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2019-09-10 07:22魏怡丹
速读·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荣格弗洛伊德

魏怡丹

◆摘 要:《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著名戏剧,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及其悲剧意义被人们热议至今。弗洛伊德和荣格分别基于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理论出发对俄狄浦斯情结做出了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荣格;无意识理论

一、俄狄浦斯情结的含义及其悲剧意义

美国当代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说:“在文化史上极少有东西像弗洛伊德的这个概念那样深入人心,当然,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我们全都熟悉它。”俄狄浦斯情结来源于戏剧《俄狄浦斯王》,主人公俄狄浦斯在寻找解决国家瘟疫和灾祸的方法的过程中得知了自己“杀父娶母”的始末,最后在羞怒中刺瞎双眼。俄狄浦斯情结的内在心理是儿童对养育双亲欲望和仇恨的交杂,外在结构形式则表现为三角状,即由个体自身(孩童)、所爱个体对象(母亲)和禁忌制约者(父亲)构成。毫无疑问,俄狄浦斯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所体现的情结自然富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在笔者看来,悲剧意义主要来源于俄狄浦斯外在向善行为和毁灭性结局的矛盾。在索福克勒斯的笔下,俄狄浦斯是一个正直勇敢、爱国爱民,有着理想人格和进步思想的人物。他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关心爱护人民,一心想除去瘟疫和苦难。虽然在寻找杀害忒拜前王的凶手时遭遇了阻碍,但面对种种不利于自身的暗示,他依然坚决直抵真相大门。尽管不知真相的俄狄浦斯是如此正义而充满责任感,但在命运的摆弄下,他依然逃离不了“弑父娶母”的自我毁灭性结局。塞涅卡曾说过:“相信命运的人跟着命运走,不相信命运的人被命运拖着走。”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有着决定一切的力量,每个人都在命运的支配下出演固定的剧本。而这种在命运面前奋力挣扎反抗却收效甚微,最终还是要屈服在命运的权杖下,甚至是自取其辱般的结局,正体现了俄狄浦斯情结被赋予的独特悲剧意义。

二、基于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主要是由无意识引起的。无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本能冲动和被压抑的心理活动,而本能中性本能的压抑和冲动则构成了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容。儿童到了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做性器期,期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由此产生了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弗洛伊德之所以以俄狄浦斯来命名儿童这一时期的性心理特征,是因为弗洛伊德的悲剧命运正是建立在他与亲生父母畸形的关系——“杀父娶母”之上的。在无意识的驱使下,俄狄浦斯不知情地杀死了亲生父亲,娶了亲生母亲并生下孩子。尽管他的父母早已知晓神谕,并为了躲过灾祸欲将俄狄浦斯丢弃在深山让他自生自灭,但冥冥之中俄狄浦斯依然沿着“命运”的轨道在逼近那不堪的预言。弗洛伊德认为其中体现的不可规避的悲剧结局正是源于人无意识的本能驱动,这是从幼年时期便产生的个体欲望,驱使人在不知觉的状态下满足性本能的需求。人的精神力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在这一理论的阐释中,俄狄浦斯的行为就有了潜在意识操纵的依据,源自本能的欲望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指引他取代父亲占有母亲,俄狄浦斯情结也随着本能需求的成熟度加深,而变得愈发明显。

三、基于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分析

荣格在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集体无意识理论。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无意识,它追溯的时间更久远,是指人类从祖先那通过遗传而继承下来的共同的无意识心理要素,并以原型形式构成人的记忆表象,制约着人的意识生活。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中,俄狄浦斯情结并非来源于幼年的个体无意识,与个人的后天经验无关,而是根源于历代积累遗传的原始经验。

在原始社会中,部落首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女性有着绝对的选择权和交配权。女性在权力争夺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味,当一个部落首领被外来攻击者或者内部争权者打败后,属于原有首领的女性自然成了下一任领导者的所有物,甚至战斗的发起就是源于女性归属的争夺。这是原始社会权力更迭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女性归属接替,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后就形成了集体固有的心理经验。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行为实际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外化表现,俄狄浦斯遵循着原始经验的指引,在相似的斗争情境中践行原始经验外化的行为,最终实现了又一次的经验继承。

《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及其悲剧意义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无论是从文学、哲学或者是精神分析等领域探讨,《俄狄浦斯王》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弗洛伊德和荣格从精神分析学上对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分析,雖然前者从个体出发,后者从集体出发,但两人在无意识理论研究上都建树颇高,对俄狄浦斯情结根源的分析也各有特色和重点,二者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6.

[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徐德林译.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刘萌.从《俄狄浦斯王》论悲剧的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2014(01):39.

猜你喜欢
荣格弗洛伊德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恰好夏风微甜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荣格:神话与集体潜意识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荣格铸就了一部“神秘天书”
荣格启航
从“爱”到“可持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