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

2019-09-10 07:22冯怀勇
教育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师生评价

冯怀勇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自然之道讲求客观现实世界的人、物与事件之间相处的平衡稳定。小学数学的教学亦是如此,要遵循协作共进之道、恪守平衡协调之法。这就要求教师能按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办事,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把握关键的教学要素,促成教学关系的平衡状态;实施“让学”的教学策略,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

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应恪守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应将一切的教学目标努力落实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上,一切的教学安排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的教学活动确实为学生的“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位置,确保其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二,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有着无限的学习潜能,充分照顾个体能力和群体水平的差异,帮学生建立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参与思考、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获得学习的真切体验。

直抵心灵:教师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动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发力点,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如何令教师的教学行为激起思考、产生共鸣、拨动学生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学习灵性?实施教学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展开探究时,要与学生真诚、耐心沟通,探寻学生内心所想,帮助他们建构认知、发展能力;组织评价时,要评到学生“心坎里”,从而激发并强化个体学习动机。

师生共进:教学应落实的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协同,组织形成一个融合性强、组织成员广泛、运作场域较大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成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教学效应。一方面,利用“共同体”组织以“教”导“学”;另一方面,利用“共同体”组织以“学”促“教”,以学生“学”的进步推动教师“教”的发展。当学生出现学习困惑时,教师应发挥组织者作用,与学生一起思考应对之策,及时化解学生问题;当课堂生成发生时,教师需借助教学智慧,将其抛还给学生,有效加以引导和归纳处理;面对学生的创新思考,教师应及时加以鼓励,共同分享认知新成果,形成鼓励创新的教学文化。

善于处理“三重”教学关系

平衡师生认知权利。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三个确保”,使师生共同享有教学的认知权利。确保教师组织交流和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观点、交流思考;确保教师引发思考和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时间;确保教师评价学生和学生评价教师的对等权利,改变以往只允许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不能评价教师的现状,形成师生互评的教学局面。

组织多维教学对话。课堂观察显示,一些课堂中的教学对话呈单线性,采取“师问生答”的形式,多维互动形式不足。即使在班级小组合作中出现了生生、生本对话的情况,也是小范围、简短化的,学生的对话互动维度、深度和参与度偏低。对此,教师应做到既关注个体,还能面向全体;既要组织面对面的交流指导,还要安排群体间的互动学习。通过实施形式多样、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多维对话教学,强化课堂中的对话参与度,形成师生、生生、生本间的多维交流,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知事物,更牢固地掌握学习方法。

合理配比教学时间。在对200余课时教师讲授时间和学生自主时间的数据统计中发现,有73%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占比小于50%,即课上教师讲授的时间超过了50%。课堂中学生“学”的时间不足,导致他们的活动体验和认知思考不够充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未能展现和完成。对此,教师首先应具备“在学生思考、操作、合作、交流上花费时间有意义”的教学认识;其次应自觉让出“教”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并能合理分配课堂的总时间,注意实现教学时间配比的相对均衡。

实施“让学”的教学策略

常态化展示分享:让出“教”的舞台 。课堂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许多问题,试图引导学生就问题想问题、就问题解决问题。虽然形成了师生间的互动,但其仍被认为是在实施“灌输式”教学。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教师控制了教学的话语权。例如,所有对话都是经由教师发起,学生没有自主提问的机会;即使个别学生有了想法或产生异议,教师时常表现得不以为然,甚至不耐烦。教学要求教师能适时让出支配教学活动的“教”的舞台,下放给学生提问、展示、表达的话语自主权,由此发挥诸多教学功能。例如,教师让出“教”的舞台,能为学生留出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可以培养塑造“小老师”,使个体能力更加多元;能促使和启发学生的认知智慧,催生创新思考;能塑造新型教学文化,从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自主化教学安排:让出“教”的组织。教师是教学过程实施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有效发挥教学组织者作用,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如果教师组织过度,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学习心理上的认知依赖。造成這种现象有三点原因:一是教师组织安排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会造成其无法选择感兴趣、没学过的内容展开研究,由此产生“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认知依赖;二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内容、过程指导和监督评价的权利都归教师,学生没有自主权,会造成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产生“教师怎么安排,学生就怎么做”的活动依赖;三是对于学习状态和表现的评价,“教师怎么评,学生就怎么看”,使得学生毫无评价自由和主见,造成数学学习的评判依赖。“让学”旨在要求教师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干预,鼓励学生自我组织学习活动,享受自主、自在的数学学习。

精致化教学处理:让出“教”的空间。增加课堂上学生“学”的时间,要求教师精细化处理课堂教学过程,将无效的教学处理时间腾出来,还给学生。其一,锤炼教学语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说话尽量简洁明确,做到“三个不讲”——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产生问题不讲;有了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其二,精确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过多、繁琐,会导致教师的引导过渡时间过长,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应删减过碎的环节,将小问题整合成大问题,将小任务统整成大任务,从而将学生研究的时间节省出来。其三,精简辅助行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具、学具的演示不当都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教师应精致化课件设计,通过简洁、高效的操作呈现,使学生观察、操作、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延展,以此强化个体的学习体验。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遵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讲究方法和实施策略,落实“让学”课堂的教学。如此,“教法”和“学法”才能有机融合,师生教学关系才能更为融洽,“教”与“学”的策略运用才能越加娴熟、自如,课堂生态才能越加自然合理。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梦茜

猜你喜欢
教师应师生评价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