道总体状况较差,两侧建筑物参差不齐,尚还存在破旧的自建单层民房,街道绿化种植随意性大,以乡村居民自主种植方式为主,街道整体乡土气息较重,城市感不强。

1993年改造后的街道功能开始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为主,两侧为人行,道路功能逐渐分工明确。街道无论是路面、景观还是空间效果均提升了许多,街道整洁有序,两侧建筑物焕然一新,街道景观绿化丰富,尤其到了春季,碧草红花盛开,春意盎然,行人、车辆各行其道,街道通行井然有序。但此次改造后,却出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现象,改造规划设计在街道中间设置了中央隔离带,曾经早已习惯了熙熙攘攘的集市性街道的周边居民,失去了主道路的停留空间,渐渐不喜欢在改造后的桃州路上多逗留,导致两侧新建商住楼底商的商业氛围远没有预期的那么热闹。

2012年改造后的街道功能已经基本以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为主,两侧为人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人们在街道上的活动主要以通行和购物为主,早期的集市感早已消失殆尽。但较之改造前,因中央隔离带的取消,道路两侧商业氛围有所提升。如今桃州路街道功能越发明确,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三部分相对独立,通行能力大有提升。与1993年以前的桃州路街道相比,面貌变化巨大,今日的桃州路更趋于类似新城的街道,由于本次改造中最大的视觉变化是绿量的大幅减少,引来很多居民争议,他们更喜欢绿荫浓密,生机盎然的景观林荫式的桃州路,那更像是我们老城区的街道。

6 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安徽广德老城区桃州路道街道景观形态变迁发展,积累相关改造经验,街道景观改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性工程,而且改造設计也需要跟着社会实际发展变化,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符合的街道景观。1993年改造后,原本老城区主要的商业大街进入了漫长的9年清冷时光,也使城市建设管理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商业大街不是单纯的设置沿街商铺就好,更不是干净整洁的景观大道,而是需要更多摸索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在适应城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契合居民生产生活的街道景观。那么作为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我们一直在思考,下一步,可能会面临着第三次改造,这一次改造希望更科学、更合理、更系统、更能全面的体现老城区街道景观和历史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 (美)简·雅各布斯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金衡山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6:29.

[2] (日)芦原义信著.街道的美学.尹培桐译.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215、46-50.

[3] 齐康著.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4.

[4] 李保华.旧城区街区空间改造方法分析.郑州大学,2007.

[5] 陆翔.老城区传统街道景观风貌更新策略及技术研究——以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太平街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9):113-114.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猜你喜欢
老城区改造
日出老城
十里灯火璀璨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