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艺术,献身

2019-09-10 07:22周苑桐
速读·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弧线遗书同性

周苑桐

出于对同性文学的好奇,我于四年前的一天读到此书。一如书名,此书的基调就像绝笔般充斥着绝望的美感。再者,阅读此书时正值夏天南方的雨季,绵长而阴郁。连日不绝的暴雨,汹涌了岸边的江水,更澎湃了眼眶的泪水。同性文学的内容隐晦,世人少见且“多怪”,《蒙马特遗书》一书并不适合摆在显眼的地方接受众人的议论或指点,它只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在阅读文字时的心灵交通。正如蒋勋所说:“我不十分相信《蒙马特遗书》会在华文的世界有广大的阅读,但是——有你,就够了。”

之于写作,邱妙津是有极大天赋的但也是极具孤独的。邱妙津曾写道:“写作(应该说是发源于写日记)一直是我解除我孤独的唯一方法,这片孤独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发现的,之后,那片孤独就愈来愈辽阔,无边无际地辽阔起来,那是完全无法与他人沟通的,渴望和别人说话可是却又不可得,不可得,完全不可得,也许我的写作完全必须发源自对这片孤独的诚实与承认。”人类的孤独感总是温柔又锋利,一面带人沉溺于茫茫空境的美感,一面又令人对那不可说、不可得心生恐惧。邱妙津与常人不同,身为女性,却也毫无保留地爱着女性,“你知道的,我总是爱上女人,这就是我里面的图案”。与此同时,邱妙津又与常人一样,渴望一份平凡且不被世人打扰的爱情,“小咏,我和你一样也有一个爱情理想不能实现,我已献身给一个人,但世界并不接受这件事,这件事之于世界根本微不足道,甚至是被嘲笑的,心灵的脆弱怎能不受伤害?”90年代的台湾甚至全球,对于同性恋,对于女性主义都还是陌生甚至反感的。主流的取向又岂容个体的离经叛道般的“胡闹”,集体凑热闹般的高呼,往往十分轻易地把个人微弱的呼声所掩盖。少数人往往在没发声之前就被众人塞住了嘴巴,还顺带被冠上“异类”的名头。

之于爱

《蒙马特遗书》中最突出最显眼的爱便是邱妙津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同性之爱。这份不同寻常的爱本身就带着巨大的创作能量与源泉。即使这本书在“遗书\小说”的边缘上被读者反复阅读。但此书的部分真实性我们还是可以从《邱妙津日记》和赖香吟的《其后》得以印证。读者一般认为Zoe就是邱妙津,絮是邱妙津所深爱的那个女子,而小咏则是赖香吟。在书中,邱妙津以一种绝对虔诚、绝对开放、绝对勇敢的姿态来写作。对于女性坦诚的身体以及私密的情欲,她是彻底地、赤裸裸地、毫无保留地书写出来。“Laurence犹如一尾在千万片颤动的黄金叶间翩翩跳跃,逆寻光之流域的鱼……俯游时露出她臀部无懈可击的弧线,河水从她的背脊滑开又滑开……想用双手触摸那弧线,想用唇吸吮那弧线,想用灼热的阴部去贴住她背脊的弧线,无论她是谁……”“我们蹑足钻进浴室,水冲淋着我们各自的裸体,她亲吻我的全身,两耳、发根、脖子、乳头、脐间、小腹、阴毛、阴部,及背部……”在邱妙津的笔下,在那些如水流般涌动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具美丽的女性胴体毫无掩盖、毫无遮饰地端坐在你面前,仿佛只要伸出手就可以触碰到如白雪如羊脂的肌肤,那一瞬,电流可以从纸上迅速跳跃起来,然后穿透你整个身体。在中文书写的世界里,女性真正的赤裸的形象每次出现时总是隔层纱裹层布,朦胧烟雾中若隐若现,然后似有还无地挑逗着人们的感官。再者,这种大胆的描写方式,在某一程度上打破了中国人传统的含蓄内敛的审美方式,以一种直白的文字直接冲击着读者的视觉与想象。这种感受就像一口吞下一颗晶莹剔透的薄荷糖一样,味蕾瞬间的炸裂会让你为之一震。

之于艺术

在书中,Zoe喜欢小提琴,喜欢安哲罗普洛斯(希腊电影导演),喜欢絮。音乐是艺术,电影是艺术,女人亦是艺术。这些艺術“普遍”却又难以说清,世间的一切律动都蕴藏在乐符中,蕴藏在画面中,蕴藏在女人的眼波中。我们享受着艺术带给我们的美好,同时也应承受着艺术背后的庸俗与漫长的绝望。“四个小时漫长的电影里,常有枯燥沉闷的笨拙片段,看起来像是一部政治教条片,却会间杂一些宁静、缓慢、美得令我惊异的片段……我专注地看到第三个小时,开始打了第一个呵欠,然后不知怎么回事,我竟从身体里笑开了,真的笑开了……人生好美哦!特别是我仿佛看见了我未来的人生,它好美啊!”有时候,个人的欲望在以爆炸的形式上涨,总有一天会满得快要溢出来,但有些人会采取尽力压制的方式,以阻止欲望的上涌。也有些人会寻求其他的发泄通道,比如画画,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写作等等。实质上,一切的艺术都是欲望的表达。艺术家把欲望之火诉诸乐章、诉诸画作、诉诸文字,这团火在创作者心上燃烧过,也会继而在欣赏者心上灿烂过。但有些时候,那些艺术品就像一个出口,创作者的欲望只从那里流出,但流向何方就不为创作者本人所掌控了,只要观众与艺术品对上了眼神,或许那股欲望就流进了他的体内。

之于献身

《蒙马特遗书》的结尾是安哲罗普洛斯《鹳鸟踟蹰》里的一首诗:“我祝福您幸福健康,但我不能完成您的旅程,我是个过客……将我遗忘在海边吧。我祝福您幸福健康。”这首诗似乎完全概括了zoe\邱妙津的一生,也预示着她今后的结局,这让我想起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们一边希望着尘世人可以获得幸福,一边却又绝望着自身的遭遇,甚至在最后以惨烈的方式了断自己的一生。他们的心里大概都有一个希望为之献身却怎么努力都不可实现的理想。《蒙马特遗书》中有一句独白:“纯粹。我的生命里所要的一切准点,献身给一个爱人,一个师父,一项志业,一群人,一种生命,这就是我想要活成的生命。”无论是zoe还是邱妙津还是世上所有满怀献身欲望的男男女女,献身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因为就如邱妙津所说的那样——“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飞蛾想要变成光,必得在扑向火的那一瞬获得照亮世界的权利。

实际上,初读《蒙马特遗书》,都会被巨大的阴霾所笼罩,黑压压阴沉沉的,云朵聚集,就像紧张又焦急地等待一场不知何时降临的暴雨。你心痛,却又哭不出来。你愤恨,却又不知把手里的刀挥向何方。你如此地爱着这世界的美,却又被这些美反噬。若一一卒读这些文字,我相信你也会“感同身受”。

猜你喜欢
弧线遗书同性
不规则抽象
潦草的遗书
教授的暗示
冲 浪
弧线人生
弧线人生
漫画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美国六成地区同性能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