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的纪律观

2019-09-10 07:22叶海强
关键词:人民群众叶剑英现实意义

叶海强

 

摘 要:叶剑英作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十分重视党和国家的各项纪律建设,对党和国家的纪律建设做出了许多科学的指导,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纪律观。文章从叶剑英纪律观形成的背景、叶剑英纪律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叶剑英纪律观的现实意义三方面来分析其纪律思想。在今天,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叶剑英的纪律观,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叶剑英;纪律观;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现实意义

一、叶剑英纪律观形成的背景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1],都有其存在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叶剑英的纪律观也不例外。叶剑英的纪律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纪律建设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纪律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

(一)叶剑英纪律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叶剑英纪律观形成的理论渊源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叶剑英作为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纪律观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思想的深刻影响。叶剑英作为我党久经磨练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在1927年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72年的一次谈话中他曾说道:“我经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2]。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也曾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门科学”[3],他还说我们一定要把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处理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4]所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叶剑英始终坚持用马克思科学的纪律建设思想武装头脑,并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纪律建设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最终逐渐发展形成了他的纪律观。其次,叶剑英的纪律观还继承了我党科学的纪律建设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十分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叶剑英作为我党杰出的共产党员和老一辈的革命家,他的纪律观必然会受到中国共产党关于纪律建设思想的深刻影响,尤其是代表了我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纪律建设思想的影响。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历来都十分重视党的各项纪律建设,他曾经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無不胜”。毛泽东的纪律建设思想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他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中,他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叶剑英的纪律观。1977年3月,叶剑英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就曾特别强调:“早在建军初期,毛主席就为我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证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要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严格执行革命纪律。”[5]他还说:“这些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艰苦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是革命的传家宝,我们要永远发扬”[6]。

(二)叶剑英纪律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7]叶剑英纪律观的形成也有着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在1949年2月,叶剑英担任了北平市第一任市长,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的统治以及战时状况的影响,当时北平的社会秩序十分混乱,人们纪律意识淡薄。例如1949年北平市初期的摊贩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北平市交通秩序和民众出行,而且对北平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此,叶剑英要求北平市的摊贩们要自觉遵守经济纪律并提出了三项要求。第一,摊贩的位置要摆在适当的位置,绝不能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交通运行。第二,摊贩们一定要依法办理手续和登记纳税,这是最基本的经济纪律要求。第三,要把北平市的摊贩们组织起来。他说,有组织就有纪律,有纪律则有秩序,这样以后什么事情都可以有秩序的办理。最后经过努力,成功解决了北平摊贩问题。其次,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以后,叶剑英任市长。因为当时许多干部都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的,所以他们事先并没有机会集中进行过政策的学习和纪律教育,“入城之后虽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乱子,但违反政策纪律的现象相当多,例如抢房子住,借老百姓家具不还”[8]。对此,叶剑英通过开办革命干部学校和开设行政干部训练班等措施,对他们进行了有计划的党史教育与纪律整顿;同时责令各部门组织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纪律检查组整顿内部纪律。最后在叶剑英两个多月时间的纪律整顿下,类似现象已大为减少。再者,在改革开放期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一些党员干部开始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等纪律意识淡薄的行为,一些社会领域还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急需加强党和国家的纪律建设。当时叶剑英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多次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中强调要加强党和国家的纪律建设。1979年9月,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就曾严正地强调:“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党的纪律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和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9]他还说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纪律建设,遵纪守法,做安定团结和四个现代化的促进派。叶剑英在担任北平市长、广州市长以及在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都始终以严格的纪律来要求自我,严以律己,这是叶剑英纪律观逐渐形成的重要实践基础,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叶剑英处理事务的严格纪律观念。

二、叶剑英纪律观的内容

叶剑英作为一位久经磨练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和严守党和国家的各项纪律,对党和国家的纪律建设做出了许多科学的指导,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纪律观。叶剑英纪律观主要包括叶剑英的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经济纪律和军事纪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织纪律

组织纪律是维护我党组织团结统一的重要规章制度,叶剑英的组织纪律观是与党的组织纪律密切相联系的。他曾经明确指出,要想把党建设好,“这就是要全党全力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有高度觉悟、严密组织和铁的纪律的党”[10]。叶剑英认为,一个党要是没有健全的组织纪律是迟早将会出问题的。早在1947年9月,他在土地会议的报告上就强调过要加强党内的组织纪律建设,“为巩固党的组织纪律,要改造党,这是全党的大事,人民的大事”[11]。1949年8月,叶剑英在北平市各界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也曾明确提出,在接管工作总体告一段落的时候,应对全体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的党员进行一次全面的组织纪律整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检讨,克服一切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与行为。”[12]这是维护党组织团结统一,保证党组织纪律纯洁性的重要保证。1951年7月1日,叶剑英在华南分局召开的华南区组织、宣传工作会议上再一次严正指出:“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若要建设好,而没有高度觉悟、严密组织和铁的纪律的党,那是绝不可能的。”[13]并且他在大会中强调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的整顿和建设,“目的是一个,便是把党变成为更有觉悟、更有组织、更有纪律、更壮大和能担负更繁重任务的党”[14],他还说“这个党有着高度的覺悟、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这样,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走到我们要到达的共产主义社会”[15]。叶剑英十分赞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绝不是社会主义民主”[16],他认为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纪律就必须经常地发扬党内民主和在工作中强调组织纪律、经常检查纪律。他说毛主席曾经告诉我们:“脸要天天洗,地要天天扫。有的地方没有这样做,让干部坏下去,一算账就有一厚本。”[17]他还说:“没有民主是不行的,谁犯纪律就要受上下、内外的批评,就要受到党的处分。这样才能使错误得到及时的暴露与纠正,也可使犯纪律的减少些。”[18]

(二)廉洁纪律

廉洁纪律是所有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时应当严格遵守廉洁用权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叶剑英作为一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一生功勋卓著,但他却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初心,矢志为民、淡泊名利、行廉志洁,坚守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廉洁纪律。正如叶剑英在汨罗江写的《怀屈原》所言:“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19]“行廉志洁”便是叶剑英廉洁纪律观的真实写照。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决定开展“三反”运动,叶剑英认为要解决中央所倡导“三反”运动中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等问题,就必须要从根本上使广大的党员干部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和保持严格的廉洁纪律观念,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廉洁作风。他指出我们的干部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廉洁纪律观念。叶剑英说:“共产党人要具有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20]叶剑英的廉洁纪律观是与他的群众纪律观念密切相联系的,他强调,我们领导干部手中的职权是人民所赋予的,所以就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时刻做到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他赞赏那些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却始终保持应有廉洁纪律的共产党员,强调我们要做党和人民的‘骆驼’,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发扬与保持我党矢志为民、廉洁律己的纪律观念。叶剑英在悼念任弼时同志的文章中曾写道:“弼时同志终身都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心中只有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什么名誉地位……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21]这同时也寄寓着叶剑英对我们所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期望,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都要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的廉洁纪律思想。

(三)群众纪律

群众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群众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群众路线则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也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叶剑英作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了我党的优良作风与传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叶剑英都非常注重党的群众纪律,始终把党的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相联系。早在1949年8月,叶剑英在北平市各界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就曾提到北平市的施政工作要“依靠群众进行接管,同时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严格请示报告制度,避免在政策上犯错误”[22],他还说每当我们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党的群众纪律、密切关心群众利益和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集中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这样,我们在工作就中就可以减少许多失误,即使犯了错误,我们也可以依靠群众的有力监督和帮助得到及时的改正。1952年,叶剑英在总结华南地区的官僚主义、贪污和浪费等现象的原因时,曾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华南分局一部分老干部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居功自满,慢慢地脱离了党最重要的群众路线,违反了党的群众纪律导致的。由此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生活腐败现象,给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叶剑英认为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要严守党的群众纪律,要“坚决地勇敢地纠正一切脱离群众的恶劣倾向,永远同人民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永远相信和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23]叶剑英认为现在党的领导干部中,也存在着许多违反党的群众纪律、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对此,叶剑英指出必须要加强党的群众纪律的思想教育,他强调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绝不允许利用自身的职权谋取特权,“凡是违反党纪国法的,必须严肃处理”。[24]叶剑英认为,要想真正落实党的群众纪律,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根据客观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

(四)经济纪律

经济纪律是所有公职人员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1949年4月21日,叶剑英在北平市人民政府干部会议的讲话上首先严正地指出了经济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他的经济纪律思想。他说:“发展生产,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25]他认为这需要各方面工作的切实配合以及需要严明的经济纪律,共产党员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必须严格遵守经济纪律。例如,前揭1949年初的北平城内摊贩秩序混乱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北平市交通的秩序和民众出行,而且对北平市的经济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叶剑英认为摊贩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营业方式,是一种正当的行为,也是人民大众的一部分,我们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经济纪律,绝不能等同于过去国民党管理经济的方式,“不同于国民党的只凭一纸命令,凭警察武力,横加取缔”。[26]最后经过整顿,北平摊贩们办理了手续、登记了牌照,同时也缴纳了税,使得整个北平摊贩更加有序化了。再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国内出现了许多违反国家财政纪律、挪用国家资金、逃避国家税收以及胡乱收费等各种违反经济纪律的现象,一些人把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加强经济纪律建设对立起来,他们认为国家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要充分调动国内生产积极性,搞活经济,就不再讲经济纪律了,反之便会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此,叶剑英指出加强经济纪律建设与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都是为了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四个现代化中心任务,它们之间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且,叶剑英还强调要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法律法规建设,国内出现许多经济纪律松弛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人们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时常常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对此叶剑英强调要加强我国合同法、工厂法、劳动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各项法律的制定,各级人大和政府也要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各种必要的规章条令以加强我国经济纪律的建设,使得“全国一切行政机关、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在工作中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度可遵守”。[27]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期间,叶剑英始终严格遵守着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纪律,并且在不断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了叶剑英独特的经济纪律观。

(五)军队纪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纪律是人民军队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军队的纪律性不仅有利于保证军队的性质不变质,而且对战争的胜负也有极大的影响。叶剑英作为20世纪杰出的军事家,是中国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他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军队纪律的建设。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叶剑英就曾经主张:“评量军队的质量的好坏、高低,要以军队的纪律表现为标准。”[28]他说:“任何没有纪律的队伍,战斗力是不会提高的,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巩固部队,整顿军纪,要同打仗一样重要。整顿组织,整顿纪律,即是为了打好仗。”[29]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叶剑英就亲自主持制定过许多有关军队的条例条令与规章制度以加强和规范我军的军队纪律,例如《军师战斗条令》、《步兵战斗条令》、《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纪律条令》等一系列军队纪律建设的条令规范。他指出,這些条令纪律是过去人民军队与敌寇战斗以及训练的智慧结晶,对我们今后军队的训练、战斗以及军队的纪律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军队必须要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些条令纪律,对于违反军队纪律的行为要进行‘抓紧、追根、解剖、总结’,要严格审查教育甚至给予纪律处分。1956年9月,叶剑英也曾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军队要有坚强的纪律,要统一集中,这是肯定的。一般军队如此,革命军队更是如此。”[30]他还说:“军队没有铁的纪律,松松垮垮,命令不服从,打起仗来‘放羊’,军队就不成其为军队了。”[31]为了继续发扬和继承我军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整顿个别军队中存在的散、肿、骄、跺、奢等军队纪律散漫现象,1977年3月,叶剑英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了军队要始终坚持贯彻毛主席在建军初期为我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符合革命与建设利益的,这也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叶剑英还强调“我军的条令、条例是军队的法纪,每个指战员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尤其是干部,更要身体力行,做遵守纪律的模范。”[32]同时在执行和维护军队纪律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做到严格遵守军队纪律和赏罚分明,“只有严格遵守军队的革命纪律和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力”[33]。

三、叶剑英纪律观的现实意义

叶剑英纪律观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探讨。

首先,叶剑英纪律观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光辉思想,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曾提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也强调要求全党人民要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里的“初心”之一便包括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各种优良传统纪律观念。因此,学习叶剑英经济纪律观,发扬叶剑英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维护党组织团结统一的精神,保持叶剑英行廉志洁、矢志为民的廉洁纪律观,对呼应习总书记提出的保持“初心”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多元化思想也正在不断凸显,我党内部干部甚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等各种纪律意识淡薄现象。正所谓打铁需要自身硬,党要想实现管党和从严治党,纪律便是保持一个政党团结一致必不可少的“凝固剂”,也是能够打败敌对势力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强力“杀手锏”和“防火墙”。为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发扬叶剑英纪律观。第一,我们学习发扬叶剑英的组织纪律观,对于强化党员的组织意识,严守党的组织纪律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我们学习和发扬叶剑英行廉志洁的廉洁纪律观不但可以提高党员的拒腐防变能力,而且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继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第三,我们学习和发扬叶剑英刚正严明的军事纪律观对实现党在新时代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强军目标也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最后,从政党的视角来看,纪律是一个政党组织存在的根基,世界上任何一个组织无不需要纪律来巩固自身的生存发展。虽然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叶剑英纪律观作为我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纪律建设中形成的光辉思想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并且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更加阐扬光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的新时代,继续发扬和保持叶剑英的纪律观,特别是叶剑英的廉洁纪律观和群众纪律观将促使我党的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纪律思想更加牢固,促使党员干部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于我党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 《叶剑英传》编写组.叶剑英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94.

[3]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47.

[4]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63.

[5]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56.

[6]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54.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8] 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叶剑英在广东[M].第1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37.

[9]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37.

[10]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46.

[11]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0.

[12]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6.

[13]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0.

[14]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0.

[15]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4.

[1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59.

[17]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3.

[18]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3.

[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叶剑英诗词集[M].第1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66.

[20]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38.

[21]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30.

[22]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5.

[23] 葉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29.

[24]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49.

[25]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51.

[26]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7.

[27]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10.

[28] 叶剑英.在华北军大校委扩大会议上的结论,1948,(10).

[29]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0.

[30] 叶剑英.叶剑英军事文选[M].第1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311.

[31] 叶剑英.叶剑英军事文选[M].第1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660.

[32] 叶剑英.叶剑英军事文选[M].第1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661.

[33] 叶剑英.叶剑英军事文选[M].第1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661.

猜你喜欢
人民群众叶剑英现实意义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叶剑英74岁学英文
叶剑英(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