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强:为北京冬奥会“制冰”

2019-09-10 07:22马梦婕
中国工人 2019年8期
关键词:首钢冰场冰壶

马梦婕

人物点击

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职工

“劳动筑梦”全国职工演讲比赛银奖

730天,17520小时,是刘博强从空调维修工快速蜕变为制冰师的两年,也是他深入了解并喜欢上制冰这一职业的两年。

2016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进驻北京首钢园,保障冬奥成了首钢工人们的首要任务。随着车间被改造成为冬奧训练场馆,刘博强也与冬奥冰雪结下了不解之缘。

透明、坚硬,是冰的品质。刘博强在征服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雕琢自己。

随缘而安

俗话说,“千一行,爱一行”,对刘博强而言,则是“换一行,爱一行”。

1996年,技校毕业的刘博强被分配到轧钢厂,焊工专业出身却要做轧钢工作,他只能从头学起。2013年,他又被分配到基地安装部做空调安装和维护工作,面对毫不熟悉的专业,他一千又是4年。每换一行就意味着要重新开始,这也使得刘博强习惯并且喜欢上了对新事物的探索与尝试。

2017年,首钢老厂房改造成了冬奥训练场馆,开设制冰师培训。工友们都知道,参加制冰师培训就意味着要彻底转行。当大家对这一新兴职业抱观望态度时,刘博强没有细想就第一个报了名。“反正我尝试过很多工种,也不怕再转行。”

看似随性的选择,刘博强日后却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幸运的是,安装和维修空调时掌握的原理与制冰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处,良好的车感也让他在开扫冰车时更快进入状态。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他,“不论做什么工种,都需要勤加练习形成惯性”。心态与经验的积累,让刘博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得到业内认可。

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至今,刘博强都记得,自己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冰场上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隋文静和韩聪演绎的花样滑冰《图兰朵》时的震撼。“简直就像看舞台剧一样!为了能看到这么优美的技术动作,让我做什么都值了!”在那一瞬间,刘博强爱上了制冰师这份职业。

兜兜转转20余年,之前从未关注过冰雪运动的刘博强就这样与冰雪结缘。

耐住寂寞

制作冰面的过程十分复杂:拉低温、浇水、刮冰……制作一块完整的冰面需要花费将近一周时间。对刘博强来说,学习扫冰是最难且要付出最多努力的一步。

七八月份的北京,酷暑难耐,刘博强却每天风雨无阻。在温差极大的场馆内外穿梭,羽绒服、感冒药和藿香正气水成了他的必备品。

不能上冰练习时,刘博强就默默观察老师傅在冰场上作业。只要师傅们一闲下来,他就凑上去请教。但是,每位师傅都只能传授个人经验,没有一套详备完整的作业流程可供参考。于是,刘博强细心记下每位师傅对工具及操作的介绍,3个月培训结束后,他整理出了一本写有40多种工具以及冰场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单位领导看到后,当即决定以后冰场的作业直接参照刘博强编写的操作指南进行。

培训期间,刘博强还参加了沈阳场馆举行的扫冰比赛。虽然未能获奖,但他也因为自己设计出的扫冰路线和当地冰场老师傅多年行走的路线一模一样而倍感欣慰。那是他多日走步丈量、画图研究后第一次自己设计成功的路线。目前,首钢冰上训练馆的扫冰路线就是由刘博强精心设计的。

集训结束后,刘博强因表现突出率先被选入冰场筹备组。

制冰要对冰温和湿度严格控制,不同项目对冰面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刘博强先是参与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训练场馆的工作,后被分配到对制冰扫冰要求最高的冰壶场;馆,加入到世界冰壶联合会首席制冰师吉米的团队中,负责扫冰工作。

“先是打点,再把冰点上的尖推平,最后把多余的冰渣清理出来。”从早晨7点半到晚上7点半,刘博强要进行4次扫冰。光是清理冰渣,他就干了几个月。他笑称:“真是把一辈子的地都扫了。”

黎明将至

如今,刘博强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冰壶场扫冰技巧,但回想起刚刚进入冰壶场馆的情形,他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冰壶场和滑冰场的扫冰方法完全不一样,冰壶场扫冰最重要的是“打点”(注:赛道的表面不是光滑的,有一层小凸起,叫“冰点”。制作冰点的过程叫“打点”,技术难度极高),可初来乍到的刘博强完全不得要领,观察法此时也不再起作用。更讓他心里打鼓的是,每天都在重复清扫工作,“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学习打点了”。

思来想去,刘博强决定晚上下班后自己操练。每当夜深人静的时,他背着借来的40多斤“打点”壶到室外的马路上练习。苦练了近两个月,打点约150公里,直到右臂明显比左臂粗了整整一圈,刘博强才终于找到了感觉。“其实打点也是有节奏的,像跳交谊舞一样,要踩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天,吉米临时安排刘博强上冰“打点”。凭着每晚在马路上练习的经验,刘博强竟然一次成功。吉米吃惊地连说了好几个“Amazing(惊喜)”,当即决定让他开始上冰作业。

在经历了反复的学习和实践后,刘博强对“打点”的步骤烂熟于心:一条道要打点两次,第一遍用凉水,需要45秒;第二遍用热水,需要30秒至35秒。“走路时要保持匀速,确保水滴均匀地洒在赛道上。”

即使保持如此标准且精确的动作,刘博强刚开始打出的冰面依旧总是向一面倾斜。用力过大,会把水撒到相邻赛道,用力过小,也会出现倾洒不均匀。进退两难的刘博强只好在吉米打点时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洒水要往高处而不是两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水滴在刘博强的操作下也可以呈现出“八字”型的抛物线后完美地从空中落下。

“世界顶级的制冰师不超过20人,而且没有中国人。”刘博强想要学习制冰扫冰技术,只能向外国制冰师请教,所以他格外珍惜在冰场学习和历练的机会。今年的冰壶世界比赛中,刘博强还争取到和加拿大资深制冰师汉斯在大型赛事中一起作业的机会。“汉斯比吉米要求还要严格,但这样能让我进步更快,还是很开心的。”

采访时,刘博强和《中国工人》记者分享了一段小视频:每位经过他身边的运动员都会微笑地跟他击掌。他解释说:“之前跟我击过掌的人比赛基本都能赢,所以大家每逢上场前都要来找我击掌,他们都叫我锦鲤。

语言不通、技术不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制冰师,刘博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他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曾经有人问我有梦想吗?我当然有,那就是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时候,我以中国‘制冰大工匠’的姿态,出现在保障冬奧会的现场。”这是刘博强的梦想,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是一名中国制冰师。

猜你喜欢
首钢冰场冰壶
What Are Those Red And Green Lights On Gurling Stones?
滑冰,冬季走向四季
每只逾万元冰壶贵在何处
CBA第三阶段最强队!7胜1负的首钢回来了!雅尼斯功不可没
【首钢】“老首钢”遇见“冬奥梦”
找冰壶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