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及防控机制研究

2019-09-10 08:25陈婷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大学生

陈婷婷

摘 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控体系的建设应当构建综合性的机制,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着力在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因素优化过程中建立防控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控制机制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指大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出现的心理落差,是伴随着危机事件出现,大学生可能对自身、对他人造成的严重危害事件。大学生心理失衡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应当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影响因素

1.内部主观因素

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认知,一般大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源地与成长背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事件的判断与选择倾向。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心理情绪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智力、情商等因素决定着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调节控制能力。不少大学生适应大学生生活的能力不同,學生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也不同,有些学生表现出乐观、开朗、向上的态度,有些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有效地处置问题,不能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主动地调节情绪。还有的大学生因家庭环境因素影响也会其处置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内在因素,对提高大学生心理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对大学生的内在心理状况进行细致的了解。

2.外部客观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有些学校的整体环境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有些寝室环境、教学环境、实验环境、自习室的环境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否过大,教师配备是否与学生有效和谐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选择。例如,良好的寝室室友关系可以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可以促进大家共同提高。相反会导致关系紧张,甚至引起一定的矛盾,造成大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的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大学生的内心倾向和主观态度。有些大学生的家庭氛围、物质基础与社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选择,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交往、态度与角度适应变化能力与学生的家庭因素有关。而且当前社会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社会习惯、社会经济变化、网络传播的信息也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选择。开放性的大学学习空间影响大学生处置心理危机能力。

3.综合变化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动态变化的,由于大学生经常性的接触新鲜事物,大学校园的信息传递速度快,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通常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影响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学生在不同的状态下可能选择不同的应对危机的处置方式。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有一定的偶发性,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学生人际交往遇到的突然性的不适应,以及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等问题,大学生的思想状态通常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影响。由于认知的变化,突发的不安情绪,以及心理落差等都会造成危机。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防控制机制策略

1.家校联防机制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防控能力应当构建家校互动防控机制,强调构建综合性的防控体系,着力优化家庭教育机制,达到有效关爱孩子成长的目标。首先,应当加大家庭教育的力度,注重由高校向学生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信息,引导爱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发挥家长对学生心理调节方面的作用。应当以朋友视角,耐心细致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家长还要作为学生心理的疏导者,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能够给予积极的引导。家长还要善于成为学生的引领者,注重把握学生的正确成长方向,注重把握学生成长的度,从而保证学生成长的良好效果。其次,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注重提高教育的效率,重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应当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强调校园文明建设,以良好的艺术陶冶方式达到树校园新风的目标。

2.朋辈互动机制

同学之间的有效疏导是防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应当建立良好的朋辈互动机制,注重建立院、系、班相互配合的学生思想疏导机制。重点应当实现班级、寝室、社团等思想教育的载体,由同辈互相交流达到开解思想困境的目标。高校还要建立针对辅导大学生心理的志愿者机构,积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以便于大学生更好地得到心理帮扶。还要发挥辅导员辅助朋辈的考核机制,加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训活动,不断邀请校外专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请校内外专家共同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加强朋友心理辅导的考核,由专业心理辅导员进行统一评估,通过良好的朋辈帮扶达到构建良好的宣传教育体系的目标。

3.自我防控机制

必要的大学生心理自我防控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有重要的价值。应当引导大学生掌握应对心理危机的调节方法,促进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防控应当以自我防控与自我预防为主。强调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理的基础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首先,解决大学生遇到心理挫折方面问题,引导大学生向家长、老师和同学进行倾诉,促进大学生找出释放心理问题的有效窗口。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大学生以多种形式释放不良的情绪反映,促进大学生在艺术、体育和其它爱好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绪宣泄。第三,还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的正确心理,不断改善大学生的认知,促进大学生成长目标。

结论:

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还要构建大学生的身心防控机制,优化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体系,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关键应当引导大学生不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家校联动力度,在良好的教育体系下达到促进大学生思想全面成长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土生,邓卓明 . 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分析 [J]. 大学生心理健康,2013(2):98-103.

[2] 孟牒 .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3] 张喜艳 .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D]. 长沙:中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