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速公路网的区域特色水果产地采集分销模式

2019-09-10 04:11韦相云黄琛杰
西部交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水果

韦相云 黄琛杰

摘要:文章选取广西最具代表性的33段高速公路,以2014-2018年有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广西高速路网日益完善,同时也面临着建设、运营成本急剧增加及单位交通量提升缓慢、通行费增速减缓的局面。而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网络优势,结合广西丰富的水果资源,建立产地集采、服务区展销的水果分销模式,可以丰富服务区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区经营效益,反哺高速公路建设。该模式是落实广西“服务区+”战略,服务地方经济,推动服务区功能创新升级,不断满足司乘人员对美好出行向往的具体举措,也为利用高速路网开辟多元化经营新渠道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速公路网;水果;采集分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U49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82/j.cnki.wccst.2019.09.057

文章编号:1673-4874(2019)09-0200-05

0引言

根据《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至2030年,广西将新增高速公路建设9537km,总里程达到15200km,新增投资1.16万亿元。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规模远超过去21年历史发展的总和。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形成以及国家对高速公路运营及收费政策的变化,高速公路作为大宗物资物流重要通道、客流迁移干道的功能不断被削弱,未来将面临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要求与资金缺口大、融资压力大的矛盾和公众对美好出行的要求与服务区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为此,积极抓住今后高速公路是小客车出行的便捷通道,是提升公众出行效率、出行品质的服务设施的根本趋势,将高速公路网的覆盖优势、服务区的节点优势与路网地域的产业发展特色、优势相结合,研究、探索高速公路运营经济新的增长点、增长模式,充分挖掘路域资源的经营潜力,提升服务区经营效益,将有利于突破广西高速公路经营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增长“天花板”,反哺高速公路建设,助力广西新高速路网规划落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广西最具代表性的33段高速公路为样本(约占广西高速公路总里程的70%)进行相应的研究。

1广西高速公路现状

自1997年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柳桂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21年间广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运营里程不断跨上新台阶,复合增长率达19%(见图1),至2018年年底,运营总里程为5563km。从最初加强广西核心城市互通互联,到通江达海,到出省出边,到县县通达,到重要交通枢纽节点、主要边境口岸、重点工业园区、重要风景名胜区、农副产品种植生产核心区等的全覆盖,广西高速公路在促进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众出行条件,提高区域通行效率,实现“交通强区”,落实“交通强国”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

2015-2018年,广西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运营里程、通行费收入和每公里通行费收入的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13%、9%、12%、2%(见图2)。通行费收入与建设投资的比例在27%-37%之间(见图3)。

从数据上看,当前广西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建设、运营的资金需求大,融资需求和压力凸显;(2)广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在国土利用、环境保护监管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新增高速公路的桥隧比不断增大,造成单位公里建设成本不断增加;(3)单位公里通行费出现负增长,造成通行费总体收入增长乏力;(4)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逐步迈进高新技术的信息产业时代,加上高铁、航空运力的不断提升,高速公路作为物流重要通道、客流迁移干道的功能不断被削弱,正逐渐转为小客车出行的便捷通道,成为提升公众出行效率、出行品质和观光旅行的配套服务设施。从总体上看,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一方面投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通行收入增长遭遇“天花板”,处于持续发展的“瓶颈期”,难以支撑高速公路滚动建设的资金需求。

2 广西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配置特征

截至2018年年底,广西高速公路共有服务区122对、停车区51对。按照目前服务区数量与通行里程等比计算,至2030年,服務区数量将达到353对。从总体上看,服务区的规划设计、功能配置、商业规划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未能充分跟上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满足司乘人员美好的出行需求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挖掘潜力。

2.1服务区功能配置和服务内容较为传统

广西高速公路服务区总体上仍然保持传统的功能配置,为司乘人员提供停车、加油、餐饮、商品零售、汽修和住宿等服务。而且只有8%的服务区能提供完善的基础服务,10%的停车区进行了服务功能拓展(见图4)。有水果销售的服务区占比约为16%,以个体经营为主,未能形成联动机制和规模效应,而且水果的品种主要是柑橘类、香蕉等,类别不够丰富。同时由于在服务区缺乏配套的冷链设施,日常的损耗和运配费用成为主要的成本支出。

2.2 服务区的驶入车辆结构变化

对样本涉及的64对服务区和1对停车区在2016-2018年间驶入车辆进行统计分析。从驶入率上看,近三年样本服务区的平均日均车辆驶入率分别为18%、20%、27%,呈持续上涨趋势,服务区的潜在客户不断扩大。从驶入车型结构上看,中小客车、大客车和货车近三年的总体平均占比分别为69%、8%和23%,私家车和货车是主力消费群体。此外,由于服务区所处区位、重大节假日等因素对驶入率、车辆结构有较大影响,因此各服务区之间的情况会存在差异。

2.3 服务的便利店经营增长情况

2015-2018年,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年增长率分别为14%、10%、7%、7%,相应服务区便利店零售收入年增长率分别约为5%、12%、23%、3%。而2014-2018年服务区便利店零售收入与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通行费收入的比例仅为3‰-4‰、1%-1.2%(见图5)。体现服务区的零售收入增长更多得益于服务区数量和驶入车辆增加所产生的自然增长。

零售收入是服务区消费吸引力、经营模式创新的有效评价指标,是服务区总体经营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运营方对路产附属资源挖掘利用能力、发挥经营效益水平的直观体现。但服务区传统的坐销模式与8.17亿的手机网民规模、手机支付习惯的现状脱节,且服务区的功能配置也未能充分适应服务区驶入车辆以小客车为主,货车不断减少、大客车急剧下滑的趋势变化。因此,尽管93%的服务区提供了便利店服务,但零售收入未能实现快速增长,其与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额、通行费收入的比例相对较小。

3 广西水果产业发展状况

3.1水果品种产销情况

广西气候温暖、雨水充沛,70%的果树都能种植,水果品种极为丰富,是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等南亚热带水果理想的生长之地。2018年,广西水果种植面积达2067万亩(其中柑橘764万亩),保持全国第二,是中国的“大果园”。水果产量达1800万t,其中柑橘850万t、荔枝82万t、芒果74万t、龙眼67万t、火龙果28万t。火龙果、柑橘、荔枝、龙眼、芒果的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40%、24%、20%、13%、8%,柑橘、芒果、火龙果三大果品产量居全国龙头地位。广西打造了柑橘和香蕉两个超300万t,芒果、荔枝、龙眼、柿子和葡萄五个超50万t的优势产业,同时积极推进火龙果、百香果、早熟桃李、猕猴桃、大青枣等众多特色水果种植,形成优势突出、特色多样的发展格局(见图6)。

3.2 主要果品上市期及储存温度

广西季节性特征明显,果品种类多样,能够有效地形成种植、生长、成熟期的梯度化,并实现全年不同季节均有应季果品上市的特征,极大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见图7)。

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冷链仓储的方式延长果品的保质期和新鲜度,以实现区域水果的错峰上市、全季节鲜果供应销售,提高产品利润(见表1)。

3.3水果品种分布

广西水果品种多、分布广、空间跨度较大。目前,已建成以桂林、南宁、柳州、梧州为重点的柑橘基地;桂南、桂东南的荔枝龙眼基地;桂南桂西南的香蕉基地;右江河谷的芒果基地;桂北和高海拔地區的特色落叶果基地(见图8)。

目前,广西高速路网和服务区节点,完全通达全区各特色水果的主要种植区,覆盖各类水果的中小型拓植区(见图9和表2)。

高速路网与水果产区的紧密联系,是水果供应链流通环节的通道资源,支撑水果供应链的延伸及高效运输.同时,通过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多点分布以及毗邻水果产区的流通环节优势,可将其作为区域水果展示、销售的窗口和冷链储存仓。通过艷。方式,消费者可实现网上下单,要求将货物送至指定服务区,作为快速提货点。在对区域果品进行应季采摘、销售的同时通过冷链存储的方式,可延长果品保质期,进行错峰上市,实现全年鲜果供应销售。开展区域水果产地集采和服务区展销结合的立体经营模式,可拓展服务区的多元化经营,增加经营成效。

4 高速公路服务区水果集采分销模式研究

在社会进入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时期,社会经济水平、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方式不断提升与完善,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在消费方式、支付习惯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下,充分挖掘行业间的比较优势,将行业之间的空间物理交汇,通过经营模式、网络媒介、新技术等方式,实现经营发展的融合交汇,是有效发挥行业外溢效益,补充经营短板,促进业务扩张,拓展盈利能力和方式的重要途径。

4.1业务模式

根据水果主产区水果的产量、供销体系等实际情况,结合相应高速公路干线及服务区的区位、规模等特点,搭建区域水果产地分销渠道,实现快速供给、灵活应对市场。在产地端建设集散加工中心,主要建设冷库、加工车间和停车场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办公楼、生活区等辅助性设施,开展区域水果的集采、加工及存储等业务。在临近产地的服务区建设冷链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主要建设中小型冷库及配置冷链运输车,开展产地水果的运配、服务区销售网点配送等。在服务区建设果品展示、销售节点,根据消费特征配置橱柜式货架、水果风幕柜、小型可移动保鲜库、取货柜等设备,开展零售及线下取货服务。

4.2 盈利模式

高速公路运营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有选择地充当区域水果加工基地基础设施提供商、运营商,或者产地水果采集贸易流通商、终端展销商。

特色果品在产地加工和储运、销售,在服务区网点进行展示销售,是主要收入来源和盈利方式。同时可开展代加工或提供设备设施和场地出租、停车服务等业务,实现加工费及相关租金收入。此外,在核心果品采销渠道正常运营后,利用现成渠道进一步叠加更多的果品采销业务,提高经营收益。还可以向产地、销售和流通等各环节的关联方(种植企业、贸易商、物流公司等)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提高项目的综合收益,支撑项目的良性发展。

开展区域水果产地采销业务,应以具体品种的种植周期、商业生命周期等因素作为筛选的原则,抓住单品价值高,或处于市场消费黄金期的水果品种,进行轮动式投入经营,实现多周期的盈利叠加。同时也要对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监控预测,及时调整果品采销规模及营销模式等,持续保持健康稳定的运营状态。通过对广西水果产区和服务区运营的市场环境的实地调研,结合水果行业的特征,在集采分销模式下,分销、零售业务约占80%,加工、租赁及金融服务等其他附属业务约占20%。此外,也必须看到水果在服务区销售的方式和种类差异会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柳南高速公路上的伶俐服务区,采取外场专卖方式,水果品种多样化,月营业额约为7.5万元;而采取在便利店内代售的方式,水果品种相对单一,月营业额约为0.2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7.5倍。

5结语

充分利用高速路网的通达便捷,服务区的消费市场应结合区域特色水果丰产优势,打造“高速公路网+服务区+区域特色水果”的采销展一体化运营模式,既有利于水果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水果销路、滞销问题,促进地方特产经济发展,又可以丰富服务区经营项目,提升营收规模和经营效益,为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提供资金来源.这是充分挖掘路网资源,落实广西高速公路“服务区+”战略,推动服务区功能创新升级,不断满足司乘人员对美好出行向往的具体举措。同时也为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主体依托路网资源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拓展多元化、多样性经营提供了实践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水果
水果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原来这些水果都是这么吃的
我爱水果
“似是而非”的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水果变变变
鲜水果VS干水果,哪个更营养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