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暴力的“杀伤力”

2019-09-10 07:22李倩倩
成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杀伤力

李倩倩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关注网络语言暴力引发的各种后果,而且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制裁。现今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研究有很多,或分析语言暴力造成的影响,或探究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或探讨如何有效制止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本文将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语层面解读网络语言暴力的生成过程,揭示网络语言暴力如何对人们造成影响,再次强调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从而提醒人们不要随便在网络平台上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

关键词:语言暴力;言语行为;以言表意;以言施事;以言取效

1 引言

“暴力”在《辞海》中被理解并视为中性词,是指在政治活动和阶层斗争中的一种强制性力量;一般认为只有当暴力与侵权行为同时发生时才被认定为是贬义词汇。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将暴力与黑暗、痛苦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赋予它明显的贬义色彩。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微博,微信的出现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但同时也促生了网络语言暴力。2018年,四川德阳一位饱受社会舆论的安医生每天情绪都十分低沉。最终因没能承受住来自网络上舆论的压力,选择在8月25日下午服用大量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被发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韩国当红明星崔雪莉因长期经受网友的恶意评论而精神抑郁,于2019年10月14日被确认在家中自杀身亡。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因网络语言暴力而饱受摧残,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般情况下,言与行会被人们区分开来,认为言语就是言语,行为就是行为,说话与做事会被看作是分离的或对立的两个不同的行为。而英国著名哲学家Austin(1975)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就是行”、“说话就是做事”,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人们经常通过说话在做事,即言中有行、以言行事。例如国务院总理在天安门广场前说:“我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在开始!”他说出的不仅是这句话,同时也做了“宣布”这个施事行为,即他的话具有宣布“语力”。实际上,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以言行事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以言行事。走在大街上当你不小心撞到别人时,你会说“对不起!”通过这简单的三个字我们就完成了一个道歉的行为。“我愿意与你结为夫妻,无论贫穷富贵都一生爱你”婚礼上人们通过说话在完成一个许诺的行为。以言行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一种语言功能,但往往最深刻的也是最简单的,也最容易被人所忽略。

2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最先由Austin提出,他认为人们每说一句话,同时要完成3种行为:

以言表意(locutionary act),即说话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口头表达,指人根据正常的语言习惯发出声音,说出有意义话语的行为。

以言施事(illocutionary act),是在“说话”的同时也做了某事的一种行为,也叫话语施为行为。从它的英文illocutionary就可以看出,它是由il+locutionary構成的,词缀il-是in,恰恰是“内”而不是not的意思,即语内表现的行为。也就是人们通过说话来履行或完成的诸如命令、威胁、传递信息、宣布开会、问候致意等行为。它表明了说话人说话的实际意图和企图达到的对他人的影响。奥斯汀在此处引入“言语施为力量”的概念又称为“语力”(force),来说明这种行为。他认为,我们在关注言语实施行为时,主要关注的不是话语的意义,而是说话者为表达其意图而在言语中展示出来的力量。

以言取效(perlocutionary act)是指说话者说出某事后对受话者的感情、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者的意图一旦被受话者领会,受话者的思想和心理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受说话者意图的控制,因为它不是说话者在说话中所实施的行为,而是受话者的行为。该变化可能与说话者的意图相照,也可能相反。受话者如果不领会说话者意图或领会了也不放在心上,那么其言后的取效行为也不一定发生。

当社会传播媒介发生变化时,社会的公共话语权也在由严谨与理性变得肤浅与碎片化。有时人们根本不关心正确与否。那些不经意的眼神、语言,那些只言片语、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嘲讽,其实都将成为一块一块汇聚起来可以将人打死的石头。那这些网络语言暴力又是如何对接受者造成影响的呢,以下作者将从言语行为理论的三个层面来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网络语言暴力是如何对接受者造成影响的。

3 网络语言暴力的表意行为

网络语言暴力的表意行为是指网友在网上看到让自己不爽的人事物而发表的一些对他人带有侮辱性的和偏激语气的语言的行为。

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网络上所有的暴力语言都是说话者对某人或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有时连事情都没有搞清楚就跟着别人一起吐槽似乎不大合适。2018年10月28日发生在重庆万州的公交车坠毁事件,曾轰动一时。当时就有媒体报道称:因公交车要避让一辆逆行行驶的小轿车所致,而且从现场照片来看,该女司机穿的是高跟鞋。于是网友们立马开始对所谓的“肇事女司机”进行轰炸式言语抨击,害的整个女司机群体都跟着倒霉被骂。如果官方没有及时公布调查结果,或者说再晚一段时间公布结果,真难以想象这位女司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所以在未弄清事实真相之前不要随意发表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言语。

4 网络语言暴力的施事行为

网络语言暴力的施事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在网上发表一些评论来完成自己的信息传递,命令或威胁等。雪崩发生时,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

雪莉之前参加综艺《恶评之夜》时,就亲自朗读了网友对自己的各种恶评:

今天去算了八字,说是和雪莉的一模一样,去哪说都觉得很丢人,想再生一次,妈X,我这生完了(这次人生完蛋)吧!

吸毒的话不是会瞳孔扩张吗,看看雪莉的瞳孔,一看就是吸毒者。

雪莉是鲤鱼相的新模式,最爱做的事就是受瞩目(重视关注)。

从出生到长相再到人品内在,网友对她的抨击是360度无死角的。甚至有人说她总是那个话题制造者,哪怕只是发出一张普通照片,也能引发一大片群嘲。就是这份满满的恶意,让她曾直言不敢跟其他明星合影,因为马上就会有粉丝跳出来说“为什么要跟雪莉玩?!”

人们表达的每一句话都企图对受话者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就是话语的“语力”。许多时候在网络上我们是站在道德的一个制高点去评判一个人,似乎在宣示着我们的道德比他人要高出许多,因此我们对他人的评判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受话者似乎也领会到了这种力量,更觉得自己像是做错事的那一方。而且这种“语力”也会导致受话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就很容易导致受话者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崔雪莉就是因此患上抑郁最后走向自杀的道路。

5 网络语言暴力的取效行为

网络语言暴力的取效行为是指说话者在网络上通过使用带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文字对受话者进行肆意评论、咒骂、诋毁、蔑视、嘲笑等达到暴力的效果。

当受话者领会那些说话者的意图时,会对自己的自我感知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自尊心受挫。网络语言暴力造成的悲惨结果就是这样:脑残、人渣、贱人、去死!一步一步对受话者造成心灵和心理上更深的伤害。当你说别人脑残的时候,受话者可能就真的以为自己有病。当你说他不如别人的时候,受话者可能就真得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每一句都如一根根刺深深地扎进听话者的心里,最后当他听到别人说你怎么不去死的时候,受话者可能就真的去死了。

说话者在网上使用带有侮辱性的文字对他人进行肆意评论、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犹如刺刀般字字扎心,虽然没有真刀真枪,不会对人造成肉眼可见的实际伤害,但是它会使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受到无法弥补的伤害,有时会让人失掉生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面对网络语言暴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说NO,同时也警醒我们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尽量不要对他人恶言抨击,多说造就人的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参考文献:

[1] Austin, J. L (1975).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14-15.

[2] 陳茜.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6):252-254.

[3] 邸焕双,王玉英.网络语言信息传播的条件及对人际交往的影响[J].情报科学,2014,32(07):55-58+65.

[4] 侯琳.网络语言暴力浅议[J].语文学刊,2008(02):169-172.

[5] 缪锌.网络语言暴力形成原因透析[J].人民论坛,2014(35):167-169.

[6] 刘文宇,李珂.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框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19-124.

[7] 毛向樱.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文化因素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7,32(04):31-35.

[8] 任敏.网络语言暴力下的生活状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3):146-147.

[9] 张瑜. 文学言语行为论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杀伤力
语言也具杀伤力
谁的表情包最有杀伤力
你听过哪些简单却杀伤力极大的话?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道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宣璐:“傻白甜”养成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